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被員工舉報財務造假,屢次衝刺IPO「折戟」,中藥飲片巨頭新荷花問路港交所

2025-04-18 10:50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于娜 北京報道

既有過硬的產品,又有不俗的業績,這家中藥飲片巨頭為何多次衝刺IPO未果?

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荷花」)近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在謀劃A股上市多年未果后正式轉戰港股。招股書顯示,新荷花是中國領先且最大的中藥飲片產品供應商之一。按2023年中藥飲片產品收入計算,公司在中國排名第2位。

新荷花一邊尋求上市,一邊保持了營收增長,2023 年營收為 11.46 億元,較 2022 年增長達 46.9%,但淨利潤和毛利率出現波動。此外,中藥飲片帶量採購擴容,給中藥飲片上下游企業帶來直接影響,新荷花也面臨成本控制和質量管理的更高要求。

(來源:新荷花招股書)

(來源:新荷花招股書)

當年在首次衝刺IPO還差臨門一腳時,新荷花曝出被員工舉報財務造假事件,儘管新荷花堅稱舉報不實,但上市之路卻蒙上了一層陰影,兩次 A 股撤單均發生在監管問詢關鍵節點。對於如今轉投港交所的原因等相關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聯繫採訪新荷花,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一位長期關注醫藥股的投資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前有同仁堂國藥、中國中藥等中藥企業成功登陸港股,如今的新荷花經歷了多年IPO闖關的錘鍊,最終能否入港交所的「法眼」仍是個未知數。

「舉報門」陰影

在衝擊港股IPO前,新荷花曾在2011年、2020年、2023年多次謀劃A股上市未果,在其曲折經歷的背后,「舉報門」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

資料顯示,新荷花成立於2001年,總部位於四川成都,是我國第一家中藥飲片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工廠,主營產品包括毒性飲片、普通飲片。公司業務遍佈中國境內大部分省份,並在海外擴展到中醫藥需求強勁的地區,如越南和馬來西亞。

2011年3月,新荷花首度衝刺深交所創業板,並一路過關斬將,然而在2012年 IPO 過會后,新荷花卻被證監會終止了其首發上市覈准審查,第一次上市嘗試就這樣以失敗告終。據媒體報道當時是因為有員工舉報企業財務造假,涉嫌隱瞞關聯交易、虛增企業利潤等嚴重內控治理問題。

2020年新荷花再次衝刺創業板,但是不久后,公司與保薦人又主動撤回申請。當時深交所在審覈問詢函中提到了新荷花首次 IPO 被舉報的問題,要求新荷花披露前次申報被舉報事項,包括但不限於舉報涉及的主要問題、 時任保薦人對舉報事項出具的核查意見主要內容、監管部門覈查情況及處理結果、相關問題整改情況、整改后是否再次發生、舉報事項對本次發行上市的具體影響等。

在回覆深交所問詢時,新荷花對於舉報涉及的問題均予以否認。新荷花稱,對於前次申報期間的上述舉報問題,公司時任保薦機構和申報會計師均進行了相應覈查,發表了明確的核查意見,監管機構未就上述舉報事項對公司進行處罰。並稱前次撤回材料主要原因為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較低,上市動力不足。撤回發行申請后,實際控制人江雲逐步增加持股比例。

(來源:深交所網站)

(來源:深交所網站)

2023 年 10 月,新荷花三度衝刺IPO,在四川證監局完成了輔導備案登記,擬申請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但在 2024 年 4 月,公司自願終止輔導備案。對於該次終止原因,新荷花未做公開回應。

經歷了十多年努力仍未邁入A股大門后,此番新荷花轉投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江雲直接持股31.54%,通過控制國嘉投資持股15.60%,合計持股47.14%,為控股股東。其子江爾成持股為18.1%,父子合計控股65.2%。而當年新荷花首次衝刺IPO時,江雲合計實際享有新荷花權益為 29.81%。

另外,江雲的醫藥行業及中藥領域生涯橫跨近四十載,曾在多家醫藥及投資公司擔任重要領導職務,包括自1996年4月起擔任國嘉投資董事長,於1996年4月至2001年6月擔任成都國嘉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等等。同時,江雲在中藥行業也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自2019年11月起一直擔任中國中藥協會副會長,自2016年12月起一直擔任成都市中藥材中藥飲片行業協會會長。

如今的江雲能否帶領新荷花成功登陸港股,講好資本的故事,業界也是拭目以待。

集採加速洗牌

隨着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和對中醫藥的認可度提高,中藥飲片行業進入爆發期,不少企業都在積極佈局這一巨大潛力市場,新荷花積極謀求上市僅僅只是一個縮影,同時集採的不斷深入也在改變行業生態,加速企業優勝劣汰和轉型升級。

招股書顯示,新荷花銷售4900種規格的飲片產品。報告期內(2022—2024年),其普通飲片收入佔比保持在83%以上,毒性飲片的銷售收入則在13.8%—16.8%。

2023年,我國擁有生產許可證的中藥飲片公司總數已達到2334家。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2023年我國中藥市場規模達到4516億元,預計於2030年達到5993億元。作為最廣泛使用的中藥形式,中藥飲片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2788億元,成為2023年增長最快的醫藥細分行業。

在 2025 年 2 月的全國 45 種中藥飲片帶量採購中,新荷花有 29 個產品中選。隨着集採覆蓋範圍擴大、品種增加,其產品市場份額得以拓展,尤其是在醫療機構渠道,集採后需按規定使用新荷花中選的產品,這直接增加了新荷花的產品銷量,進而推動營收增長。從數據來看,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是 7.8 億元、11.46 億元和 12.49 億元,呈現出增長趨勢,這其中集採帶來的訂單增長是一個重要因素。

不過,中藥飲片集採既給新荷花帶來了營收增長的機遇,也使其面臨利潤空間壓縮的挑戰。

2022年至2024年,新荷花的淨利潤分別為0.77億元、1.04億元和0.8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4年的淨利潤出現同比下滑,降幅為14.24%。同期,新荷花的毛利率分別為 21.1%、18.5%、17.1%,呈現逐年下滑趨勢。一方面,集採帶來的降價壓力較大,如 2023 年山東聯合 15 個省市的中藥飲片聯合採購,平均價格下降了 29.5%,新荷花中選產品也需遵循降價要求,壓縮了利潤空間。另一方面,新荷花向醫療貿易公司及藥店的銷售佔比增加,這些渠道利潤率較低,而原材料成本卻在不斷上升,進一步擠壓了利潤。

招股書顯示,2024年,新荷花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轉負。新荷花稱,「在可預見的未來,情況可能依舊如此,因此我們可能面臨流動性風險」。

在此次新荷花募集資金用途中,包括擬用於「擴大中藥飲片的產能,升級數字化智能生產系統」「銷售及營銷活動」「面向消費者業務」「在越南及馬來西亞建立海外銷售渠道」「戰略性投資及潛在收購,重點佈局中藥上游供應鏈」及「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由於中藥飲片的質量標準存在不統一的情況,導致市場上中藥飲片質量參差不齊,集採對中藥飲片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擁有國家GAP(良好農業規範)認證種植基地的新荷花,卻多次因產品不合格登上藥監局通報名單。最近的一次在2024年10月31日,國家藥監局發佈通告(2024年第47號),經河南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院檢驗,新荷花生產的4批次紅花不符合規定,不符合規定項目為含量測定。

(來源:國家藥監局網站)

(來源:國家藥監局網站)

此外,醫藥行業創新轉型正如火如荼,不少中藥企業均加大了研發投入,不過新荷花的表現卻差強人意。赴港上市的招股書顯示,新荷花2022年、2023年、2024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960萬元、1150萬元、1710萬元,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1.23%、0.92%和1.37%。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研發人員為22名,公司的員工總數為616人,研發人員的佔比僅為3.57%。

「在集採背景下,中藥企業要想實現營收和利潤的平衡發展,需通過加強成本控制、提升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 醫健管理諮詢合夥人曹寧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集採訂單增加考驗新荷花的成本控制能力,企業需在原材料採購、生產工藝、物流配送等環節降低成本,這可能是新荷花面臨的更為緊迫的問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