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梭哈百億,豪賭外賣,劉強東咋想的?

2025-04-18 08:35

出品:功夫財經(ID:kongfuf)

京東外賣已經上線了40多天了,4月11日百億補貼正式上線,4月16日下午由於活動太火爆,系統的流量已達平時的4倍,導致出現了20分鍾的短暫異常,為表歉意,京東宣佈再額外發放十萬張「滿15減10「的百億補貼優惠券。做外賣這件事,看來東哥是認真的。

這一波百億補貼下來有多誇張,上幾個圖,沒薅到羊毛的朋友可以感受下。

7塊的雪王,東哥都怕我喝不起,直接拉到2塊了,當然還有1塊錢的冰美式。這一波補貼直接拉滿后,東哥正式宣佈,你卷你們的9.9,剩下的我包了!

京東外賣正式宣佈上線是在今年的2月11日,並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承諾在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佣金,並且長期佣金率不超過5%。三月份時,京東進一步宣佈已與超10000名全職騎手簽署正式勞動合同,正逐步落實五險一金的繳納工作。上線40多天后,於4月15日披露的數據顯示,品質外賣訂單量當日將超過500萬單。因秒送業務發展迅速,本季度將再招收不低於5萬名全職外賣員。兩個多月來劉強東每一步的決策,都在為改寫外賣行業的競爭格局,和重塑即時零售生態這件事上做足了準備。

事實上,在去年內部講話時,他就談到:「我給京東外賣定一條規矩,京東外賣永遠賺的淨利潤不允許超過5%。超過5%,我要處分人的。我們一定要在行業里面,按照三毛五的理論,來約束自己的賺錢能力、賺錢慾望。」

什麼是「三毛五」理論?

簡單來説,如果京東有機會獲取一元利潤,那它不會全部據爲己有,而是隻拿走七毛,另外三毛留給合作伙伴。而京東拿走的七毛里,三毛五留給團隊員工,剩下三毛五用於企業的未來發展。

將企業利潤拆解為員工激勵、合作伙伴共享和可持續發展基金三部分,通過主動限制淨利潤率(不超過5%)和利益分配機制,構建起「商家-騎手-平臺」共生共榮的生態閉環。某種程度上來説,東哥的「三毛五「利潤分配哲學,跟胖東來」把90%的利潤分給員工「的經營理念很相似。

二者都打破了「資本獨佔剩余價值」的傳統商業邏輯:胖東來通過超50%的薪酬佔比和閉店休假制度守護「人」的價值,京東則用騎手五險一金全覆蓋和商家免傭政策重構分配鏈條;胖東來在許昌用20%毛利紅線倒逼供應鏈優化,京東則以5%淨利潤率鐵律約束平臺擴張邊界。不同的是,胖東來更像是區域零售的「小城温暖經濟學」,而京東正通過更多的數字化工具,把利益共享機制編織進全國700萬平物流網絡的毛細血管里。既保留了分利共生的內核,又疊加「數據增值」外延的進化,或許可以稱為胖東來模式的2.0版本。

京東看準了外賣這一行的核心離不兩件事,一個是物流,一個是用户,而這兩項優勢,恰巧京東都有。

在物流方面,京東依託的是其深耕多年的物流基建。當傳統電商的物流面臨訂單增速放緩時,外賣高頻次、即時性的配送需求恰好激活了京東700萬平倉儲與30萬末端網點的閒置運力資源,可以順利將「成本中心」轉化為「效率樞紐」。而前期一直試水的社區團購、藥方配送等本地生活項目的地圖數據,剛好可以和外賣形成協同效應,使京東能在即時零售戰場同時完成「基礎設施複用」和「數據資產增值」。相較於其他外賣行業基於算法的虛擬調度,京東的實體網絡正將物流密度轉化為空間效率,這恰是其跨界競爭中最具壁壘的先天優勢。

在用户層面,京東依託了其沉澱多年的高淨值用户資產。數據顯示,京東PLUS會員中超60%為家庭年消費20萬元以上的品質中產,這類人羣對「安全交付」的執着與京東自營基因高度契合——正如他們信任京東家電的次日達服務,如今也願意為平臺背書的餐飲支付溢價。通過將3C數碼、家電家居場景積累的強信任關係,向餐飲、生鮮等高頻消費場景自然遷移,京東實際上在用「家電用户池」孵化「生活服務平臺」,這種從低頻剛需向高頻服務延伸的會員價值重構,正是目前稀缺的用户升級路徑。

從社區團購試水京喜拼拼,到醫藥即時配送佈局京東健康,再到整合達達升級京東到家,京東這幾年在本地生活賽道的探索一直沒有停下。相較之下,外賣業務與其現有的倉儲物流,和700萬PLUS會員的消費升級需求,好像更加順理成章的形成了戰略耦合。

前者盤活了30萬末端網點的空間效率,后者則讓"家電用户池"自然流向了餐飲場景。但面對美團60%的市場份額和餓了麼的貼身搏鬥,外賣這次戰役遠非「百億補貼+品質承諾」就能迅速取勝。

當劉強東將淨利潤率鎖死在5%時,他押注的已不僅僅是物流資產的複用帶來的成本優勢,更是多年積攢的優質用户從「信任京東送家電」到「依賴京東送三餐」的消費習慣遷移

當胖東來用50%人力成本佔比證明「讓利員工=激活服務」,拼多多以「0佣金+百億農研」重構流通鏈條,名創優品借「極致供應鏈+低毛利」橫掃下沉市場時,劉強東終於想明白了出路只有一個。全球化紅利正在消退,所有企業都不得不回到「一針捅破天」的生存邏輯:要麼像胖東來般在區域市場織密人情網絡,要麼如京東借全國性基建吃透規模效應。中國的商業模式,正在從不要賺盡最后一個銅板,轉向到「我只賺這一個銅板」。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