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18 08:48
轉自:北京青年報
今天,北京國際電影節盛大開幕,今年恰逢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中國電影走過雙甲子征程,北影節也迎來了自己的15歲生日。當銀幕成為Z世代觀眾瞭望世界的窗口,當膠片化作打開青春心扉的鑰匙,一羣少年影評人正以蓬勃鋭氣為這場光影盛宴注入青春註解。
從《我和我的祖國》女排奪冠激盪起的民族共鳴,到《長安三萬里》流淌的盛唐詩韻;從《熱辣滾燙》逆風翻盤的生命突圍,到《忠犬八公》無聲守候的情感震顫——8位少年影迷用敏鋭的感知力捕捉影像細節,以飛揚文采書寫着屬於新一代的光影宣言。他們的筆尖既捕捉着膠片跳動的藝術脈搏,更丈量着時代與青春同頻共振的精神光譜。
魔童鬧海:不被定義的人生,你敢嘗試嗎?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初二(1)班鍾藝寧
指導老師:李楠
從最早的「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到五年前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這個古老的神話角色就一直是不畏強權、逆天改命的象徵。時隔五年,這個角色的精神內涵再次被昇華,在全國乃至國際舞臺上展現了屬於中國人的不服輸與抗爭精神。
大年初一的晚上,我懷着好奇與激動走進電影院,觀看了這部《哪吒之魔童鬧海》。一開場,分毫畢現的特效細節和中國風建模一下子把我拉入了神話世界。緊張刺激的打鬥情節令我目不暇接,編劇匠心獨運的笑點又讓我捧腹不止。
隨着故事的推進,電影情節也漸漸步入高潮。當申小豹去世時,我理所當然地認為陳塘關的慘劇是妖族出身的申公豹所為,甚至在認為哪吒父母慘遭他的毒手時痛恨起他來。
但當看似仙風道骨、和藹慈愛的無量仙翁撕下偽善的面具后,真相逐漸浮出水面時,我驚呆了!那個曾被我痛恨的「反派」,竟是救下哪吒父母、捨命為哪吒爭取時間的英雄!可我卻因為他的長相和身份,毫不猶豫地給他判了死刑!我猛然發現自己也會戴着有色眼鏡以貌取人,而偏見就像隱形的鎖鏈,不知不覺就把人心捆住了。看到影片的最后,我在想,如果遭遇不公,我們是否能像哪吒所説的「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轉那乾坤」呢?
走出電影院,我感到熱血沸騰,回味無窮。我們正值青春,又為何不能像哪吒一般衝出牢籠,定義自己的人生呢?我們自己的命運從不在他人手中。
「難道你還想改變這世界?」
「我想試試。因為我們太年輕,不知天高地厚。」
願你我都能活出不被定義的人生。
《熱辣滾燙》:堅持,讓夢想照進現實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分校小學部利澤校區六年級(2)班郭曼竹
指導老師:肖積蘭
每一部優秀的電影,都宛如一座藴含深刻精神與思想的寶藏,總能在不經意間,以一句經典臺詞或一個鮮明角色,深深烙印在觀眾心間,引發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思索。於我而言,《熱辣滾燙》便是這樣一部極具感染力的佳作。
影片的主角是由賈玲飾演的杜樂瑩,她曾長期頹廢,不做家務也不工作。在記者親戚的勸説下,她參加了一檔節目。可節目方歪曲事實,再加上來自家人的冷嘲熱諷,在重重壓力之下,她終於在心底燃起了改變命運的熊熊烈火。
初入健身房,她體能極差,跳繩跳十下就累,更別提拳擊了。但她毅然立下減重百斤並參加拳擊賽的目標。我覺得她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可她每日堅持運動,最終站在賽場。雖未獲勝,卻完成了目標,突破了自我。
觀影結束,我心潮澎湃,不禁思索:這難道不就是堅持所藴含的無窮力量嗎?她憑藉着堅定不移的信念與持之以恆的努力,成功改寫了自己的人生軌跡。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世上無絕對不可能之事,關鍵在於是否有決心。在面對那些看似難以逾越的艱難險阻時,切不可輕易言敗,而應傾盡全力,去挑戰、去拼搏,去完成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
人生之旅,起點或許並不光鮮亮麗,可只要我們懷揣着對目標的篤定信念,堅定不移地奮力前行,生活必將因我們的拼搏與付出而綻放華彩。無論何時起步,只要心懷堅持,皆為時未晚。
當《熊出沒》邂逅未來環保成通關密碼
密雲區第三中學初一(9)班李一諾
指導老師:許偉
今年春節,我拉着爸媽跑進了電影院看「熊出沒」科幻五部曲的最終篇《熊出沒之重啟未來》,這部電影不僅讓我重温了童年的歡樂,還給了我深刻的啟迪:環保刻不容緩,環保從我做起。
隨着影院燈光的熄滅,一陣歡快的樂曲響起,光頭強像往常一樣帶領遊客們在狗熊嶺參觀白熊山。突然,由於光頭強不小心碰到了孢子,一行人來到了未來世界。在這里孢子植物佔領了各個角落,爲了躲避孢子的侵害,人們只能來到空中的守望城生活。地面上一眼望去形態各異的孢子,互相交織,形成了密不透風的屏障,肆無忌憚生長的孢子成了世界主角。光頭強成了未來世界災變的大魔王,大家爲了回家,也爲了拯救世界,踏上了消滅帝王孢之路,一路上經歷了冰凍、眩暈、石化、毒刺,闖過重重難關,最終消滅了孢子。
其實,導致影片中黯淡無光的未來世界的「罪魁禍首」正是我們人類自己。由於人們亂扔垃圾,細菌病毒滋生,垃圾分類處理不及時,垃圾降解不及時,最終釀成惡果。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定要從自己做起,從垃圾分類做起,重視環保,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輕啟電影時光祕匣觸碰早期光影温度
北京中學六年級(3)班石茹玉
指導老師:楊利
巨大的屏幕上,形形色色的人不斷入場又消失,各色光影讓人目眩神迷。我們現在的電影是這樣的精彩,那麼最初的電影又會是怎樣的景象?在第1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到來之際,我們追趕時光的腳步,探尋中華電影史。
秋風瑟瑟,落葉紛飛,上海某條街道上不時傳出幾道聲音:「哎,聽講有隻會動個物事(聽説有個會動的東西),叫啥西洋影戲,儂看了伐(你看了嗎)?」而這「西洋影戲」正是最早在中國放映的電影,放映內容則為舶來影片。於是,在1896年秋,手搖放映機撞進了晚清皮影戲的竹幕,撞進了月光下盪漾着槳聲的蘇州河。帷幕輕啟,故事開篇……
1905年,任慶泰在豐泰照相館拍攝京劇電影《定軍山》,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影片在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羣中放映,引起轟動。1931年,《歌女紅牡丹》突破技術壁壘,成為中國首部有聲電影。伴隨着時代的進步,中國電影史上有了越來越多個「第一部」:1934年《漁光曲》成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1941年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誕生,1956年首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公映……而現在更是有了許多精彩紛呈、扣人心絃的影視作品。
晚霞繽紛,夕陽西下,人們帶着小板凳坐在空曠的田野上,手中拿着瓜子、蠶豆,望着那白色的大幕布,期盼着,等待着……
觀電影星辰燃自信之火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密雲中學高一(12)班陳佳琪
指導老師:付立
當光束穿透放映機的瞬間,130年前盧米埃爾兄弟的火車駛向銀幕,120年前任慶泰鏡頭里的譚鑫培揚起馬鞭,15年前北京第一次點亮國際電影節的星光——這些跨越時空的光影在2025年的春天交織成網,讓我們站在歷史的座標上,重新凝視電影與時代的共振。
記得在《我和我的祖國》里,1984年女排奪冠的黑白影像與現代CG技術交織,當小女孩小美抱着天線奔跑的身影穿過弄堂,膠片顆粒與數字光斑在她發梢跳躍。這個鏡頭讓我突然懂得,電影是時光的琥珀: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從父輩的電視機里走到我們的巨幕前,不變的是影像中躍動的民族自豪感。
前年看《長安三萬里》,當李白醉卧舟頭吟出「輕舟已過萬重山」,水墨畫卷在銀幕上層層暈染,我忽然想起語文課本里的古詩插圖。原來千年的詩意可以藉由現代動畫重生,高適的銀槍劃過月光,杜甫的眼睛里盛滿長安城的燈火,這些用數字技術復活的文化符號都讓我們觸摸到傳統的温度。
最難忘《雄獅少年》結尾,阿娟在暴雨中躍上擎天柱,褪色的獅頭在閃電中閃耀金箔般的光芒。少年阿娟眼中的不甘與倔強,透過銀幕化作實實在在的力量。電影里師傅説「只要鼓點還能在心中響起,我們就是雄獅」,這句話告訴我們:所謂成長,就是在生活的風雨里守住心中的鼓點。
站在世界電影130年的節點回望,中國電影120年的軌跡清晰如銀幕上的膠片紋路:從默片時代的蹣跚起步,到如今在國際舞臺上的自信亮相,每一個鏡頭都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從電影里,我觸摸到了文化的力量,收穫了自信,我也將帶着滿腔熱血再接再厲,砥礪前行。
《長安三萬里》:詩韻里的青春祕籍
北京教育學院附屬大興實驗小學六年級(1)班張鑫一
指導老師:王寶艷
「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在。」電影《長安三萬里》的這句臺詞,讓無數觀眾為之動容。這部影片以獨特的動畫形式,展現了唐朝詩人的豪情壯志與坎坷人生,讓我們在光影交錯中領略到了唐詩的魅力和人生的真諦。
影片中,李白在揚州城的肆意狂歡,滿是大唐風華的絢爛,卻也藏着壯志難酬的落寞,讓我感觸頗深。他與友人在酒肆中高談闊論、揮金如土,美酒在夜光杯里瀲灩,歌舞昇平的喧囂中,李白的笑聲卻透着幾分苦澀。我似乎能觸摸到他滾燙又無奈的靈魂,不禁為他的懷才不遇而揪心。
而最令我熱淚盈眶的,是高適暮年回憶與李白的種種過往。戰場上的高適歷經滄桑,沉穩堅毅,回想起與李白的相識相知,那些年少時的熱血、中年的掙扎,如潮水般涌來。鏡頭切換到李白流放途中,高適望着滔滔江水,眼神中滿是牽掛與擔憂。這深厚的情誼,在歲月與命運的打磨下愈發珍貴。
從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大唐盛世,也看到了當下。詩人們對理想的執着,恰似我們在學業、生活里追逐夢想的模樣,會遇挫折,會有迷茫,但從不言棄。那些動人的詩句,不僅是歷史的沉澱,更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力量。
《長安三萬里》以詩為筆,以史為墨,勾勒出大唐興衰與詩人百態。它讓我明白,人生有起有落,可精神的富足、理想的堅守,能跨越時空,成為我們新時代少年最堅實的力量源泉,激勵我們在成長路上無畏前行。
《長津湖》:凍不住的熱血「沸點」
北京市第八中學亦莊分校四年級(3)班李知衡
指導老師:道日瑙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衞祖國,就是保家鄉……」當《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響起,我彷彿穿越時空,觸摸到了那段凝固在冰雪中的不朽記憶。
影片《長津湖》以全景式的史詩格局,再現了1950年冬天那場震驚世界的戰役。在長津湖這片被冰雪覆蓋的戰場,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的戰士們穿着單薄的棉衣,在-40℃的極寒中與裝備精良的美軍殊死搏鬥。
鏡頭里,楊根思連長抱着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的瞬間,雷公為保護戰友將標識彈搬離陣地的壯舉,冰雕連戰士們俯卧在陣地上化作永恆豐碑的羣像,每一幀畫面都如重錘擊在觀眾的心上。當看到美軍士兵在感恩節享用火雞盛宴,而我們的戰士卻啃着硬如石頭的凍土豆時,影院里響起此起彼伏的抽泣聲。
導演以冷峻的筆觸撕開戰爭的殘酷本質,卻在細節處綻放人性的光輝。指導員梅生在硝煙中掏出女兒照片的顫抖雙手,新兵伍萬里從膽怯到無畏的眼神蜕變,老兵余從戎為戰友擋子彈時釋然的微笑……這些充滿温度的刻畫讓歷史人物鮮活如昨。最令我震撼的是通信兵在電臺前用生命傳遞重要情報的場景,當他被燃燒彈擊中,仍然堅持發報的身影在雪地上拖出長長的血痕……
這部影片不是簡單地展示戰爭,而是一堂震撼人心的歷史課。今日的萬家燈火,正是75年前那些倒在冰天雪地里的先烈們用生命點燃的希望。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在朝鮮半島的冰原上書寫了「中國」二字的分量,讓世界記住了-40℃的嚴寒里,有一羣穿着單衣的中國人,用鋼鐵意志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
《忠犬八公》:這場等待,暖透歲月
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六年級(6)班王婧堯
指導老師:翟彥妮
用一生等一個永遠不會回來的人,這看似荒誕的執着,卻在《忠犬八公》的故事里化作了最直擊人心的情感風暴。
影片以一種舒緩而温暖的節奏展開,講述了教授帕克在小鎮的火車站上偶遇一隻可憐的小狗,心生憐憫的他將小狗帶回家,並取名為「八公」。從那以后,帕克的生活便與八公緊緊交織在一起。清晨,八公會目送帕克去上班,傍晚又準時在火車站門口等待帕克歸來。它歡快地搖着尾巴,撲向帕克的畫面,充滿了温馨與幸福,讓我感受到了一種純粹而質朴的情感。
最讓我難以釋懷的,是帕克離世后,八公依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火車站等待他歸來。八公並不知道帕克再也不會回來,它只記得與主人的約定。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寒風凜冽的寒冬,八公始終堅守在那里,眼神中滿是期待。那執着等待的身影,孤獨而又堅定,每一個畫面都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電影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它只是你的一條狗,但你卻是它的一生。」八公用它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忠誠,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它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帕克;它的愛很純粹,純粹到可以用一生去等待。這種跨越物種、超越生死的情感,在如今這個快節奏、人情略顯淡薄的時代,顯得格外珍貴。
《忠犬八公》不只是一部電影,它更像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了動物內心深處最純粹的情感,也讓我懂得了珍惜身邊的每一份愛與陪伴。八公的故事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激勵我用更真摯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教師點評·
巧用多維度剖析寫好影評
北京市骨干班主任、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密雲中學
高級教師付立
寫電影評論,要從多維度剖析。首先,觀影時要留意情節架構,梳理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與結局,判斷情節編排是否合理、連貫,能否有效推動故事。
其次,分析視聽語言。畫面上,關注色彩搭配,看其如何營造氛圍、傳遞情感;鏡頭運用也很關鍵,推、拉、搖、移等手法各有作用。聲音層面,配樂要契合情境,增強感染力;音效則讓場景更逼真。
再者,聚焦人物塑造。觀察角色性格是否鮮明、立體,成長轉變是否自然,其行為動機是否符合邏輯。
最后,深挖影片主題。結合時代背景、導演創作風格,思考影片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是對人性的探討,還是對社會現象的反思等。寫作時,論點明確,論據緊密圍繞影片情節、視聽、人物等展開,便能呈現一篇有深度的電影評論。
統籌/譚衞平葉婉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