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下半年逆風更勁!美銀:整體降低美股半導體板塊目標價

2025-04-17 20:02

美銀發布研究報告指出,預計美股半導體行業第一季度業績超預期,第二季度展望符合預期但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在關税影響方面,預計美國芯片企業將普遍表達對下半年需求逆風的擔憂,美銀下調覆蓋範圍內企業的目標價以反映不確定性增加。

半導體行業第一季度財報季將於周三由$阿斯麥 (ASML.US)$拉開序幕,周四$臺積電 (TSM.US)$發佈財報,隨后一周美國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行業的同行們也將陸續公佈業績。對於美國芯片供應商,預計其第一季度業績將超預期,因為他們最初的業績預期可能較為保守,而且關税相關的需求提前拉動創造了更好的需求環境。不過,第二季度的展望可能符合預期,因為企業可能會擴大業績指引範圍。

在關税影響方面,美銀預計美國芯片企業將:

1)從早期發佈財報的企業( $臺積電 (TSM.US)$$阿斯麥 (ASML.US)$$德州儀器 (TXN.US)$$泛林集團 (LRCX.US)$ 等)獲取信號;

2)普遍表達對下半年需求逆風的擔憂;

3)量化供應鏈通脹導致的毛利率逆風(例如$英偉達 (NVDA.US)$$美國超微公司 (AMD.US)$ 更高的美國採購比例)。

總體而言,半導體行業的不確定性將持續存在,直到新的行業關税税率(未來幾周內)、中國的報復措施、美國的對等關税以及人工智能擴散規則(5月15日)等方面更加明朗。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儘管盈利預期有所下調,但對於雲 / 人工智能領域(英偉達、$博通 (AVGO.US)$)、設計軟件領域($鏗騰電子 (CDNS.US)$$新思科技 (SNPS.US)$)和半導體設備領域( $泛林集團 (LRCX.US)$$科磊 (KLAC.US)$)的優質企業,估值已變得更具吸引力。

適度關税導致銷售額下降4-6%,高額關税導致下降9-12%

美銀列出了兩種潛在情景:適度關税影響和嚴重關税影響。

美銀的適度情景假設中國和美國的關税措施較為有限,而嚴重情景則意味着對半導體 / 電子產品實施特定行業關税(具體税率尚未公佈)。

(1)在適度情景下,與當前市場共識相比,關税可能導致2025財年銷售額下降約4%,2026財年下降約6%,每股收益下降幅度大多在5-25%之間(平均為12-13%),其中包括150個基點的毛利率下降。

(2)在嚴重情景下,盈利預期可能會進一步下調,2025/2026財年銷售額分別下降9%/12%,每股收益下降幅度大多在15-50%之間(平均為25-30%),其中包括500個基點的毛利率下降。

預計人工智能/雲領域將比消費和汽車領域更具韌性。在收入影響方面,我們認為在潛在的關税導致的需求下滑中,涉足人工智能 / 雲 / 工業領域的企業表現會更好,而專注於消費 / 汽車領域的企業面臨的風險更大。

$英偉達 (NVDA.US)$$泛林集團 (LRCX.US)$$鏗騰電子 (CDNS.US)$$新思科技 (SNPS.US)$$Nova (NVMI.US)$$康特科技 (CAMT.US)$$應用材料 (AMAT.US)$等企業潛在的銷售額影響最小(銷售額影響在-1% 至-6%之間),而$Arm Holdings (ARM.US)$$英特爾 (INTC.US)$$恩智浦 (NXPI.US)$$安森美半導體 (ON.US)$$思佳訊 (SWKS.US)$$Qorvo (QRVO.US)$$Axcelis Technologies (ACLS.US)$等企業的表現可能較差(銷售額影響在-7%至-9% 之間)。

重要的是,即使在上述嚴重的每股收益情景(高額關税)下,英偉達、$美光科技 (MU.US)$$新思科技 (SNPS.US)$$邁威爾科技 (MRVL.US)$$Credo Technology (CRDO.US)$按當前股價計算,相較於歷史市盈率(P/E)或市盈增長比率(PEG)仍有 30% 以上的潛在上行空間。

下調覆蓋範圍內企業的目標價以反映不確定性增加

在適度關税情景下,12-13%(2-2.5倍銷售額)的每股收益降幅遠低於我們在之前市場低迷時期看到的30-40%的降幅。

然而,主要擔憂在於市場風險加劇導致的市盈率壓縮。$費城半導體指數 (.SOX.US)$目前的遠期市盈率約為18倍,低於標準普爾 500 指數(SPX)的20倍,但高於之前半導體行業低迷時期(2018 財年、2022 財年)的12-14倍市盈率。

重要的是,SOX指數已基本回吐了在2023/2024財年人工智能驅動的股價上漲中獲得的20%的市盈率溢價。

(最后一列為目標價調低的幅度)

編輯/lambor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