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鋭評|看不懂的板書,看得到的師者匠心

2025-04-17 16:25

轉自:北京日報客户端

最近,哈工大物理學院某教授因為板書「火」出了圈——英文、中文、數字、算式、圖標、解析……小小粉筆連寫八塊黑板,每一筆都工工整整,每一塊都排布清晰,漂亮得像藝術品。網友們一邊調侃一邊點贊,「雖然看不懂,就是很愛看。」

這些年,因板書而「圈粉」的老師不少,「堅持26年手寫板書」的黃教授,將力學理論抽絲剝繭,層層推導,一目瞭然;「板書呂」被稱「一位被語文耽誤的美術老師」,精美手繪板書猶如課堂風景線。清華大學連續多年舉辦教職工粉筆板書比賽,從經典詩文到科學公式,或清雅秀美,或遒勁有力,「5分鍾徒手畫一臺航空發動機」被傳為佳話。沒有PPT、不用太花哨,返璞歸真的板書生動詮釋着「三尺講臺存歲月,一支粉筆寫春秋」的深沉意味。

大家何以對板書情有獨鍾?大抵是戳中了某種情懷。遙想當年,大家身邊或許也曾有那麼一位乃至一羣「神手」,「徒手可畫圓、閉眼能畫方」,寥寥幾筆便將「知識宇宙」躍然眼前,成就求學歲月中的驚艷一幕。透過板書往深了看,觸動大家的更是師者的匠心。就像被問及何以只需一支粉筆就能上課,黃教授回答「因為內容都在我的腦海里」。不急不躁、徐徐鋪展,一筆一畫書寫的「粉筆板書」,是對龐雜知識的拆解與梳理,也凝結着執筆者的思考。伴隨粉筆觸擊黑板的篤篤聲,「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的形象悄然種下,求知的種子悄然播撒。

智能時代,教學手段更新換代,教學工具推陳出新。作為智慧教育的產物,這些新技術為課堂加載了直觀豐富的視頻、鮮明生動的動畫,確實讓教學更生動、更高效。但不知何時起,技術含量在教案中越來越高,「全盤PPT」不少,「一鍵輸出」者更多。一些老師再也不拿粉筆,揣着一套電子教案「大殺四方」,看似有「聲」有「畫」,卻帶着一股冷漠的人機感,臺上臺下各説各話。如此這般,技術用得再炫,花樣疊得再多,也無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反而可能成為形式主義的新變種。

不同學科、不同教師各有風格,教學方式必然多元多樣。未來,我們或許也不一定都要用「粉筆板書」。但必須認識到,無論怎麼發展,技術元素都是「末」,師者匠心方為「本」。對於教師職業的尊重、對於傳道授業的敬畏、對學生的關愛,必須始終融匯於每一個教學場景。畢竟,最有效率、最動人心的永遠是那份嚴謹與真誠。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