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15 18:16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編輯 | 楊錦
4月15日,國內外AI圈均傳出重磅消息。一大早,OpenAI發佈了GPT-4.1系列新模型,國內的智譜則宣佈開源32B/9B 系列GLM模型,並啟動上市輔導。
智譜被視為國內全面對標OpenAI的大模型企業,模型層面幾乎貼着OpenAI打。不同的是,智譜還在走開源路線,並先行踏出上市步伐,有望年底前提交招股書。
過去一年,智譜完成了7輪不少於80億元的融資,糧草充分的智譜為何率先選擇IPO?有業內投資人對搜狐科技表示,智譜融資進展已到后期,一級市場已經沒有更多的錢可以拿了,上市是必然。
該人士還認為,DeepSeek出來后,可能加速了智譜上市的進展,而從智譜股改及其科創性質來看,其大概率會衝刺科創板或北交所。
作為國內外兩家代表性的大模型獨角獸,OpenAI和智譜無疑是AI技術競爭背景下的縮影。這也意味着,大模型的競爭不僅僅是技術和商業,還是資本和策略的比拼。
斯坦福最新發布的AI指數報告顯示,在全球最重要的AI模型中,智譜和字節、騰訊、DeepSeek等均憑藉2款模型上榜。不過,與OpenAI的7款模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中美大模型同日較量
OpenAI在2月底就已發佈GPT-4.5,如今竟然殺了個回馬槍,推出GPT序列更小的GPT-4.1系列模型,性能優於GPT-4o和GPT-4o mini,尤其是在編碼和指令方面進步顯著,並具有更長的上下文窗口。
這三款模型各有側重,其中GPT-4.1 mini是小模型性能的較大飛躍,在許多基準測試中擊敗GPT-4o。GPT-4.1 nano則是OpenAI目前最快、最便宜的型號,可以更好滿足低延迟任務。
GPT-4.1綜合性能更強,在編碼任務上可以説是目前OpenAI最強大的模型。在SWE-bench Verified(衡量現實世界軟件技能)測試中,GPT-4.1超過GPT-4o、o1、o3-mini和GPT-4.5。在多模態能力上,GPT-4.1和GPT-4.1mini均在圖像理解基準測試中優於GPT-4o。
此外,這三款模型還均支持長達100萬個上下文Token,高於GPT-4o的12.8萬,因此更適合處理大型代碼庫和大量長文檔,並比GPT-4o更可靠地處理上下文的關鍵信息。
在業內常用的大海撈針測試(即檢驗模型能夠提取識別出關鍵信息)中,GPT-4.1系列模型對1個關鍵「針」都能準確檢索。在面臨多個干擾時,GPT-4.1的表現幾乎都優於GPT-4o,但部分表現不及推理模型o1。
同樣是今日,智譜開源 32B/9B 系列GLM模型,涵蓋基座、推理、沉思等六款模型。基座模型GLM-4-32B-0414部分基準接近甚至超越GPT-4o、DeepSeek-V3-0324等更大模型的水平。
深度推理模型 GLM-Z1-32B-0414在GLM-4-32B-0414的基礎上,採用強化學習等策略,並針對數學、代碼等關鍵任務進行了優化,性能媲美DeepSeek-R1,部分基準超o1-mini,並實現推理速度在國內商業模型中最快,最高達200tokens/秒,價格僅為DeepSeek-R1的1/30。
智譜甚至還開源了最新探索的沉思模型GLM-Z1-Rumination-32B-0414,其由智譜的推理模型進化而來,這也是智譜此前發佈的AutoGLM沉思智能體背后的支撐模型。
這波大模型創業潮之初,不少企業,如光年之外、百川智能,都提出要做中國的OpenAI,但隨着市場變化,它們要麼消失,要麼調整了目標。
在過去的兩三年中,無論是文本模型,還是多模態模型,以及最近火熱的推理模型,智譜都推出了跟OpenAI對標的模型,被視為「中國版OpenAI」的希望。但它們選擇了不同的發展路徑——OpenAI並不Open,智譜則積極擁抱開源。
智譜IPO搶跑,去年營收3億元
現在,依然還在堅持基礎大模型預訓練的智譜,可能又要在資本動作上先行一步。
中國證監會網站4月15日披露,智譜主體公司北京智譜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智譜華章)正在進行IPO上市輔導,輔導機構為中金公司。
智譜IPO輔導前期準備工作於今年4月啟動,預計今年10月完成輔導。這意味着,智譜有望在今年底前提交上市招股説明書,踏出上市第一步。
今年3月,智譜完成股改,其主體公司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智譜華章,主體類型由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非獨資)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資、未上市)。
當時,智譜CEO張鵬表示,完成股改是朝着IPO目標而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智譜自己的設計,跟外部大環境有關。
智譜是這一波大模型創業浪潮第一家啟動上市的AI公司,距其成立不到六年,也是所謂大模型「六小龍」中最快走到這一步的公司。
據天眼查統計,自成立以來,智譜已完成15次融資,最新一輪已到E輪后的戰略融資,累計披露融資金額超過110億元,估值超200億元,而另外「五小龍」基本都還處於B輪或更早的融資階段。
一定程度看,這也是這波大模型創業潮中,由資本最快催熟的大模型公司IPO。
有業內投資人對搜狐科技表示,智譜融資進展已經到了后期,此前基本拿到了主流VC機構、大廠戰投和多家國資的錢,一級市場已經沒有更多的錢可以拿了,上市就是必然。
該人士認為,DeepSeek出來后,可能加速了智譜上市進展,而從智譜股改及其科創性質來看,其大概率會衝刺科創板或北交所。
搜狐科技此前獲悉,智譜去年營收為3億元,商業化收入增長超100%。隨着智譜加快此前簽訂合同的落地,以及與杭州、珠海、成都等多地政府達成合作,今年營收有望加快增長。
輔導備案報告還披露,智譜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唐傑、劉德兵。唐傑是清華大學教授,智譜創始人、首席科學家,劉德兵擔任董事長,兩人通過直接持股、持股平臺和張鵬等一致行動人合計控制智譜華章36.96的%表決權。
停不下來的燒錢遊戲
隨着智譜衝刺上市,對其它大模型公司將是更大的壓力。某種程度上,這也意味着,這場大模型的競賽,不僅僅是技術的競爭,還有資本的競爭,要拼耐力,看誰能跑得更快更遠。
OpenAI尤其深諳此理,最近兩年更是瘋狂融資。今年3月底。OpenAI宣佈完成史上最高400億美元融資,軟銀集團領投300億美元,微軟、Thrive等機構再參與,用於進一步推進AI研究和擴大計算基礎設施。
此輪融資完成后,OpenAI的估值達3000億美元,僅次於SpaceX的3500億美元,成為全球前三大獨家獸。
未來OpenAI要想給這些投資者創造投資回報,最大的可能就是上市。OpenAI的這筆融資就設有前提條件,要求其必須在年底前完成向獨立營利性公司的重組,從而為IPO消除障礙。
OpenAI財務文件顯示,預計OpenAI要到2029年才能實現淨盈利,2023年-2028年的總計虧損額將達到440億美元。對於一心想要追求AGI的OpenAI來説,同樣需要開拓上市融資渠道支撐自己更大的目標。
目前,OpenAI融資金額已超過600億美元,可以説把大模型的資本遊戲體現地淋漓盡致,但現在還沒有到結束的時候。斯坦福AI指數報告顯示,去年企業對AI的投資達2523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而過去十年總投資增長超過13倍。
雖然中美大模型間的差距顯著縮小,但這場競賽是一場長跑。對智譜和OpenAI來説,無論是技術目標,還是應用落地,都需要更久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