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14 22:54
■本報記者薛蕾
據中國新聞網4月13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13日警告稱,儘管部分關税暫緩90天徵收,但沒有哪個國家能在關税問題上「脱身」。同時他也淡化了對中國高科技產品關税的豁免。特朗普表示,他將在14日給出「非常具體的」細節。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半導體關税可能會在「一兩個月內」實施。
美國所謂「對等關税」政策近期持續調整,呈現出明顯的反覆性和不確定性。
4月9日,美國宣佈將對中國產品的關税税率進一步增至125%;4月10日,美方稱,如果各國不能與其達成協議,將改變對特定國家暫緩90天「對等關税」的做法,並將關税恢復到更高水平;4月11日,美方稱,對中國產品的關税税率增至145%;4月12日,美方公佈相關備忘錄,豁免計算機、智能手機、半導體制造設備、集成電路等部分產品的「對等關税」。
面對美方關税政策的頻頻調整,A股市場已然習慣並波瀾不驚。4月14日,A股與港股市場的半導體板塊延續上漲趨勢。截至收盤,A股半導體板塊共有81只個股股價上漲。其中,盈方微漲停,思瑞浦、富滿微、上海貝嶺、瑞芯微、芯原股份等漲超5%。港股方面,當日共13只半導體概念股上漲。其中,元續科技漲超8%、貝克微漲超6%、華虹半導體漲超4%。
A
半導體自主可控邏輯增強
消息面上,4月11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關於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通知指出,根據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税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
消息落地后,上周五半導體板塊盤中強勢上揚。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多家半導體產業鏈企業發佈2024年年報,從年報來看,半導體產業鏈企業整體呈現高增長態勢。
具體來看,中芯國際2024年營收為577.96億元,同比增長27.7%;實現歸母淨利潤 36.99 億元,同比下滑23.3%。主營業務收入為571.08億元,同比增長28.1%。2024年,中芯國際晶圓代工業務收入為532.46億元,同比增長30.3%。銷售晶圓的數量(摺合8英寸標準邏輯)由2023年的586.7萬片增加至802.1萬片。
海光信息2024年營收為91.62億元,同比增長52.4%;利潤總額為27.84億元,同比增長65.72%;實現歸母淨利潤19.31億元,同比增長52.87%。報告期內,公司高端處理器實現營收91.34億元,同比增長51.94%;毛利率為63.70%,同比增長4.03個百分點。
寒武紀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收11.74億元,淨利潤為虧損4.43億元。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紀首次實現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的雙盈利。
中微公司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收約90.65億元,較2023年增加約 28.02 億元,同比增長約44.73%。2024年歸母淨利潤約16.2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93%。中微公司2024年刻蝕設備銷售約72.77億元,同比增長約54.73%。
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的券商分析人士認為,半導體自主可控邏輯增強,國產替代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全球貿易摩擦或加劇,我國本土芯片企業在設計、製造、封裝等環節更具成本優勢,有望重塑部分細分領域的貿易格局。
B
從規模擴張到「場景為王」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2024年半導體行業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行業龍頭表現亮眼,多數公司實現了毛利率的提升。這主要得益於頭部企業在新品量產、工藝優化等方面的突破,以及通過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
然而,行業分化態勢同樣明顯。相較於頭部企業的穩健表現,中小半導體企業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規模優勢,產品議價能力較弱;另一方面,持續高企的研發投入也給企業盈利帶來嚴峻的挑戰。
從金海通已發佈的2024年年報來看,2024年歸母淨利潤下滑2.49%,降至0.78億元。毛利率下滑1.75個百分點,從49.21%降至47.46%。同時,公司的研發費用為0.42億元,相較於2023年的0.38億元,增長了8.35%。
翱捷科技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 33.86 億元,同比增長30.23%,但歸母淨利潤為負6.93億元。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的上市前三年,翱捷科技的營收分別為 3.98 億元、10.81 億元和 21.37 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84億元、-23.27億元和-5.89億元。上市后情況也不太理想。2022年至2024年,翱捷科技的營收規模不斷擴大,但同期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52億元、-5.06億元和-6.93億元,三年合計虧損近15億元。
納芯微2024年實現營收19.6億元,同比增長49.53%;但淨利虧損擴至4.03億元。公司稱,汽車電子和消費電子領域需求增長帶動了收入的提升。不過,整體毛利率全年下降6.17個百分點,主要是產品價格承壓及市場競爭加劇所致。
但也並非所有的中小半導體企業都面臨難以盈利的困境。
天德鈺2024年營收達到21.02億元,同比增長73.88%;實現歸母淨利潤2.75億元,同比上升143.61%。其中,移動智能終端顯示驅動芯片業務貢獻收入16.14億元,電子價籤芯片業務貢獻收入4.84億元。
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的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半導體行業已從全面擴張轉向精準突破。技術門檻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以及更多場景的落地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延伸閲讀
科技產業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面對中國科技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多家券商人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所長武超則認為,科技產業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力量。我國以獨特的優勢在科技產業賽道上加速奔跑。在AI領域,中國科技公司展現出強大的實力,開發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中國科技產業的優勢和成果將帶來巨大的投資機遇。
國泰海通證券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林表示,中國科技產業的未來是星辰大海,將形成「基礎研究——產業轉化——全球競爭」的完整閉環。建設統一大市場在數字經濟時代將構築獨特的創新優勢。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表示,儘管面對外部不確定性的複雜局面,中國資產仍呈現出明顯的收益性和穩定性。1月2日至4月2日美關税政策宣佈前,代表國內硬科技板塊的科創指數收益居前。美關税政策宣佈后,A股科技板塊的收益明顯超過全球其他指數。在全球資產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中國科技板塊的穩定性逐步提升。中國始終秉承「以我為主」的宗旨,通過科技突破和完善產業鏈創新,穩紮穩打地實現向創新驅動型經濟體轉型。在此過程中,資本市場也將持續為科技產業提供穩定的流動性支持,「科特估」有望為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重新定價進一步注入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