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超200億!她在蘇州衝出一個超級IPO

2025-04-14 17:38

  從「玻璃女王」到「電池破局者」,她以三十年科技革新為墨,在製造業版圖上書寫了兩大領域的王者傳奇。

4月14日,港交所的鍾聲為一家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敲響——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力新能」)以8.27港元/股的發行價正式掛牌上市,開盤漲幅超2%市值突破200億港元

圖片源自公司官方公眾號

圖片源自公司官方公眾號

這場資本盛宴的背后,站着一位66歲的女性掌舵者:曹芳

她也是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的胞妹,曾是福耀玻璃的銷售部經理、董事及副總經理,退休后卻以「二次創業」的姿態,在動力電池領域殺出一片天地。

從福耀「退休」到正力新能崛起

從玻璃行業的「女王」到新能源賽道的「破局者」,她用6年時間將正力新能推至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

正力新能成立於2019年,是一家動力及儲能電池製造商,提供電芯、模組、電池包、電池簇、電池管理系統的一體化方案,致力於拓展電化學產品在陸海空互聯全場景(「LISA」)下的大規模應用。

在競爭激烈的鋰電池賽道,正力新能被稱為行業「黑馬」。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4年中國市場,按動力電池裝機量計,正力新能在動力電池市場排名第9名;其中在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市場排名第9名,在三元動力電池市場排名第9名。

  正力新能的掌舵人正是「玻璃大王」曹德旺的胞妹曹芳。

圖片源自公司官方公眾號

圖片源自公司官方公眾號

曹芳的職業生涯始於1987年加入福耀玻璃,從銷售部經理一路升至董事及副總經理,見證了福耀從一家小廠成長為全球汽車玻璃巨頭的全過程。這段經歷不僅賦予她深厚的製造業管理經驗,更讓她深刻理解汽車產業鏈的運作邏輯

2014年4月,福耀玻璃發公告稱,曹芳因個人年齡原因從公司離職,曹芳當年56歲,已經到了當時法定的女性退休年齡而在「退休」前,曹芳已經悄悄佈局動力電池產業。

據悉,2013年,曹芳就與福耀玻璃另一位高管陳繼程,一起創立了常熟新中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當年新中源創投便與豐田合資,創立新中源豐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為豐田的混動、插混車型提供電池系統。

2016年,曹芳和陳繼程在常熟成立正力投資,藉助常熟在動力電池上游核心原材料供應充足等獨特優勢,在常熟先后投資了三家公司,分別是正力新能源、正力芯控和塔菲爾新能源,其中正力新能源是正力投資和蔚來汽車的合資公司,蔚來首款量產車ES8的電池包由正力新能源設計。

2019年2月,正力投資以1.6億元投資動力電池廠商塔菲爾。雙方合資正式成立正力新能,負責塔菲爾的產能擴張。塔菲爾的背景與寧德時代關聯頗深。

據悉,塔菲爾創始人龍繪錦與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羣曾是同事。2011年,曾毓羣從ATL帶走一批員工,創辦寧德時代(CATL),2015年,龍繪錦則與一批員工,在東莞創辦塔菲爾。

依靠押注塔菲爾,正力新能逐步在行業內嶄露鋒芒。正力投資入股塔菲爾9個月后,就躋身中國動力電池20強,成為鋰電行業的后起之秀。

  2020年1月,塔菲爾排名第8位,首次擠進國內前十大動力電池廠商,2020年2月排名第七位。2024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市場份額達1.8%,排名國內第九;而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其裝機量同比增速位列第一。

從鉅虧到盈利的資本博弈

作為中國動力電池賽道中罕見的「跨界黑馬」,正力新能從2019年成立到2025年港股上市,經歷了從鉅虧27億元到盈利近億元的資本「過山車」

招股書顯示,正力新能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動力電池產品,2021年至2024年佔比分別高達96.6%、94.7%、80.7%、90.9%。其電池訂單主要供應一汽紅旗、廣汽傳祺、零跑汽車、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五家車企。

2021至2024年,正力新能從上述五家車企實現銷售收入分別為13.37億元、29.73億元、32.38億元和45.30億元,分別佔各年度總收入的89.1%、90.4%、77.8%和88.2%,客户集中度較高

整體來看,正力新能雖然發展迅猛,但也經歷了業務虧損的重創。

正力新能的虧損集中爆發於2022年,當年淨虧損達17.2億元,其中超10億元源自第一大客户威馬汽車的破產風險。威馬的訂單取消導致公司三元鋰電池銷量腰斬,同時計提存貨減值6.01億元,貿易應收款項損失4.22億元。疊加2022年鋰價暴漲(碳酸鋰價格突破60萬元/噸),原材料成本佔總銷售成本比例達78%,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

這一事件暴露了公司過度依賴單一客户的隱患,但也倒逼其優化客户結構。繼而,正力新能引入一汽、上汽等國企客户,將前五大客户收入佔比從90%降至80%。

據悉,在2022年至2024年期間,正力新能成功完成了2輪融資,融資總額達到34億元。投資方涵蓋新中源創投、東南投控、蘇創能源投資、竇玉林、吳雅鳳,以及華福投資、東南產投等。

  2022年,正力新能完成了24億元的A輪融資,投后估值144億元,成為常熟市第一家獨角獸企業。

  2024年7月,正力新能完成B輪融資,募集資金10億元,公司投后估值182億元。同月,公司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正式踏上赴港上市之路。

截至IPO前,曹芳和陳繼程二人通過正力投資、新中源創投、正力諮詢等,控制公司48.56%的股權,又通過一致行動人協議,控制16.04%的股權,合計控制正力新能64.60%的股權。

此外,曹德旺也出手幫了妹妹,通過福建耀華持有正力新能2.52%的股權。

此次IPO,正力新能發行1.22億股H股,募資淨額約9.275億港元。其中80%用於常熟新工廠建設,10%投入研發,10%補充流動資金。基石投資者包括江蘇國企混改基金、蘇州高端裝備基金等,顯示出地方資本對本土企業的支持。

  儘管面臨寧德時代、比亞迪的壟斷壓力,但正力新能憑藉靈活的市場策略和技術迭代,在細分市場站穩了腳跟。

為什麼是常熟?

  作為長三角核心區域的製造業重鎮,蘇州常熟市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版圖上的重要一極。

當前,常熟正以牽頭蘇州汽車、新能源、聲學三大產業創新集羣建設爲着力點,以紡織服裝、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口,加速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干的現代產業體系。

憑藉着轉型之勢,常熟市2024年GDP突破3000億元,成為中國第五個達到這一里程碑的縣級市。換言之,這一蘇南小縣城,以不足全國萬分之一的土地,貢獻了超過全國千分之二的GDP。

這當中,常熟的新能源產業更是乘勢騰飛。例如氫能產業基本形成「制、儲、運、加」一體的全產業鏈條;光伏產業則匯聚阿特斯等行業領先企業 38 家;車用鋰電池產能佔蘇州 90%以上、在動力電池材料生產領域形成了江蘇省最具特色的氟化工園區、生產全球市場 95%的鋰電級PVDF、六氟磷酸鋰等關鍵材料市場份額全球前五。

常熟市的傳統汽車零部件產業發達,擁有豐田研發中心、觀致汽車等企業。正力新能落户於此,可便捷對接上下游資源。

縱觀常熟新能源產業集羣式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領作用。

近年來,常熟編制印發了《常熟市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羣建設2025行動計劃》《常熟市新能源產業創新集羣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成立了由市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羣發展領導小組,明確「九個一」重點工作任務,與蘇創投合作成立5億新能源產業集羣專項基金,全面保障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而在《蘇州市新能源產業創新集羣行動計劃(2023—2025年)》發佈后,常熟市也提出,將全力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創新集羣,力爭到2025年全產業鏈聚集重點企業超150家,產值規模達到1100億元,有力支撐蘇州新能源產業創新集羣建設。

  或許,正力新能的故事不在於「顛覆巨頭」,而在於證明:在高度集中的市場中,區域資源、家族資本與戰略韌性的結合,仍能為后來者撕開一道裂縫。

  而常熟,這座GDP超3000億元的縣級市,正試圖通過一個個「正力新能」,書寫屬於自己的新能源版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