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浙商醫藥|孫建】微創機器人24A:海外爆發,收入高增可期

2025-04-13 19:37

分析師:吳天昊(S1230523120004)

司清蕊(S1230523080006)

來源:浙商證券醫藥研究團隊

具體參見2025年4月11日報告《海外爆發,收入高增可期——微創機器人2024年報點評報告》,如需報告全文或數據底稿,請聯繫團隊成員或對口銷售。

投資要點

公司披露年報,2024年實現收入2.57億元,其中國內圖邁腔鏡機器人累計裝機突破30台,省級頭部三甲醫院及全國百強醫院佔比提升至60%以上;海外首年裝機11台。2024年淨利潤-6.42億元,虧損大幅縮窄。我們認為在2025年新品持續放量以及海外拓展加速下,公司收入仍有望高增長。

成長性:國內海外雙輪驅動,2025年收入高增長可期

2025年,國內海外雙輪驅動下,圖邁手術機器人有望加速放量。(1)國內:配置證放開,有望拉動手術機器人放量。腔鏡機器人的裝機受配置證限制,2023年6月,國家衞健委發佈《「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相比2018-2020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調整前),腹腔內窺鏡手術系統559台(2018-2020年154台),數量大幅增長,2024年在國內仍實現19台圖邁裝機(2023年10台),國內累計裝機突破30台(國產第一)。我們認為,2025年隨着招投標恢復、公司產品力進一步被臨牀認可等,公司國內裝機有望進一步加速。(2)海外訂單高增長,有望形成新增長拉動。2024年5月,圖邁獲歐盟CE認證(MDR),可用於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婦科內窺鏡手術,截至2025年3月,圖邁已獲得近20個國家或地區的認證,CE獲證僅半年左右時間,2024年公司海外裝機11台,海外市場快速拓展。我們認為,2025年隨着公司海外推廣進一步加速,公司海外裝機量有望持續提升。

鴻鵠與微創醫療海外渠道協同,2025年有望加速放量。鴻鵠已獲得包括中國NMPA、美國FDA、歐盟CE在內的近十個國家和地區上市批准,公司關節置換機器人與微創集團的關節植入產品在渠道上存在協同效應,2023年12月,公司與微創醫療新籤關聯交易,關聯交易額度由2023-2025年交易金額上限不超過80/150/215百萬元(2022年12月簽訂)上調至2024-2026年交易金額上限不超過230/500/900百萬元,目前鴻鵠全球累計訂單已超過40台,我們認為,微創醫療協同效應下,2025年鴻鵠有望持續加速放量。

新品持續商業化,進一步豐富產品管線。2024年R-One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實現2臺商業化裝機;2025年2月,圖邁單孔手術機器人獲批,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管線,我們認為,隨着公司新品的持續商業化以及合資公司產品的銷售放量,長期有望帶來收入與利潤貢獻。

盈利能力:虧損有望持續收窄

2024年公司淨利潤-6.42億元,虧損大幅收窄。其中,銷售/管理/研發費用分別下降13%、56%、46%,費用率大幅下降。我們認為,2025年在持續的費用管控以及規模效應下,公司期間費用率有望持續下降,虧損有望持續收窄。

盈利預測及估值

我們預計,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5.02/9.03/13.04億元,同比增長95.33%、79.67%、44.49%;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47/-0.04/1.24億元,對應EPS為-0.25/-0.00/0.12元,對應2025年29倍PS,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

政策變動的風險;海外拓展不及預期的風險;產品商業化不及預期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

財務摘要

表附錄:三大報表預測值

注意事項

點擊報告標題直達↓

【浙商醫藥||孫建】微創機器人2022:商業化能力驗證,2023有望加速放量

【浙商|孫建】微創機器人:重磅產品獲批,推廣放量在即

【浙商醫藥|孫建】微創機器人:全球唯一全科手術機器人廠商

團隊成員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