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安踏21億收購德國狼爪,全球化戰略再下一城

2025-04-11 21:53

來源:鈦媒體

4月10日下午,安踏體育發佈消息稱,將全資收購德國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 (狼爪)業務,基礎對價為現金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在滿足其他慣常交割條件后,該收購預計將於2025年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初完成。

安踏體育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此次收購也將是安踏集團全球化的新里程碑,多品牌戰略為應對全球化的不確定性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從2015年開始,安踏陸續收購了日本户外品牌迪桑特、韓國高端户外品牌KOLON SPORT,以及擁有始祖鳥、薩洛蒙等多個户外品牌的亞瑪芬集團。誕生於德國的狼爪,將有望幫助安踏補足全球化進程中對歐洲大陸的市場探索。 

作為一家成立於1981年的老牌運動品牌,成立於德國的狼爪,主攻歐洲和中國市場,涵蓋徒步、自行車、滑雪以及露營等應用場景。截至2025年1月,狼爪在全球擁有495家專賣店,其中226家分佈在歐洲,269家位於亞洲,以及全球超過4000家零售點。2019年,Callaway Golf(Topgolf 的前身)宣佈以4.76億美元收購狼爪品牌。

2019年,Topgolf Callaway Brands Corp.(NYSE:MODG,股價6.340美元,市值11.63億美元,以下簡稱Topgolf)以約4.76億美元的對價收購了「狼爪」。

Topgolf官網顯示,今年2月,Topgolf發佈全年指引包含了對「狼爪」的業務預估:「狼爪」全年營收約為3.25億歐元,經調整后的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為1200萬歐元。

對於安踏集團來説,狼爪獨有的材料科技及德國工程設計團隊的豐富經驗,將進一步提升該集團在户外運動領域的競爭力。同時,安踏集團表示,高效的供應鏈及中臺能力將幫助狼爪進一步發揮其品牌價值,通過本土化運營打開中國新興户外消費市場。集團將在收購完成后制定更具體的落地方案,實現供應鏈、產品研發、零售營運等方面的協同效應。

作為僅次於耐克、阿迪達斯全球第三大體育用品集團,全球化戰略成爲了安踏快速增長的關鍵——2009年,收購FILA斐樂品牌大中華區的商標及經營權;2015年收購了覆蓋俄羅斯以及東歐市場的運動休閒品牌Sprandi(斯潘迪);2016年,與日本運動品牌DESCENTE 迪桑特成立合資公司,控股大中華地區;2017年,安踏與韓國運動品牌Kolon Sport可隆體育成立合資公司,控股大中華地區;2019年,安踏收購了芬蘭體育用品集團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拿下了包括始祖鳥、薩洛蒙、威爾勝等在內的多個品牌;2023年,安踏將女性運動品牌瑪伊婭 MAIA ACTIVE收入囊中。

其中,亞麻芬和FILA成爲了安踏手中最重要的王牌。

財報信息顯示,2024年安踏體育收入增長13.6%至708.3億元,首次突破700億元。其中,安踏分部收入增長10.6%至335.2億元;FILA分部收入增長6.1%至266.3億元。同期,亞瑪芬收入同比增長17.8%至51.83億美元,按適用匯率轉換為人民幣377.52億元。安踏集團與亞瑪芬收入相加,營收達到1085.78億元。

除了不停的買買買,安踏主品牌開始佈局東南亞、北美、歐洲等核心海外市場。去年,安踏也進駐了全球最大的運動用品零售渠道Foot Locker,以及DSG等110家歐美主流零售渠道。

面對國內競爭激烈的大眾體育市場,安踏顯然希望能夠在海外市場尋得更多增量。如狼爪這般在歐洲市場具有渠道和影響力的品牌,便顯得尤為重要。

不過,此次交易仍然存在着不確定因素。據知情人士透露,安踏正與狼爪的股東——美國私募股權公司黑鑽石資本(Black Diamond)進行談判,交易金額或達數十億歐元。不過,由於涉及跨國收購,交易仍需通過相關反壟斷審查,並可能面臨歐洲市場對中國企業收購的監管挑戰。

可以看到,多品牌戰略、產品創新、渠道優化以及國際化佈局成爲了安踏的增長密碼。在2024年財報會上,丁世忠表示,「我們會靠着差異化的定位、超級好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在他看來,安踏集團經過多年努力,形成了多品牌的管理能力,特別是「全直營的零售能力」。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全直營的能力更加突出,這恰恰也是安踏集團今天的競爭優勢。「過去十年,安踏集團在研發與創新的投入超過200億元,未來五年,我們會再投入200億元。不同品牌在創新中也會有不同的路徑。公司也確定了所有品牌未來的目標,都要通過好商品打勝仗。」(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謝璇,編輯|房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后的30天內進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