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12 15:16
本文來自:六里投資報;作者:投資報
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在近日接受彭博訪談時,圍繞全球核心熱點——關税和市場變化,分享了最新觀點。
就關税本身,霍華德·馬克斯直言,「這可能是我在47年職業生涯中見過的最大的環境變化。」
在當前情況下,任何關於未來的預測,其置信度都低於歷史平均水平。
今天,無論你的預測是什麼,都必須承認——其正確概率比以往更低,因為我們對未來的可知性已降至冰點。
我們正從自由貿易、全球化和世界貿易體系,轉向一個充滿全方位貿易限制、美國走向孤立主義的局面。
毫無疑問,關税是新增成本,總得有人買單——
多數人認為,消費者將最終承擔關税的影響,但也有可能由進口商、出口商或出口國政府分擔。
就受關税影響的全球資本市場而言,霍華德·馬克斯表示,人們總在價格下跌時逃離市場,誤將波動等同於風險。
實際上,這不過是資產出現「促銷價」。
但判斷「折扣力度是否足夠」需要專業洞察力——沒有人知道未來是否會繼續下跌,也沒有人能斷言當前價格是否合理。
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投資者必須拋開錨定心理,重新審視資產的真實價值。
投資報整理精譯了霍華德·馬克斯的最新內容:
失去全球化
好處將不復存在
問:大約一個月前,你在備忘錄中寫道:「歸根結底,當前信貸比股票更具吸引力。即便以當下的利差水平來看,信貸雖非‘白送’,但能提供健康的絕對回報,且定價合理。」
霍華德,你一個月前的觀點現在是否依然成立?畢竟世界已經變了——市場拋售加劇,關税被上調至過去100年來的最高水平。
霍華德·馬克斯:信貸的收益率,仍然非常健康。
實際上,相比六周前我寫備忘錄時,信貸收益率現在略高了一些。
例如,當時高收益債券的收益率約為7.2%,如今已接近8%。
這意味着債券價格下跌,反而提高了未來的預期回報。
當然,股市自那時起大幅下跌——標普指數跌幅可能在15%、16%或17%左右,我沒細算,而且波動仍在持續。
顯然,決定股價變化的世界局勢正處於劇烈變化中,多數投資者認為形勢在惡化,這也是價格下跌的原因。
問題在於,當前跌幅是過度、恰當,還是不足?
幾乎沒人能斷言。
全球化
帶來的益處不容低估
問:您如何衡量像關税這樣的潛在「範式轉變」?
霍華德·馬克斯:首先,「衡量」這個詞並不恰當,因為這意味着某種精確性,而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根本無從「衡量」。
但如何評估這些變化呢?
這可能是我在職業生涯中見過的最大的環境變化。
我們從自由貿易、全球化和世界貿易體系,轉向了一個充滿全方位貿易限制、美國走向孤立主義的局面。
我認為,二戰后的80年是人類歷史上最繁榮的經濟時期,貿易增長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確實經歷過「水漲船高」的時代,而貿易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大家需要理解貿易的作用——每個國家都有其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
當各國專注於生產自己最擅長、成本最低的商品,再通過貿易互通有無時,全球福利才能最大化。
或許這樣説起來政治不正確,但事實是:意大利人做意麪,瑞士人造手錶。
如果我們停止貿易,讓瑞士人自己做意麪,意大利人自己造手錶,
兩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很可能都會下降——這就是我們正在討論的問題。
全球化帶來的益處不容低估。
我曾在一份10年前的備忘錄中提到,美國經通脹調整后的耐用消費品價格在25年間實際下降了40%。
這抑制了美國本土的通脹,讓所有美國人能夠以低廉的價格獲得商品。
如果失去全球貿易,這些好處將不復存在。
關税旨在鼓勵國內生產,但誰會覺得美國製造的商品和進口貨一樣便宜呢?
答案顯然是「更貴」。
關税是新增成本
總得有人買單
問:這是否意味着,您認為通脹將更加持久,甚至逆轉全球化帶來的「反通脹」效應?
霍華德·馬克斯:是的。
全球化曾帶來多重經濟利益,包括抑制通脹。
試想,如果沒有過去25年間從國外購買的價格不斷下降的電視機和家電,美國的通脹率會是多少?
答案可能是再高3%、4%甚至5%。
關税是新增成本,總得有人買單——
多數人認為,消費者將最終承擔關税的影響,但也有可能由進口商、出口商或出口國政府分擔。
無論如何,這都是新增成本——這些收入將流入政府;
但關鍵在於,社會整體會因此變得更富裕嗎?
問:當你試圖評估在這種環境下不同資產類別的風險與回報時,如何判斷哪里存在價值?
股票在過去幾十年它們的年均回報超過10%。未來呢?
霍華德·馬克斯:先回應您的最后一句話——
過去100年間,股票的年均回報確實達到10%,但這是基於市盈率處於歷史平均水平16倍的情況。
而當前標普500的市盈率約為19倍——
這意味着如果回顧歷史數據,當市盈率處於這一高位時,投資者的年均回報可能僅為1-6%左右,遠低於10%的歷史均值。
因此,買入價格至關重要:
當前標普指數價格顯著高於歷史估值中樞,投資者不應期待歷史水平的回報率。
你必須思考兩點
一是預測本身,二是正確概率
問:您對信貸的論點之一是「能實現預期回報」,因為違約風險並未超過超額利差與整體收益所能覆蓋的範圍。
霍華德·馬克斯:「信貸」只是「固定收益」的新潮説法,而「固定收益」又是「債券」的新潮代稱。
1978年,我在花旗從股票部調到債券部時,還沒人用「固定收益」或「信貸」這些詞,人們只談論「債務」或「債券」。
債券的魅力在於回報白紙黑字寫進契約——你只需判斷發行人是否會履約。
說白了,他們要麼履約付息還本,要麼違約失去公司的控制權。
因此,他們有極強的兑付動機。
我在非投資級信貸領域深耕47年,約99%的發行人最終如約兑付。
問:您在近50年的職業生涯中擅長把握市場震盪時期的機會。當前是否屬於這類時機?該出手還是按兵不動?
霍華德·馬克斯:當前市場確實比較混亂,每個人必須自行判斷——迄今為止的資產價格下跌是充分、不足還是過度?
如果你覺得是過度下跌,就該全力買入;
如果你覺得下跌不足,則應等待進一步調整。
但這一判斷無法通過定量分析完成。
你之前用了「衡量」這個詞,我稍作糾正:
沒有任何數據或模型,能確定當前的價格是否能夠匹配未來。
事實上,這種判斷從來都是猜測,這正是頂尖投資者的卓越之處——他們比常人更擅長此道。
如今,做出判斷的難度尤甚,因為我們完全無法預知未來。
通常,我們假設未來會延續過去,通過外推法決策——這在漸變的世界中有效。
但當前,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格局如同被搖動的「雪花球」,無人知曉其最終形態。
我敢斷言,你現在預言六個月后的美國政策,我賭你一定説錯——一切都在變化中。
即便你確信美國政策的走向,也無法預判他國的反應及其連鎖效應。
我一貫反對宏觀預測——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的預測。
如今,任何預測的置信度都低於歷史水平。
如果人們依賴預測行事——這件事未來將要發生,我得這麼做;那件事未來將要發生,我得那麼做;
那麼,你必須思考兩點:一是預測本身,二是其正確概率。
而今天,無論你的預測是什麼,都必須承認——
其正確概率比以往更低,因為我們對未來的可知性已降至冰點。
這就是我的真實感受。
市場下跌
不過是資產「促銷」
問:現在是該恐懼還是貪婪?
霍華德·馬克斯:想想你們樓下的百貨公司吧——布魯明戴爾百貨店正在全場打折。
標普指數兩天跌了8%,六周內跌幅更大,這就是「打折促銷」,
按常理,這應該激發投資者的買入興趣。
但人們總在價格下跌時逃離市場,誤將波動等同於風險。
實際上,這不過是資產出現「促銷價」。
但判斷「折扣力度是否足夠」需要專業洞察力——這種能力在市場上極為稀缺。
沒有人知道未來是否會繼續下跌,也沒有人能斷言當前價格是否合理。
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僅因標普指數從100點跌至90點就拒絕買入,這種決策完全違背基本面分析的邏輯。
投資者必須拋開錨定心理,重新審視資產的真實價值。
肆意揮霍不還款的信用卡
這就是美國政府的作為
問:您仍認為美國是最佳投資地嗎?
霍華德·馬克斯:它可能仍是,但優勢已較過去減弱。
過去,使美國成為最佳地的特質之一是其健全的法治,但如今,這一特質在退化;
另一重特質是結果的可預測性,而這一點現如今也在弱化。
此外,美國長期財政赤字與債務問題始終是隱患——
我們表現得像持有一張「無信用額度、永不還款」的「金卡」,肆意揮霍。
想想看,如果你持有這張「金卡」會怎麼樣?
你可能會需要一輛車,但你會把所有車都買下來,畢竟你不用真的付錢。
這就是華盛頓政府現在的所作所為。
但是,如果近期的某些事件導致這張「金卡」被設限呢?或者説,在某個時間點賬單將最終到來呢?
如果其中任一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風險將實質化。
如果人們不再青睞美元、不願再投資美國、不想再無限持有美債,
即便我們堅稱「美國仍是優質信用體」,他人可能也會因不滿美國行事而拒絕持有。
那麼,財政局面將異常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