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10 19:18
精神病領域有望迎來下一個重磅藥物。
4月9日晚,強生宣佈已完成對Intra - cellular的收購,通過此次收購,強生不僅將盧美哌隆(lumateperone)納入囊中,還包括具有同類最優潛力的臨牀階段管線,進一步豐富了其在精神健康領域的佈局。
據悉,此前強生豪擲146億美元收購中樞神經系統(CNS)治療藥物的企業Intra - cellular。這一金額超過了強生自己在2024年創下的全球醫藥企業收購金額記錄。
強生天價收購Intra-cellular,主要目標就是拿下具有兩大類精神疾病適應症的盧美哌隆,其銷售業績表現強勁,從2020年的2281萬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4.64億美元,2024年預計達到6.85億美元。
本次,強生對Intra-Cellular的收購,只是CNS領域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精神類藥物市場正成為全球藥企新的競爭焦點,也帶起了該賽道的風口,達成的收購金額呈現上漲趨勢,其中Karuna是以140億美元被BMS收購,艾伯維以87億美元收購Cerevel 。MNC對CNS的興趣還在延續,2025年1月渤健宣佈將總估值為4.42億美元「抄底」Sage。不過,高價押注CNS賽道能否真正帶來預期的市場回報?
CNS「難啃的骨頭」
相較於傳統優勢領域(如腫瘤、免疫)競爭白熱化,CNS領域仍有大量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然而CNS的藥物研發領域一直被認為是醫藥行業的「硬骨頭」,從機制不明,到動物模型難驗證、臨牀開發難,每一項都是CNS藥物開發的攔路虎。
2024年11月,艾伯維宣佈其收購 Cerevel的核心藥物——用於治療精神病症狀急性加重的精神分裂症新葯Emraclidine的兩項EMPOWER臨牀試驗失敗。
同年,Neumora精神分裂症治療藥物NMRA-266因臨牀前數據顯示該藥物引發了兔子的抽搐被FDA叫停試驗。NMRA-266 是 M4 毒蕈鹼受體的高選擇性正變構調節劑;2024年9月,Neurocrine的精神分裂症藥物luvadaxistat二次臨牀II期失敗,最終決定停止開發luvadaxistat(NBI-1065844)。而在此之前,羅氏和丹麥靈北製藥都曾宣佈終止相關管線。
接連的試驗失敗凸顯了CNS藥物研發的高風險特性,也表明這一領域的藥物以及更廣泛的新神經科學項目背后機制的複雜性遠超預期。
收購公告中,強生強調了自身在神經科學領域近70年的經驗,擁有多款商業化的神經類藥物,其中抗抑郁鼻腔噴霧劑Spravato在2024年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研管線中還有兩款III期臨牀產品seltorexant和aticaprant。
2024年Q3更新的研發管線中,強生終止了3個CNS臨牀研究項目,分別是seltorexant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2期臨牀研究、P2X7拮抗劑治療雙相障礙的2期臨牀研究以及JNJ-0376治療帕金森病的I期臨牀研究。可見即使手握可觀盈利產品的強生,也面臨CNS的研發困境。
2024年,強生神經科學業務營收71.15億美元,在創新制藥業務中佔比僅12.5%,遠低於腫瘤業務的36.48%和免疫業務的31.30%。
收購Intra-Cellular不僅能助力強生在神經領域的發展,還囊括一款50億美元的重磅炸彈。
盧美哌隆2019年首次獲得FDA批准,治療精神分裂症,2021年12月又獲批了雙相情感障礙適應症。在這兩大適應症的支撐下,盧美哌隆已經展現出了不菲的商業化潛力。2023年,其銷售額已經達到4.62億美元,同比增長86%;2024年繼續增長,前三季度銷售額達到4.82億美元,預計全年最高可達6.85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盧美哌隆還將繼續快速增長。就在2024年底,Intra-Cellular向FDA提交了盧美哌隆的第3項新適應症上市申請,用於重度抑郁症(MDD)的輔助治療。
MDD的潛在患者人數要遠多於精分和雙相。根據強生披露的數據,全球超過10億人——即每8人中就有1人患有神經精神或神經退行性疾病。而在美國,大約240萬成年人患有精神分裂症,610萬成年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2100萬成年人患有MDD。因此,強生對Caplyta寄予厚望,預計其銷售峰值將達到50億美元。
研發難且熱情不減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預測,全球神經科學藥物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600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2200億美元。儘管開發CNS藥物具有較大的難度和風險,但由於市場進入壁壘高,且空間潛力巨大,仍吸引着許多藥企搶灘佈局。
技術進步也是推動CNS領域發展的重要因素,2024年9月,BMS宣佈Karuna的核心產品KarXT獲美國FDA批准上市,它是數十年來首個獲批的全新機制的精神分裂症治療藥物。此次批准使BMS在神經科學和精神病學領域獲得了重要的立足點。
值得一提的是,再鼎醫藥擁有KarXT大中華區市場的權益,據再鼎醫藥披露的信息,中國約有80萬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望於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獲得研究的關鍵數據,並在中國內地提交KarXT用於精神分裂症的新葯上市申請。
據悉,除了治療精神分裂症以外,KarXT目前正在進行註冊臨牀試驗,評估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精神病的效果,預計2026年獲得數據。此外,BMS認為KarXT在其他適應症方面也具有潛力,包括I型雙相情感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病躁動症。有分析師估計,BMS的KarXT已進入FDA的精神分裂症治療程序,其銷售額可能高達60億美元。
在KarXT身后,全球已進入臨牀Ⅲ期或註冊申請階段的抗精神分裂症藥物已有9款,包括三菱製藥的roluperidone、丹麥靈北製藥與恩華藥業的Lu AF35700、SyneuRx的苯甲酸鈉、Newron的依文酰胺、勃林格殷格翰的iclepertin等。
此外,國內藥企綠葉製藥自研的瑞可妥(Rykindo)是一種利培酮微球產品,分別於2021年、2023年在中國、美國獲批上市,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是首個由中國藥企自主研發並在美獲批的中樞神經系統新葯。在CNS領域,綠葉製藥還有數款已上市產品或在研管線,彰顯出極為強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