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霸王茶姬在美股IPO,估值15倍,給二級市場預留了水位

2025-04-10 22:26

3月26日霸王茶姬向美國證交會(SEC)公開遞交IPO招股書,將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CHA,即「茶」的拼音。

西方咖啡有星巴克,東方茶飲有霸王茶姬,傳奇草根創始人將品牌定位為「東方茶文化傳播者」,並喊出「超越星巴克」的豪言。

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傑的創業故事,就像伯牙絕弦一樣為人樂道。

張俊傑1993年出生於雲南昆明,10歲時父母相繼離世,自此開始了長達7年的流浪生活,他睡過橋洞,翻過垃圾桶找食物,以拾荒為生。命運的轉折出現在2010年,17歲時進入一家臺灣奶茶品牌「大維飲品」當學徒。爲了生存,他白天工作,晚上自學拼音和漢字,三個月后竟能默寫所有配方,三年內從店員晉升爲區域負責人,掌握了奶茶行業全鏈條運營經驗。

這段經歷讓他洞察茶飲行業的底層邏輯,2017年他掏出全部積蓄8萬元,在昆明巷子里開出5平米的「霸王茶姬」,首日僅賣出7杯,於是夜宿操作檯以收銀機為枕,冥思苦想,用茉莉綠茶與鮮奶為原料,經七七四十九次調試,終於研發出爆款「伯牙絕弦」,成為2024年銷量超3億杯的現象級產品。

在爆款單品的帶動下,霸王茶姬的業績一路狂奔。招股書顯示,2024年霸王茶姬GMV(商品交易額)為295億元,較上年增加173%,接近前一年的三倍。GMV的40%流入了公司的口袋,全年營收124億,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古茗2024年的87.9億元,成為僅次於蜜雪冰城的國內第二大茶飲品牌。

霸王茶姬2024年淨利潤達到25.15億元,同比增長213.3%。淨利率高達20.3%,超過了蜜雪冰城的17.9%和古茗的17%,霸王茶姬的賺錢能力堪稱恐怖。

業績高速增長的重要推手是,2024年霸王茶姬新開門店接近3000家,截至2024年底門店數量達到6440家,相比4萬多家的蜜雪冰城和9000多家的古茗還有很大擴張空間。

不過從2024年第三季度開始,霸王茶姬的單店銷售額增速已經陷入疲軟,同比增速僅為1.5%,到了第四季度下降到45.6萬,同比大幅下滑18.4%。

單店銷售額下滑,對茶飲品牌來説大量新開門店的回報也會降低,這將制約霸王茶姬的開店速度。事實上霸王茶姬也的確放緩了開店的步伐,2025年計劃在中國和全球範圍內新開1000-1500家門店。這一數量只有去年新開門店的一半左右。對於一家加盟品牌來説,這是對加盟商負責任的決策,但開店速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收入增長的放緩。

霸王茶姬另一大亮點是,目前維持着極低的閉店率,2023年和2024年,閉店率僅為0.5%和1.5%。根據公開數據,2024年古茗的閉店率超過4.5%,蜜雪冰城的閉店率超過2.8%。

霸王茶姬的業績這麼好,和公司的三大運營特點密不可分。

1、極致標準化帶來超高效率

霸王茶姬走大單品策略,約60%的銷售額來自前三大最暢銷的產品。2024年,霸王茶姬一共進行了10次上新和3次產品升級,與之對比的是,蜜雪冰城在2024年前9個月上新105款。

霸王茶姬品類高度集中且簡約的菜單,能夠提高供應鏈的標準化和門店效率。霸王茶姬的庫存周轉天數為5.3天,在超過千店的茶飲企業中最低。在門店端,極簡的菜單提高了飲品製作效率。通過自動化出杯,員工掃描杯身二維碼,只需要8秒,一杯霸王茶姬就能製作完成,最快40秒,就可以打包好送到人們手中,新員工也能上手操作。

2、精準定位,卡位15-20元價格帶

霸王茶姬的定價策略既避開蜜雪冰城均價8元的絕對低價區,又低於喜茶/奈雪均價20+元的高端定位。主攻商務白領客羣,60%門店佈局一二線城市

這種"高端里最便宜,加盟里最高端"的定位,讓其在2024年佔據20.3%的高端現製茶飲市場份額。

3、高舉高打,11億營銷費塑造品牌形象

2024年營銷投入11億元,將自己的廣告鋪遍寫字樓和社區的電梯,24小時不間斷地向人們重複自己「現代東方茶」的口號。不止是線下,還在小紅書、抖音以及微博三大社交平臺的互動量、搜索增幅、熱搜次數均位居行業首位。

在包材上借鑑奢侈品設計,同時簽約一批運動員進行營銷來強調「健康」概念,主打「低糖、原葉茶」契合消費者的健康需求。這一切的投入,都是要讓「東方茶」的概念深入人心。

作為以加盟為主的品牌,霸王茶姬的現金流也非常健康,2024年霸王茶姬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高達47.54億元,流動負債為22.97億元。對於已經可以持續盈利的公司來説,霸王茶姬不缺錢,其上市目的和蜜雪冰城比較像,回報股東,提高品牌知名度,募集離岸資金方便海外擴張。

按招股書披露的50-60億美元估值,霸王茶姬市盈率約15倍。相比之下蜜雪冰城當前市盈率32倍,古茗市盈率25倍,儘管最近行情不好股市回調,但15倍的估值,仍然給二級市場預留了水位。

(轉自:郭二俠説財)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