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對話AI從業人員:向AI提問的技巧,需要考證嗎?

2025-04-10 20:11

「剛開始我是以AI提示詞工程師身份入職的,現在公司已經沒有設置這類崗位招聘了。」萬玉磊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一年多,見證了AI提示詞工程師從熱門職位到降温的過程。

提示詞(Prompt),指的是用户對生成式AI的輸入,既可以是完整的問題、對話片段,也可以是單詞或者句子,主要用於明確任務需求並引導AI生成符合預期的內容。

在2023年「百模大戰」激烈競爭下,AI相關職業炙手可熱,其中包括「AI提示詞工程師」。據媒體報道,當時單獨掛出招聘的公司不算多,部分公司會在產品經理、編程架構師等崗位設有「提示詞訓練」等要求。

多位受訪AI行業人員發現,隨着各家大模型變得更「聰明」后,如今AI提示詞工程師作為單獨崗位招聘更少了,寫提示詞也逐漸成為產品經理等其他崗位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銀柿財經注意到,這項技能在培訓市場被宣傳得火熱,吸引不少非技術崗從業人員報考相關課程以及證書。但受訪AI行業人員指出,這類證書在就業市場上其實比較「雞肋」。

社交平臺上的帖文截圖

單獨崗位招聘減少

「AI提示詞工程師」概念最初在國外火爆,「年薪百萬」的説法廣為流傳。據瞭解,這個崗位的職責便是精心設計優化提示詞來引導AI大模型,讓大模型輸出最佳結果。一位受訪對象指出,提示詞本質上就是「翻譯」人的需求給AI大模型。

在四名受訪AI相關崗位工作人員中,萬玉磊是唯一的「AI提示詞工程師」,其他人均為產品經理或者運營崗位。萬玉磊認為,2023年自己找工作的時候剛好「嘗」到了技術發展的紅利。

「那個時候正是‘百模大戰’,AI行業相關人才緊缺。」2023年年初左右「嚐鮮」GPT3.5之后,萬玉磊產生了「寫好提示詞」的好奇心。他觀察到,AIGC概念炒得火熱,但AI從業人員的整體數量沒有那麼多,「大模型要花費比較大的力氣去測試、調教,不少公司都比較缺人,處於瘋狂挖人的狀態。」

萬玉磊回憶道,「當時是用一種‘玩’的心態接觸到提示詞工程師概念,自己開始倒騰使用各家大廠推出的大模型」。他告訴銀柿財經,自己上一份工作與智能客服有關,和AI有所關聯,本身自己也看好AI發展的前景。

這項自學的本領,最終幫助萬玉磊找到了工作。「一開始我就打算找AI提示詞工程師崗位,過程比較順利。」2023年10月左右,萬玉磊入職了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據他介紹,所在公司研發的是多模態大模型,主要針對B端客户應用於工業垂直領域。

工作之后,萬玉磊也不只是寫提示詞。「我們公司規模不大,分工上不像大廠那麼細化。」他補充稱,自己日常工作內容比較多,既要完成數據標註,參與到模型訓練,也要用提示詞調整大模型的輸出,即模型測試。

等到2024年大模型能力不斷提高,尤其是今年年初DeepSeek R1的推出,他發現,掛出「AI提示詞工程師」崗位的公司越來越少,自己所在公司已經沒有這一崗位招聘了。通過和同行交流,萬玉磊瞭解到,部分大廠的產品經理、大數據策略工程師等崗位承擔了寫提示詞的職責。

一方面,這個情況與「AI提示詞工程師」概念誕生以來就伴隨的爭議有關。銀柿財經注意到,有不少人指出這是一份「偽職業」,即不能夠單獨成為一個職業。多位受訪對象持有類似看法,他們表示寫AI提示詞更像是一個技能。另一方面,大模型的迭代升級直接影響到對提示詞的需求。

萬玉磊指出,「模型能力越變越強,它對提示詞的需求就沒有那麼大了」。

以AI交友助手「AI小真」智能體為創業項目的付小凡(化名)給出了一個直觀的案例説明。「去年下半年第一版的prompt寫了1萬多個字,現在的話差不多1000多個字。」他解釋道,第一版prompt要預設註冊用户、活躍用户等不同場景,要寫好不同任務、目標下的提示詞,在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后,不用再進行刻意區分了。

吳飛杏在醫藥行業工作,2024年接到任務要在原有的數據系統產品上疊加AI的功能,「一開始還要通過寫代碼設計來優化,現在直接通過自然語言提示詞就能達到預期。」

至於薪資水平,萬玉磊表示這一崗位不會特別高,在AI相關職業中或處於中等,國內的話「年薪百萬」不太可能。

含金量存疑的證書

招聘側,「AI提示詞工程師」崗位有所降温。而在培訓市場,包括這一新職業在內,其他AI相關職業諸如人工智能訓練師等考證迎來了熱潮。

這與AI相關職業高薪以及存在人才缺口有關。據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2025 AI技術人才供需洞察報告》,2025年1月,獵聘平臺AI技術整體人才緊缺指數(TSI)達到了3.24,明確顯示出人才市場處於高度供不應求的態勢(TSI>1即表示人才供不應求)。

在多位受訪對象看來,寫提示詞的門檻不高,若不涉及複雜任務,大部分人都能從事這一工作。這個特點,也成為不少培訓機構對外招生時強調的內容。

銀柿財經注意到,目前AI相關職業培訓與考證存在不少亂象,培訓機構良莠不齊,還有機構借官方名義招生宣傳。

綜合社交平臺上關於「AI提示詞工程師」考證帖文,報考「AI提示詞工程師」證書對專業沒有限制,零基礎小白也能參與。這些帖文還聲稱,「通過測試后還能拿到中國電子學會或工信部下屬單位頒發的證書,含金量高。」

社交平臺上的帖文截圖

這些培訓課程價格並不低。銀柿財經以報考為由聯繫上自稱為一家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阿文(化名),他自稱「公司的AI提示詞工程師課程以及考試認證經過工信部批准立項」,課程設置有初級、中級、高級等,面向社會考生收費分別為2500元/人、3680元/人以及4980元/人。

阿文介紹,這些課程以線上觀看視頻學習為主,學員繳納費用后會拉其進入學習羣。按照他發過來的宣傳資料,培訓機構為「廣州小火把人工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今年6月將迎來一場線上考試,通過后即可拿到「由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頒發的《職業能力證書》」。

阿文宣傳的課程鏈接中的宣傳海報

「我們的課程和考試都是比較權威的,學員有來自央企國企這些公司AI方向的部門,還有高校老師、中小型企業創業者。」當談及證書是否能得到行業認可時,阿文一再強調稱,「本來就是官方的,這怎麼能算虛假宣傳呢?上面有蓋章,可以在官網查詢到證書。」

據「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公眾號去年發佈的「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專項培訓的通知,該中心的計劃表顯示,2024年11月將開展人工智能提示詞工程師(中級)培訓,費用為3500元/人。

4月9日,銀柿財經致電該中心瞭解「AI提示詞工程師」培訓項目相關情況。「之前這個項目有開過培訓班,現在暫時沒有了。有部分機構打着我們中心的名義‘亂七八糟’宣傳,目前我們是在整頓階段。」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接電工作人員表示,中心與廣州小火把公司沒有合作關係,對方是在「虛假宣傳」。

通過與其他幾家培訓機構接觸,銀柿財經瞭解到,關於AI相關職業的培訓和考證,部分機構的確取得了工信部下屬單位的授權,但相同課程給出的報價上相差較大。另有報名過的學員在社交平臺上反映稱,這類證書屬於技能評測,課程含金量有待考證。

入行的「敲門磚」是什麼?

通過報名高價培訓班獲得的證書,可能也成為不了學員們找工作時的「敲門磚」。

受訪AI相關崗位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從未報過班,基本都是靠自學摸索掌握如何寫提示詞。萬玉磊介紹,市面上有公開的教程和資料,「要看一手或者官方的資料,每個大模型廠商都有自己官方的教程,也可以看吳恩達(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專家)分享的提示詞課程。」

他直言稱,「這類培訓證書幾乎沒有作用,至少我瞭解到的大模型廠商還有我們公司在招人的時候從來不看這些。」付小凡、吳飛杏持有類似看法。

「驗證求職者是否會寫提示詞,很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對方現場寫一個就好了,也不需要什麼證書。」付小凡補充道。吳飛杏也指出,企業在招聘時看重的是求職者過往實際參與的項目案例以及經驗。

更關鍵的是,雖然寫提示詞的門檻不高,但寫出好的提示詞並沒有那麼容易,而是要經歷反覆測試調優,遇到複雜任務時還要用到代碼。

AI行業從業人員有總結過提示詞結構模板。「像CO-STAR框架,包含上下文、目標、風格、語氣、受眾、迴應等元素,這個框架可以解決70%的問題,基本都能實現。」具體到智能體「AI小真」,付小凡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優化,「比方説用户的提問有時候超出了智能體回覆的邊界,這種情況下需要收集問題進行提煉,作出一些限制。」

吳飛杏親身經歷過調優的過程。她回憶道,「當時要讓AI根據提供的數據圖表出一份洞察報告,一開始寫的幾個版本提示詞約束性條件比較多,試下來輸出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時間成本也比較高,最后剔除了那些條件反而有一個不錯的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銀柿財經接觸的這幾名從業人員,他們都有理工科背景,部分人明確表示自己會寫編程代碼,工作當中也會用到。比如,吳飛杏在寫提示詞時遇到過「數據幻覺」的問題,即AI在處理大規模數據時可能產生的誤導性或錯誤的結果,而這個情況仍需通過代碼工程彌補優化。

她還特別強調,對於垂直行業應用的AI產品來説,公司需要的其實是更理解業務的人才,「懂業務的人,會更清楚自己的需求,才知道要寫什麼樣的提示詞」。她認為,不一定要去成為專門的AI提示詞工程師,可以把寫提示詞視為一個輔助性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另外,這項技能同樣需要不斷學習。「大模型更新迭代更新速度很快,必須要跟進行業最新動態以及應用,持續學習其實就是一個很高的門檻。」萬玉磊表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