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錨定市值管理航向,上海電氣在新質生產力海洋勇破浪

2025-04-10 19:27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上海市國資委近日印發《關於加強我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從併購重組、股票回購增持、投資者回報、激勵約束機制、信息披露、投資者關係管理等六方面,支持監管企業和上市公司用好各類市值管理政策和工具。

《意見》明確,切實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流上市公司,不斷提升股東回報和價值表現。后續,市國資委將以市場化和法治化原則推動一批有代表性的項目落地。

國資國企改革聯動資本市場改革,市值管理新時代下,上海國資國企的資本市場影響力和示範效應正在顯著提升。

2024年以來,監管部門頻繁「點題」市值管理,A股市場新一輪市值管理實踐的大幕由此拉開。作為對國務院國資委「央企市值管理九條」的呼應與豐富,上述《意見》的出爐恰逢其時、指明方向。從中央到地方,政策面的持續加碼為央國企的資本市場活躍度提升打破了桎梏,更為長期破淨的優質上市公司價值迴歸帶來了想象空間。

完成整體上市,優勢板塊注入上市公司;入主贏合科技(300457.SZ),密集佈局動力電池領域;乘「雙碳」東風,分拆子公司電氣風電(688660.SH)赴科創板上市;作價30.82億元收購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50%股權,全面挺進智能機器人賽道……作為上海國資體系中的重要一員,綜合裝備製造龍頭上海電氣(601727.SH;02727.HK)近年來多路徑探索加強市值管理,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等頻頻落子,繪就新質生產力藍圖,交出一份市值管理的樣本答卷。

以市值管理為筆,繪就新質生產力發展藍圖

上海國資國企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上的一支國資勁旅。截至2024年末,全市94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總市值2.78萬億元,較年初增加6177.74億元,增長28.52%。

近年來,上海市國資委持續加強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通過強化政策引領、實施重點領域資本運作項目、加速國資基金設立及運作、穩妥開展風險防範和處置等舉措,助推上市公司提質增效,穩步提升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在市國資委的關心和指導下,上海電氣以實際行動踐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提質增效重回報」上舉措頻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意見》明確了上市公司、監管企業、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金融機構等不同市值管理主體的工作職責。

其中,要求上市公司聚焦主責主業強化技術創新鏈與資本價值鏈的深度融合,推動企業內在價值與資本市場估值雙向平衡,實現經營質量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市場價值體現的良性循環。監管企業要「一企一策」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案,聚合資源提升上市公司競爭力,健全上市公司治理機制,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強化股東協調機制,提升市值管理成效。

實際上,市值管理在資本市場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其既關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又關乎投資者的實際回報,是上市公司綜合運用多種科學、依法合規的價值經營方法和手段,達到公司價值創造最大化、價值實現最優化、價值經營科學化的戰略管理行為。2024年,在多方多部門力推之下,政策端對央國企市值管理的重視程度空前。

《意見》強調用好市值管理「工具箱」,併購重組是其中的重要舉措。文件明確,支持上市公司圍繞提高主業競爭優勢、聚焦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佈局新質生產力、推動國際化經營戰略等實施併購重組。

2024年10月,身為世界級綜合性高端裝備製造企業之一的上海電氣與有着「機器人界微軟」之稱的發那科碰撞出火花。上海電氣發佈公告,擬30.82億元收購控股股東電氣控股持有的上海寧笙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而獲得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50%股權,全面挺進智能機器人賽道,該交易備受市場矚目。

這一收購計劃,是上海國資旗下電氣控股資產整合的關鍵一步。在自動化、智能化需求激增的當下,將發那科機器人資產收入囊中不僅有助於上海電氣強化自動化裝備產業佈局,還將延伸其機器人產業鏈,形成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智能機器人「三駕馬車」協同並進的業務版圖。

在介紹併購案背后的考量時,上海電氣副總裁董鑑華介紹,通過聚焦特殊應用場景和柔性製造,依託發那科工業機器人的能力,上海電氣能夠實現從工業機器人到特種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的過渡,這將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其深入佈局新質生產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的實踐也不止如此。

「雙碳」背景下,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下稱電氣風電)於2021年5月1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成為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分拆旗下優質資產與領先業務板塊赴資本市場公開發行併成功上市的第一單。

電氣風電是中國最大的海上風電整機制造商與服務商。延續上海電氣的創新基因,電氣風電在發展歷程中創下多項中國及世界第一。上海電氣通過分拆電氣風電上市實現了風電業務板塊的做大做強,不僅為后者打開了全新的融資渠道,也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治理與管理水平,為電氣風電提速創新發展保駕護航的同時,推動了國有資本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此番分拆上市既提升了企業融資效率和靈活度,也有助於電氣風電抓住市場機遇,進而實現業績增長和市值提升。

上海電氣在完成整體上市后,就進入了關於上市公司發展的2.0階段的思考。如果一個上市公司長期破淨,而且看不到改善的希望,市值管理應該怎麼做呢?私有化!這是成熟的資本市場選擇的最優做法。

近年來,由於歷史的原因,港股市場一直估值較低,港股私有化頻繁涌現。上海集優(原2345.hk)作為上海電氣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股價長期低於發行價,且低於淨資產。2020年10月,上海集優作為港股上市公司獲上海電氣全資附屬公司以0.7倍淨資產的估值私有化。上海集優是上海電氣旗下專業從事工業基礎件、關鍵零部件製造和服務的產業集團,擁有葉片、軸承、工具、工業緊固件、汽車緊固件五大業務板塊。經過多年發展,上海集優的業務佈局已超過10個國家、產品遠銷全球70余個國家和地區,是國內中高端基礎件進口替代的主力軍。

上市公司的「有退有進」是國資委推動國企改革的重要抓手,其本質是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實現國有資本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型。這一策略不僅能夠優化國有經濟佈局、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更能通過資本市場定價機制倒逼國企提升治理水平、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目標。

2019年11月,上海電氣入主鋰電裝備企業贏合科技,一方面助力公司完成新能源設備領域的產業佈局,另一方面增強了贏合科技的市場競爭力,為其全球市場的拓展提供了協同支撐。背靠上海電氣,贏合科技2021—2022年連續兩年新接訂單突破百億元,2022年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客户認可度與黏性不斷增強。從寧德時代比亞迪的幕后英雄到全球鋰電裝備領軍者,贏合科技以領先的塗布機技術和百億級智能製造基地成為新能源電池領域的「隱形冠軍」。

緊握市值管理機遇,上海電氣奏響國資發展澎湃樂章

作為一家有120多年發展歷史的全球性裝備製造企業,上海電氣在不斷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同時,已在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等新能源領域實現前瞻性整體佈局,並持續加大對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的研發力度。在此過程中,市值管理制度建設進一步優化完善。

上市公司市值是市場價值的直觀體現,兩者不可割裂。但上市公司市值和價值不匹配的現象並不鮮見。尤其對長期低估的央國企而言,整體估值與其地位不完全匹配,未充分衡量其在服務ESG、踐行國家戰略、引領科技創新中所發揮作用的價值,估值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前述《意見》提出,推動監管企業將市值管理融入國資國企改革,健全常態化市值維護機制,推動股票回購增持作為基礎性制度安排,建立股價異常波動快速響應機制,嚴格規範股份減持行為。

在投資者回報和激勵約束機制方面,提出引導上市公司牢固樹立投資者回報意識,增加現金分紅頻次、優化現金分紅節奏、提高現金分紅比例、綜合運用資本市場工具;將市值管理納入監管企業法定代表人經營業績考覈,鼓勵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一定比例的中長期激勵通過股權形式實施。

《意見》還要求,督促上市公司全面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完善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管理體系,切實維護企業形象和品牌聲譽。積極與投資者互動,多途徑多形式強化投資者溝通,增進市場認同。

在以上方面,上海電氣率先行動,緊握市值管理機遇,打出一套提質增效重回報的「組合拳」,以實際行動奏響國資發展澎湃樂章。

4月10日,上海電氣公告稱,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促進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A股股份,用於減少公司註冊資本。預計回購金額不低於1.5億元(含)且不超過3億元(含),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及股票回購專項貸款。

這既是對上海國資委市值管理《意見》的快速響應,也是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的堅定看好。

股權激勵方面,上海電氣在2021年1月舉行的上海國資國企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通氣會上介紹,上市公司實施A股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2194名核心員工,合計1.34億股限制性股票,激勵人數在153家上市公司(2019年實施股權激勵的户數)股權激勵中排名第四,在國企中排名第一。

與此同時,積極與投資者溝通互動。據統計,上海電氣堅持舉辦高質量的投資者溝通會,去年組織境內投資者溝通會1次、境內外業績路演3次、線上業績説明會3次;開展投資者交流551次、「e互動」累計回覆超700個、接聽投資者熱線超600個。

此外,藉助業績路演、投資者溝通會等豐富形式,上海電氣與投資者拉近距離,積極構建高效、順暢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流通機制。

ESG是優化企業市值管理、推動企業價值創造的基石。2016年以來,上海電氣已連續八年披露ESG報告並獲得較高國際評級,始終圍繞國家戰略,緊跟監管要求,以業務驅動和內在驅動為雙引擎推動ESG發展。

《意見》稱,后續,上海市國資委將重點抓好落實,指導監管企業和上市公司用好市值管理工具,積極迴應市場關切,維護投資者利益,彰顯上海國資國企示範引領作用。

夏貝貝/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