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10 11:25
(來源:西部證券研究發展中心)
本期內容
【固定收益】2025年二季度債市投資策略:「擇機」窗口已到,利率或破前低
【基金】科技類指數基金專題研究報告(下):詳解AI產業鏈指數及基金佈局
【其他醫療服務】醫藥生物行業生命科學服務系列報告(二) ——海外公司 Danaher & Merck
【醫藥生物】華蘭生物(002007.SZ)2024年年報點評:血製品穩健增長,疫苗業務較大波動
【其他】中國生物製藥(1177.HK)2024年年報點評:業績符合預期,創新轉型步入收穫期
【醫藥生物】上海醫藥(601607.SH)2024年年報點評:業績增長穩健,創新業務成效亮眼
【房地產】新城控股(601155.SH)首次覆蓋報告:駝行千里穿越周期 商業屬性估值重塑
【機械設備】機械設備行業點評:税幕欲降臨,民航維修替換件市場或直接受益
【電力設備】尚太科技(001301.SZ)2025年一季報預告點評:負極出貨同比高增,25Q1業績超市場預期
【北交所】北交所市場點評——20250408:超跌反彈,關注關税博弈催生的結構性機遇
內容詳情
【固定收益】2025年二季度債市投資策略:「擇機」窗口已到,利率或破前低
核心觀點
25年一季度穩匯率與防風險訴求上升,市場交易主線為資金面收緊與風險偏好抬升;隨着贖回擔憂證偽、資金持穩,債市收益率震盪修復,信用利差走闊后收斂。展望二季度,當前央行「擇機」時機已到,寬實體+防空轉或將延續,資金價格中樞有望邊際下行。二季度利率有望突破前低但同時注意波動風險,10Y國債利率在1.50%~1.80%區間寬幅波動。此外,4月或為二季度信用債配置窗口期,建議積極配置。轉債方面,Q2權益勝率不高,大盤高評級轉債相對佔優;科技風格回落,迴歸雙低策略。
【報告亮點】全面回顧一季度債券市場走勢並對二季度走勢進行判斷,給出配置建議。
邏輯一:外需回落、內需對衝,央行「擇機」時機已到。
1、Q1經濟呈現量強價弱特徵,地方先積極化債再擴大投資;Q2外需回落壓力較大,政策側重擴大消費對衝,「穩住樓市股市」託底風險偏好;
2、Q2政府債淨融資環比下降、信貸壓力季節性降低,關税衝擊下央行「擇機」時機已到,但寬實體+防空轉或將延續,資金價格底部有望邊際下行。
邏輯二: 10Y國債利率有望突破前低但同時注意波動風險,預計在1.50%~1.80%區間寬幅波動。
1、銀行Q1積極配債與利潤兑現交織,Q2配債增速有望保持增長;非銀機構Q1資產擴張放緩,Q2增長點主要在理財;
2、首選票息資產,利率長債主要博弈「擇機降準降息」,波動依然偏大。供需結構排序看,信用債>存單>政金債>政府債;
3、偏強的寬松預期下,10Y國債-政策利率的利差往往在-2std附近波動,按照3月末的MLF/OMO定價為左右1.65%/1.74%。
邏輯三: 4月或為信用債配置窗口期,信用利差有望收窄,建議由短及長配置。
1、季節性規律顯示,4月或為二季度信用債配置窗口期,前瞻性佈局可捕捉5月利差壓縮行情,兼具「供給韌性+利差彈性」雙重邏輯支撐;
2、信用策略建議由短及長配置,採取中短久期下沉+長端擇時。
邏輯四:Q2面臨關税繼續升級的可能,權益市場風險偏好承壓。結構上,大盤相對小盤佔優。該背景下,轉債正股和估值存在一定壓力。結合轉債指數日曆效應,4月大盤、高評級轉債表現出更高勝率,可作為配置方向。除此之外,科技主線回落,Q2轉債迴歸資產估值優勢,重視雙低策略。
【基金】科技類指數基金專題研究報告(下):詳解AI產業鏈指數及基金佈局
核心觀點
基於AI產業鏈的上下游,我們對相關指數的編制規則、行業分佈、前十大成分股等進行分析。對標美股AI行情,建議關注AI上游指數(算力)、業績確定的應用端指數(智能駕駛、智能製造、機器人)、覆蓋AI產業鏈的指數(人工智能、科創AI等)。梳理掛鉤AI產業鏈指數的基金產品佈局,針對不同指數優選基金產品。
基於AI產業鏈劃分指數,從編制規則、行業配置、前十大成分股、歷史業績、業績相關性、估值和盈利等進行全視角詳解。針對不同AI產業指數給出建議關注的指數、分析其產品佈局、優選對應基金。從目前AI發展趨勢,給出建議關注的三類指數和對應產品。根據AI產業鏈指數產品佈局情況,提示相關方向。
主要邏輯一、政策支持,技術迭代,AI產業鏈愈發清晰
梳理AI發展相關政策,根據《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劃分AI產業鏈。
主要邏輯二、基於AI產業鏈劃分指數,對其上中下游指數從編制規則、行業分佈、前十大成分股、估值和盈利預期等方面分析投資價值
針對AI上游、中游-計算機等、中游-互聯網、AI產業鏈-人工智能、下游-智能駕駛/機器人等、下游-醫藥以及其他應用端的指數進行詳解,並給出每個AI環節值得關注的相關指數。如上游指數集成電路/半導體及材料等、中游指數SHS雲計算/計算機/中證信創、互聯網指數、人工智能指數科創AI、下游指數智能電車/機器人100、港股醫藥指數等。
全面梳理AI產業鏈各指數產品佈局情況,優選掛鉤每個指數的基金。
主要邏輯三、借鑑美股AI行業,建議關注算力、智能駕駛、機器人、人工智能
美股AI行情分為三階段,對應到A股發展,目前建議關注:(1)AI產業鏈上游指數,以算力為代表,業績確定性高、需求支撐較強;(2)有業績的應用端指數,比如智能駕駛、智能製造、機器人;(3)覆蓋AI產業鏈的指數,如人工智能、科創AI等。
從產品佈局上看,人工智能、智能汽車、智能製造、機器人等相關指數產品規模較小、數量較少,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風險提示
數據或有遺漏、滯后;分析結論基於歷史數據,未來或有變化;市場風險;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收益保證。
【其他醫療服務】醫藥生物行業生命科學服務系列報告(二) ——海外公司 Danaher & Merck
核心觀點
丹納赫( Danaher )創立於 1984 年,由超過15家運營公司組成,分為三個部門(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和診斷) 。2004年,通過收購Radiometer進入了診斷領域。2005年,通過收購Leica Microsystems進入了生命科學領域。2011年,和Beckman Coulter達成合並協議。2015年,耗資130多億美元收購PALL,一家過濾、分離和淨化公司。2016年,耗資40億美元收購分子診斷公司Cepheid。2018年,以未公開價格收購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2019年,耗資214億美元收購GE生命科學業務板塊。2021年,耗資96億美元併購Aldevron,擁有了質粒DNA、mRNA和重組蛋白,用於基因治療等技術。2023年,耗資57億美元併購Abcam,其擁有蛋白質組學耗材的生產能力。丹納赫在40年的併購-整合-拆分過程中不斷實現業務組合優化。
Danaher,2024年收入240億美元,業務主要分為三個部門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和診斷。其中生物技術收入68億美元,佔比28%,生命科學收入73億美元,佔比30%,診斷收入98億美元,佔比41%。2024年,按區域劃分的收入結構:北美,43%(包括美國的42%);西歐,23%;中國,12%。
默克成立於1668年,公司擁有默克名稱和品牌的全球權利,除了加拿大和美國。公司在加拿大和美國地區,生命科學業務中以MilliporeSigma運營,在醫療保健業務中以EMD Serono運營,在電子技術業務中以EMD Electronics運營。2010年,公司收購了Millipore,進一步拓展了其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業務。在2015年完成了對Sigma-Aldrich的收購,這些舉措顯著增強了公司的產品組合和市場地位。
目前公司業務分為三大板塊——生命科學、醫療保健和電子技術。2024年,默克公司銷售收入212億歐元。其中,生命科學業務收入89億歐元,佔整體收入的42%,醫療保健業務收入85億歐元,佔整體收入的40%,電子技術業務收入38億歐元,佔整體收入的18%。默克生命科學業務旗下有三個業務單位:科學與實驗室解決方案、工藝解決方案和生命科學服務。2024年默克生命科學業務收入89億歐元,其中科學與實驗室解決方案收入47億歐元,佔比52%,工藝解決方案收入35億歐元,佔比40%,生命科學服務收入7億歐元,佔比8%。生命科學業務,按地域來看,70%的收入來源於北美和歐洲,29%的收入來自於亞洲和拉丁美洲。
持續看好佈局前沿創新技術平臺和擁有技術優勢產品線,且不斷通過自研或者收併購開拓新領域的相關公司。
國內生命科學服務上市公司:納微科技、賽分科技、奧浦邁、西隴科學、聚光科技、萊伯泰科、禾信儀器、華大智造、東富龍、楚天科技、泰林生物、森松國際、百普賽斯、義翹神州、近岸蛋白、諾唯贊、畢得醫藥、皓元醫藥、藥石科技、阿拉丁、泰坦科技、優寧維、集萃藥康、南模生物、百奧賽圖、拱東醫療、潔特生物等。
風險提示
進口替代不及預期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收併購失敗風險、產品銷售不及預期及新業務拓展風險。
【醫藥生物】華蘭生物(002007.SZ)2024年年報點評:血製品穩健增長,疫苗業務較大波動
核心觀點
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79億元(-18.02%),歸母淨利潤10.88億元(-26.57%),扣非歸母淨利潤9.81億元(-22.56%)。2024Q4營業收入8.89億元(-37.82%),歸母淨利潤1.64億元(-60.37%),扣非淨利潤1.64億元(-54.69%)。
營收拆分:血源製品業務收入32.46億元(+10.91%),毛利率54.41%(+0.07pcts);其中,人血白蛋白收入12.29億元(+16.27%),毛利率54.91%(-2.23pcts),靜丙收入9.29億元(+9.94%),毛利率51.05%(-2.70pcts),其他血製品營收10.88億元(+6.19%),毛利率56.71%(+4.77pcts);疫苗實現營收11.17億元(-53.54%),毛利率81.93%(-6.39pcts),其中流感疫苗營收10.73億元(-55.34%),毛利率81.84%(-6.45pcts)。
採漿量提升,新漿站拓展。2024年公司採漿量創歷史新高,採漿量共計1,586.37噸,較上年增長18.18%;鄧州漿站、襄城漿站、杞縣漿站、巫山漿站建成、取得采漿許可證並開始採漿;公司獲批在重慶市豐都縣設置新建單採血漿站,豐都漿站正按計劃開展漿站的建設工作,爭取早日建成並通過驗收;六家漿站順利通過了單採血漿許可證的換發。
疫苗公司做好流感疫苗的生產和銷售,加強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製,穩步推進在研產品的研發工作。2024年公司取得流感疫苗批簽發共計78個批次,其中四價流感疫苗(成人劑型)55批次,四價流感疫苗(兒童劑型)12批次,三價流感疫苗11批次,四價流感疫苗及流感疫苗批簽發批次數量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
投資建議
預計公司2025-202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0.34/45.28/50.78億元,同比增長-7.9%/12.2%/12.1%;歸母淨利潤12.22/13.65/15.53億元,同比增長12.3%/11.7%/13.7%。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漿站開拓不及預期,產品研發進度緩慢,行業政策風險。
【其他】中國生物製藥(1177.HK)2024年年報點評:業績符合預期,創新轉型步入收穫期
核心觀點
公司發佈2024年業績,2024年公司實現收入288.7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35.0億元(+50.1%),經調整歸母淨利潤34.6億元(+33.5%),整體業績符合預期。
創新品種驅動,四大治療領域優勢地位鞏固。2024年,公司6款創新產品獲NMPA批准上市,分別為安得衞?(貝莫蘇拜單抗注射液)、安方寧(格索雷塞片)、安柏尼?(富馬酸安奈克替尼膠囊)、安洛晴?(枸櫞酸依奉阿克膠囊)、帕樂坦?(帕託珠單抗注射液)、貝樂林?(利拉魯肽注射液),2024年公司創新產品收入達120.6億元(+21.9%);2024年,公司28款仿製藥獲批上市,整體仿製藥收入在2024年實現正增長。2024年公司5年內上市新產品收入達100.9億元(+25.4%),創新管線進入密集收穫期。分業務來看,2024年腫瘤板塊實現收入107.3億元(+22%);肝病板塊實現收入34.4億元(-10.1%);呼吸系統板塊實現收入31.5億元(+6.2%);外科/鎮痛板塊實現收入44.6億元(+18.9%);心腦血管板塊實現收入21.7億元(-21%);其他產品實現收入約49.2億元(+19.6%)。
2025年7款創新產品有望上市,多項臨牀管線迎來數據讀出節點。2025年公司預期有7款創新葯獲批上市,包括TQB3616(CDK2/4/6抑制劑)、TQ05105(JAK/ROCK抑制劑)、QP001(美洛昔康注射液)、氟比洛芬貼劑等。此外,安羅替尼+貝莫蘇拜單抗、TQB2102(HER2雙抗ADC)、TQB2930(HER2雙抗)、TQB3616(CDK2/4/6抑制劑)、TQC2731(TSLP單抗)、TQC3721(PDE3/4抑制劑)等年內均有重要數據讀出計劃。
【醫藥生物】上海醫藥(601607.SH)2024年年報點評:業績增長穩健,創新業務成效亮眼
核心觀點
業績摘要:公司發佈2024年年報,2024年收入2752.51億元/+5.75%,歸母淨利45.53億元/+20.82%,扣非歸母淨利40.65億元/+13.04%。其中24Q4收入656.22億元/+4.52%,歸母淨利4.98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商業板塊經營韌性凸顯,創新業務表現亮眼。2024年公司商業板塊實現收入2515.20億元/+7.47%,貢獻利潤33.85億元/+1.05%,宏觀環境承壓下公司商業板塊表現仍穩健。公司在完成南北整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醫藥商業網絡佈局,基本形成流通業務全國佈局、區域領先、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公司商業創新業務成效初顯。2024年CSO業務規模達80億元/+177%,合約產品數量達65個;醫藥商業創新葯板塊實現銷售305億元/+29.7%;器械大健康業務銷售442億元/+10.5%,進一步拓展器械SPD戰略功能;依託鎂信健康商業保險創新先發優勢,加快推廣商業保險多元支付體系。
完善醫藥工業營銷體系,優化創新葯管線佈局。2024年公司醫藥工業板塊實現收入237.31億元/-9.62%,貢獻利潤21.93億元/+3.95%。公司加強工商聯動、產銷協同,實現全年工業銷售收入過億產品數量44個,其中過10億產品數量2個。60個重點品種銷售收入137.32億元/+1.43%,覆蓋免疫、精神神經、腫瘤、心血管、消化代謝及抗感染等領域。在中藥板塊,深入實施大品種大品牌戰略,中藥板塊2024年實現工業收入95.71億元,推進大品種的循證醫學研究,養心氏片、瘀血痺膠囊、胃復春膠囊進展順利,且25年1月公司公告收購上海和黃藥業暨成為實控人,賦能中藥業務發展。在創新葯板塊,公司持續優化管線佈局,在生物藥、化學藥、中藥及罕見病領域取得積極進展,實現1項創新葯獲批上市,多項實現臨牀階段突破。
投資建議
預計公司2025/2026/2027年歸母淨利潤為49.47/54.40/60.60億元,同比增長8.7%/10.0%/11.4%。公司醫藥商業發展穩健,CSO等新業務貢獻增量,醫藥工業堅持創新轉型,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產品研發和推廣進度不及預期;市場競爭風險;應收賬款風險。
【房地產】新城控股(601155.SH)首次覆蓋報告:駝行千里穿越周期 商業屬性估值重塑
核心觀點
我們預計2025-27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別為0.40/0.53/0.60元,隨着商業租金業務穩定發展,高毛利業務盈利佔比逐步提升,公司望迎來估值重塑,公司作為A股稀缺的民營商業地產標的,體量適中,經營積極有作為,戰略得當執行到位,參考可比公司估值,按照2025年0.65倍PB,給予目標價17.8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主要邏輯】
商業地產業務保持高毛利水平與穩定預期:公司已佈局商業中心200座,已開業173座,體量行業領先,憑藉三四線良好的需求韌性、率先落位先發優勢及較低競爭壓力,2024年實現毛利率72%,出租率98.0%,商業運營收入128.08億元,同比增長13.1%,隨着已開業商業運營成熟單方租金望同步提升,同時在「輕重並舉」戰略下,新開面積望持續提升,盈利預期積極。
房地產開發業務價格回升,盈利能力望迎改善:房地產市場在政策支持下出現築底信號,我們認為低線城市銷售價格下行空間也將得以約束,公司近期推進保價惜售策略,24年后售價整體呈上行趨勢,25年1-2月銷售均價同比增長8%,同時資產減值計提相對充分,開發業務盈利能力望逐步改善。
資金壓力接近尾聲,公開債務風險下行:公司25/26年償債高峰公開債務分別為80.6/50.3億元人民幣,隨后10年內僅余30億元債務待償還,公司尚有投資性房地產余額約189億元可抵押融資置換債務,公開債務風險下行。
多因素推動估值修復彈性顯現:公司商業租金毛利佔比望逐步提升至6成以上,商業出租業務預期穩定,估值較住宅開發業務有顯著優勢,同時公司債務風險逐步壓低,望共同推動公司估值彈性顯現。
風險提示
房地產政策調控效果不及預期,行業銷售市場下行風險;經濟放緩消費減弱,商業租金下滑風險;整體資金仍相對緊張財務風險。
【機械設備】機械設備行業點評:税幕欲降臨,民航維修替換件市場或直接受益
核心觀點
事件:2025年4月2日,美國政府宣佈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對等關税」后,2025年4月4日,國務院關税税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税的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税税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税。
航空維修可以分為發動機維修、機身維修、附件維修、航線維修四大類,參與方為OEM廠商、航空公司和獨立第三方廠商。《航空周刊》預測,2024~2033年全球MRO總需求將達1.2萬億美元。其中,發動機大修46%,佔比最大;其次是部件維修23%,航線維護19%,飛機改裝7%,機體大修5%。在預測期內,亞洲市場有4040億美元的MRO需求。
民航替換件根據設計來源、批准方式及適用場景可分為OEM件(原廠件)、PMA件(零部件製造人批准書件)、TSO/CTSO件(技術標準規定件)以及二手件等。CTSO件通常用於新造或改裝的系統級設備,PMA件適用於飛機結構件、機械部件及系統子組件。在航線和機體維修上,原廠(OEM)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而在技術含量較高的發動機和附件維修市場,原廠(OEM)都超過了30%的市場份額,發動機維修市場的比例則更高。税幕欲降臨,零部件價格的漲幅可能會迫使運營商選擇更多的PMA部件進行維修和替換更多的國產CTSO件,進而有望帶動相關廠商的業績增長。
投資建議:PMA部件,博雲新材(002297.SZ)的剎車副、北摩高科(002985.SZ)控股子公司陝西藍太航空的A320、A330、B737等多系列飛機的碳剎車盤附件、中航高科(600862.SH)控股子公司優材百慕的B737系列飛機的碳剎車盤副零部件可替換Honeywell相關件號產品;航新科技(300424.SZ)控股的四川邁客的內飾組件;安達維爾(300719.SZ)的內飾組件和電纜;潤貝航科(001306.SZ)的全資子公司深圳市航信科技的內飾產品、廣東潤和新材料的貨倉壁板和座椅套等;順豐控股(002352.SZ)順豐航空的小組件;中航機載(600372.SH)100%控股的新鄉航空工業的各種濾芯及芯體;中航光電(002197.SZ)的JY599I系列連接器;海特高新(002023.SZ)的OCM鍵盤;國光電氣(688776.SH)的開水器和加熱杯;江航裝備(688586.SH)的空氣分離裝置等產品均在CAAC發佈飛的已獲批准的PMA產品目錄清單中。
CTSO產品,華力創通(300045.SZ)的機載北斗設備、中航機載(600372.SH)控股的千山航空電子的航電產品、國光電氣(688776.SH)的廚房設備、安達維爾(300719.SZ)的抗墜毀座椅及各類座椅、四川九洲(000801.SZ)的應答機及揚聲器等均在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准書(CTSOA)中。
風險提示
貿易摩擦反覆,國內航司替換件推動不及預期。
【電力設備】尚太科技(001301.SZ)2025年一季報預告點評:負極出貨同比高增,25Q1業績超市場預期
核心觀點
事件:公司發佈2025年一季報業績預告。預計2025Q1實現營業收入16-17億元,同比+85.78%至+97.39%,中值16.5億元,同環比+91.59%/+2.53%;實現歸母淨利潤2.3-2.6億元,同比+54.65%至+74.82%,中值2.45億元,同環比+64.74%/-5.95%;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2.3-2.6億元,同比+60.67%至+81.63%,中值2.45億元,同環比+71.15%/+3.30%。業績超市場預期。
25Q1負極出貨同比翻倍增長,全年產銷有望大幅提升。25Q1公司「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逐步投產,產能利用率快速提升,訂單量飽滿,推動公司負極材料產銷規模進一步提升。我們預計公司25Q1負極材料出貨約6.9萬噸,同比翻倍以上增長,單噸盈利預計在0.34萬元左右;我們預計25年全年負極材料出貨量有望達到32萬噸,同比+48%,目前低硫焦價格已快速下探,預計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后續盈利影響有限,全年噸盈利有望保持0.3萬元以上。
快充新品佔比迅速提升,降本提效專注高質量發展。公司開發並批量供應具備高倍率性能(≥4C),支撐「快充」性能的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產品,伴隨市場需求的突破式發展,公司相關產品產銷規模大幅提升,預計快充產品佔比將持續提升。同時,公司對現有生產工藝進行潛心研究,對生產設備潛力不斷發掘,並對部分工藝引進新裝備,生產效率、運行效率再次提升,產能利用率維持超高水平。公司持續提升經營效率,降本增效成果明顯,確保在市場競爭中的高質量發展。
投資建議
考慮公司出貨快速增長,快充產品放量強化盈利能力,我們預計公司25-27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65/14.24/17.77億元,同比分別為+27.1%/+33.7%/+24.8%,對應EPS分別為4.08/5.46/6.81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降本增效不及預期。
【北交所】北交所市場點評——20250408:超跌反彈,關注關税博弈催生的結構性機遇
核心觀點
行情回顧:1)指數層面:4月8日北證50收漲4.8%,成交額達279.2億元,較上一交易日下跌29.7億元。2)個股層面:當日北交所265家公司中263家上漲,9家漲停,2家下跌。其中漲幅前五的個股分別為:康農種業(+30.0%)、九菱科技(+30.0%)、秋樂種業(+30.0%)、綠亨科技(+30.0%)、花溪科技(+30.0%),跌幅前二的個股分別為:德源藥業(-0.5%)、錦波生物(-0.0%)。
新聞匯總:1)中辦、國辦印發意見:針對事關高校畢業生就業,優化培養供給體系,強化就業指導體系,健全求職招聘體系,完善幫扶援助體系,創新監測評價體系,鞏固支持保障體系。完善招生計劃、人才培養與就業聯動機制。
重要公告:1)海能技術:公司及孫公司獲得發明專利證書。2)西磁科技:擬使用總額不超過7000萬元(含7000萬元,僅包含本金,不包含投資收益)的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3)遠航精密:向2025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激勵對象、首次授予股票期權,首次授予數量:股票期權360.00萬份;價格:股票期權行權價格為9.89元/份。4)潤普食品:股東於2025年4月2日至2025年4月8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累計減持公司股份2.67萬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從11.3016%減少至10.9999%。
投資建議
當日北證50指數迎來超跌反彈,單日漲幅達4.8%,收報1,094.39點,成交額279.2億元,市場情緒有所修復但流動性仍顯謹慎。板塊分化顯著,農業(種業、養殖)與必選消費(食品)延續強勢,秋樂種業、康農種業、歐福蛋業等個股連續兩日大漲,其中秋樂種業兩連板,凸顯資金對關税衝擊下內需防禦屬性的偏好;而科技股(消費電子、機器人)及出海相關板塊雖企穩但反彈乏力,反映市場對出口依賴型行業的擔憂。資金流向顯示高彈性小盤股主導反彈,小微盤股流動性風險短期緩和但需警惕成交額回落至150億以下可能引發的負反饋。政策層面,中國以「以攻為守」邏輯推進科技自主、基建投資、消費升級,並通過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系統連接東盟及中東或將重構全球化規則,受益方向包括跨境支付金融科技、數字貨幣基建(量子通信、北斗導航)及區域貿易鏈(中韓自貿區、東盟轉口貿易);同時美國對華關税加碼催生產業鏈重構機遇,種業、半導體設備、AI算力基建等進口替代領域及內需刺激政策成為焦點。投資策略建議短期側重防禦性配置,包括高股息資產、區域貿易鏈彈性標的及必選消費(種業、食品),中長期聚焦科技自主及新質生產力主線。潛在風險包括北交所流動性收縮及中美政策博弈加劇市場波動。
風險提示
政策監管風險,北交所政策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風險。
證券研究報告:《晨會紀要》
對外發布日期:2025年4月10日報告發布機構:西部證券研究發展中心
姜珮珊(S0800524020002)jiangpeishan@research.xbmail.com.cn
李洋(S0800524030001)liyang@research.xbmail.com.cn
李夢園(S0800523010001)limengyuan@research.xbmail.com.cn
譚雨露(S0800524100004)tanyulu@research.xbmail.com.cn
楊天笑(S0800524120008)yangtianxiao@research.xbmail.com.cn
徐子悦(S0800524010002)xuziyue@research.xbmail.com.cn
陸伏崴(S0800522120002)lufuwei@research.xbmail.com.cn
周雅婷(S0800523050001)zhouyating@research.xbmail.com.cn
翟蘇寧(S0800524040005)zhaisuning@research.xbmail.com.cn
牛先智(S0800524070003)niuxianzhi@research.xbmail.com.cn
楊敬梅(S0800518020002)yangjingmei@research.xbmail.com.cn
劉小龍(S0800523100001)liuxiaolong@research.xbmail.com.cn
曹森元(S0800524100001)caosenyuan@research.xbmai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