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10 08:12
原標題:政策交鋒下,芯片原產地如何判定
美國新一輪的關税政策,是近日半導體市場關注的焦點。
行業內討論熱度持續飆升,消費者也不禁為此揪心,並紛紛猜測:「iPhone手機會不會面臨漲價?」 「加徵關税會對半導體市場帶來哪些影響?」「芯片生產成本會不會大幅增加?」「這一成本是否會轉嫁給消費者?」「對中國市場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作為全球芯片供應鏈的關鍵一環,中 美關税政策的變化將直接影響CPU、GPU、手機SoC、存儲芯片等核心元器件的價格。
帶着這些疑問,我們將深入探討。在此之前,先一同梳理美國新一輪關税政策的具體內容,以及中國採取了哪些有力的反制舉措。
01
關税鍾擺,劇烈回擺
美國貿易政策的鍾擺,正劇烈回擺。
宣佈對中國加徵34%關税,預計4月9日生效。
在現有20%關税的基礎上徵收的,該政策已遠高於此前市場10%的中性預期。
緊接着,在4月4日,中方接連表態併發布反制行動。
在現行適用關税税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税;現行保税、減免税政策不變,此次加徵的關税不予減免;貨物已從啟運地啟運,並在5月13日24時之前進口的,不加徵本輪關税。
在中國宣佈反制后,美國股市再度暴跌,三大股指跌幅均超5.5%,均創2000年以來的*單日跌幅。
進一步對華加徵50%關税,如果美方升級關税措施落地,中方將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到這個階段,美國並沒有停止其瘋狂的步伐。
美國宣佈對部分中國商品加徵關税至104%,於美東時間4月9日凌晨12點01分(北京時間9日中午12點01分)正式生效。這一税率並非簡單疊加,而是針對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關鍵商品的「基準税率+附加税率」累進模式,實際税率突破歷史極值。
此外,美國海關宣佈,美國對86個貿易伙伴的特定關税也於這一時間節點生效。可以説,全球經濟都在被這股衝擊波所波及。
隨着反制措施的發佈,本文開頭的一系列問題蜂擁而至。
深入研讀相關條例后可以發現,不同種類的芯片受到的影響各不相同,若要判斷芯片價格是否受影響,關鍵在於該芯片的原產地究竟處於何地。
02
原產地,如何判定?
需要考察芯片在哪個國家/地區完成了最關鍵的光刻、蝕刻、離子注入等晶圓製造工藝,這些工序通常決定了芯片60%以上的價值。
"晶圓製造地為主,封裝測試地為輔"對於採用Chiplet等先進技術的產品,則需計算各芯粒的價值佔比來確定主原產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國務院令第416號)其中第6條規定:「貨物實質性改變的確定,以税則歸類改變為基本標準;税則歸類未發生實質性改變的,以從價百分比、製造或加工工序等為補充標準。」
加工工序和價值比例。行業內多把這一價值比例定位30%,不過實際執行中海關會綜合考量技術複雜性(如是否涉及芯粒集成);產業鏈安全因素等。
也就意味着對於傳統封裝,原則上不改變原產地;但對TSV硅通孔等先進封裝,若價值佔比較高則需重點審覈。比如IBM的有些芯片封裝成本佔總成本一半左右,最高的曾達到過70%。
以下是美國一些主要的芯片公司,及各自受到的影響分析。
03
哪些芯片可能因關税漲價?
根據2024年海關公佈的數據,中國進口芯片數量為5492億塊,進口金額達3856億美元(約合2.8萬億元人民幣);出口芯片數量為2981億塊,出口金額為1595億美元(約合1.15萬億元人民幣)。
處理器及控制器佔比約50%,存儲芯片佔比約25%芯片首次成為*大出口品類,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6.9%高端芯片領域仍存在較大需求缺口。
那麼在如今新的關税政策下,哪些進口芯片或許會迎來價格上漲呢?
CPU/GPU芯片
英特爾:美國本土製造,受到衝擊
英特爾作為CPU 領域的巨頭,其不少高端服務器 CPU 、部分桌面級CPU 產品、數據中心GPU在美國本土進行晶圓製造。例如至強(Xeon)系列的一些高端型號,專為數據中心設計,對性能和穩定性要求極高。這些芯片的製造工藝複雜,從硅片的生產到芯片的精密製造,美國本土工廠憑藉其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工藝承擔了關鍵環節。
英特爾的美國晶圓廠主要位於美國(俄勒岡州、亞利桑那州等),若中國對美加徵關税,其出口至中國的CPU、GPU成本將上升。
AMD:臺積電代工,但部分環節仍受波及
AMD自2009年剝離製造業務后,徹底轉型為無晶圓廠(Fabless)模式,併成立格羅方德,也就是現在的格芯,從那時起AMD所有芯片生產均外包給第三方代工廠。
此后,隨着格芯退出7nm工藝研發、生產,臺積電與三星逐漸成為AMD公司的主要代工公司。
AMD 在全球供應鏈佈局上更為多元,部分芯片的晶圓製造和封測也在其他地區進行。像其一些面向主流消費市場的鋭龍 CPU,部分製造環節在臺積電等位於中國臺灣地區的代工廠完成。這部分產品由於晶圓製造地並非美國,在此次加徵關税中受直接影響較小。
英偉達GPU價格影響,相對較小
英偉達的芯片也主要由臺積電與三星進行製造與封裝,其中HBM從美光或海力士獲取,最終變成GPU板卡則是依靠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的部分系統集成商。
儘管近日有消息稱英偉達正在考慮使用英特爾代工服務來製造面向遊戲玩家的GPU。但這一措施暫未得到落實。
因此,按照海關對於芯片原產地判斷傾向於晶圓製造地的觀點,理論上這些由臺積電代工的芯片受中國加徵美國關税直接影響較小。
疊加一些其他因素,可以得出三點結論:
*點,在原產地方面,英特爾、AMD、英偉達受影響程度各不同。
第二點AMD與英偉達均有部分產品的製造由美國格芯完成。還有部分封裝測試由美國Amkor公司完成。
去年,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Fab 21工廠就已經開始試產5nm工藝節點,而AMD將成為繼蘋果之后該工廠的第二大客户。去年10月,臺積電宣佈該工廠將與封裝大廠Amkor合作,在美國本土進行芯片封裝。
基於上述的原產地判定,倘若Amkor提供的封測或先進封裝價值超過30%的數額,也有一定可能被認定為該產品屬原產地為美國的產品。
第三點,臺積電與三星均在美國設有芯片製造工廠,三星已經在得克薩斯州擁有一家大型晶圓廠;今年1月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確認,臺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晶圓廠(Fab 21 )一期(Phase 1)已經開始為美國客户生產4nm芯片。
存儲芯片:美光直接受衝擊
美光直接受影響的產品包括用於PC、服務器的DRAM內存和用於SSD、手機存儲的NAND閃存。
美光的工廠主要位於美國(猶他州、弗吉尼亞州、愛達荷州博伊西),若中國對美存儲芯片加税,其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將上漲。
今年1月,美光還宣佈計劃投資21.7億美元擴建其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馬納薩斯的半導體工廠,將提高其在美國的半導體產能。
猶他州的工廠曾經是美光與英特爾共同生產3D X-Point閃存芯片的所在地,近日美光以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德州儀器。
愛達荷州博伊西是美光的總部所在地,擁有研發中心和先進製程試驗線,生產部分3D NAND閃存和DRAM芯片。
手機SoC:蘋果或受影響
高通的驍龍系列手機SOC 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廣泛應用。其芯片的晶圓製造大多委託給三星、臺積電等代工廠,分佈在韓國、中國臺灣地區等地。
蘋果的處境則有所不同。首先在晶圓製造方面,自臺積電4nm量產之際就有消息傳出,蘋果公司將成為該工廠的首家客户,將利用臺積電的4nm工藝來生產移動處理器。其次蘋果手機選用的零部件多采用Skyworks、Qorvo等美國公司,這也意味着蘋果將會受到加徵關税的較大影響。
博通、德州儀器同樣受到衝擊
博通、德州儀器同樣是國際*的芯片公司,這兩家公司也均在美國本土設有芯片工廠佈局。其中博通位於科羅拉多州柯林斯堡的一個工廠,負責部分FBAR濾波器的設計和製造。德州儀器產能更是高度集中於美國本土,其在德克薩斯州、猶他州、緬因州等地均設有工廠佈局。
04
芯片巨頭,緊急動作
政策交鋒之下,美國部分芯片巨頭正焦頭爛額。
早在去年12月,美國政府就曾揚言要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60%的關税,對其他國家進口商品加徵10-20%的關税。
爲了避開關税導致產品價格大幅增加的影響,英偉達、AMD都在近乎絕望地採取措施,加緊生產GPU芯片和顯卡,趕在今年1月20日新關税政策生效前運回美國。
AIC、AIB顯卡品牌廠商也都已被要求,大規模加速生產下一代顯卡,這是相當罕見的,尤其是新卡上市 通常供應非常緊張的情況下。
鑑於大部分消費級遊戲顯卡都是在中國生產並出口的,新的關税政策可能會導致它們在美國市場上漲價多達40%,甚至更高。
比如説RTX 5090,如果定價1799美元,可能因此漲到2499美元左右,即便搬到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也會漲到1999美元左右。
蘋果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動作。4月7日,據印度一名高級官員透露,在3月的最后一周,蘋果公司在短短三天內安排了五架滿載iPhone及其他產品的貨機從印度和中國飛往美國。此舉是爲了規避自4月5日起生效的美國特朗普政府新徵收的10%對等關税。儘管面臨關税問題,蘋果目前並無計劃在印度或其他市場提高零售價格。
以最新iPhone16Pro來説,256GB版本的費用為1,100 美元,TechInsights研究分析師Wayne Lam 分析,蘋果預估內部所有成本約為550 美元,加上組裝和測試,每支的成本上升到580 美元,即使考慮到蘋果的廣告預算和所有的服務(如iMessage、iCloud 等),利潤仍然很高。
提前囤貨的方式將使蘋果能夠在短期內維持當前的定價。但屆時iPhone手機出口到中國市場是否會面臨提價,尚且不明。
05
國產半導體公司,帶來利好
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税,使得進口美國芯片的成本上升,中國半導體企業為降低成本、保障供應,在一定程度上會更傾向於選擇國產芯片。
CPU與GPU方面,加徵關税使得美國相關CPU、GPU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成本大幅增加,價格優勢被削弱,中國相關企業可能會轉而採用性能出色、供應穩定且性價比高的國產芯片,屆時海光、龍芯、昇騰等國產CPU公司以及摩爾線程、景嘉微、壁仞科技、天數智芯、沐曦等GPU公司便有望承接這一需求。
存儲芯片方面,倘若美光產品售價提高,或有更多的國產需求轉型向SK海力士、三星以及國產存儲芯片公司。近些年來,國產存儲公司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眾多公司紛紛崛起,包括兆易創新、北京君正、佰維存儲、江波龍、普冉科技等。
半導體產業鏈,牽一發而動全身。
國產半導體設備、晶圓代工市場均會受到影響。
中國半導體設備進口依賴度較高,關稅后海外設備成本或增50%以上,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等廠商新品便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成熟製程對價格敏感,關税政策能夠推動國產成熟製程芯片的發展,中芯國際、華虹等公司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