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旭升集團「依賴症之殤」,單一市場成雙刃劍?

2025-04-09 20:39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全景財經

  近日,全球市場劇烈震盪,在愈演愈烈的貿易對抗中,上市公司的業務形態受到極大的考驗。其中,對於存在着嚴重單一市場依賴的部分公司來説,這波衝擊可能成為極大的風險與挑戰,需要巨大的努力和堅定的決心,纔有可能平安度過。

  01

  北美市場依賴或成「致命傷」?

  公開資料顯示,旭升集團成立於2003年,註冊地浙江寧波市。公司長期從事精密鋁合金零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並專注於為客户提供輕量化的解決方案。公司產品主要聚焦於新能源汽車領域。2023年,公司48.34億元主營業務收入當中,有近90%來自於汽車領域,是其最主要的收入貢獻來源。

  圖表:旭升集團主要產品展示

  資料來源:公司定期報告

  早在2013年,公司便與全球頭部新能源車企特斯拉達成了合作關係,成為其一級供應商,並與其穩定合作至今,為特斯拉近年來的ModelS/X、Model3/Y等車型提供輕量化解決方案。

  也正是靠着與特斯拉的這層深度綁定關係,旭升集團在2017年成功登陸A股資本市場。那一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9億元,實現淨利潤2.22億元,這當中,特斯拉貢獻了其56.46%的收入比重。

  此后,儘管公司一直在嘗試開拓客户的多樣性,截止目前也覆蓋了國內外Rivian、Lucid、理想、蔚來、小鵬、零跑、長城汽車、德國大眾、採埃孚、法雷奧、海斯坦普、寧德時代等新客户,但其對於特斯拉的依賴始終無法擺脫。2023年年報信息披露,公司第一大客户的收入佔比仍然高達27.88%,儘管公司並未披露這家客户的名稱,但不言而喻。

  由於特斯拉的緣故,北美市場成爲了旭升集團最主要的海外市場,且除特斯拉之外,總部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全球知名高端全地形越野車企業北極星(Polaris)也曾多個年份出現在旭升集團前五大客户當中,營收佔比超5%。

  而對於北美市場的嚴重依賴,也將使得公司在此次全球出口震盪當中,受傷慘重。旭升集團北美客户特斯拉、北極星等的採購成本。而輕量化鋁合金零部件作為整個新能源車產業鏈當時並非至關重要的一環,供應商面對終端車企的議價能力明顯不足,旭升集團能否將增加的關税成本轉嫁給客户,實在存在很大疑問。

  原本旭升集團近年來不斷推進的墨西哥、泰國等海外生產基地,有可能憑藉成本、技術及就近配套等優勢實現對北美及歐洲市場客户配套,但這一美好願景,同樣將受到不利影響。

  一方面,泰國向美國的進口商品將被加徵36%的關税,因此旭升集團若通過泰國生產基地供應特斯拉,並不能起到降本的效果。另一方面,墨西哥在這場貿易博弈中受到的衝擊同樣嚴峻。首先,墨西哥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堪稱「致命級別」,其80%的出口均流向美國,前三大出口商品就包括汽車、電子設備、機械。其次,更嚴峻的是,墨西哥的出口結構高度集中於中間品,包括40%的美國汽車零部件。這種「嵌入式供應鏈」使墨西哥企業同樣缺乏議價權,一旦關税提高,美國車企可能直接將產能轉移至本土或東南亞,導致墨西哥產業鏈出現「斷鏈」風險。

  由此可見,這波全球出口震盪對於旭升集團的業務衝擊將是全方位的。

  諸多的利空,也讓旭升集團股價走勢蒙上陰霾。過去幾個交易日,公司已經連續收穫了2個跌停。截止4月8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10.93元/股,較1個半月前的階段高點19.97元/股,已接近腰斬。

  02

  業績失速

  大客户依賴弊端顯現

  出口的困難更多是誘因,實際上,迴歸到公司業務發展本身,旭升集團的困難更多體現在與產業整體發展勢頭的不匹配上。2023年、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一路高歌猛進,但有特斯拉加持的旭升集團卻出現了業績滑坡,逐年掉隊。

  2023年,旭升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8.34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14億元,分別同比僅微增8.54%、1.83%,相較於過去三年動輒近50%的增長率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圖表:旭升集團過去五年主要財務表現

  資料來源:公司定期報告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根據EVVolumes的數據,2023年全球新能源電動汽車銷量為1,418萬輛,較2022年增長約35%;根據中汽協數據,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949.5萬輛,同比增長37.9%;特斯拉2023年全年交付約181萬輛,同比也達到了約35%-38%的增幅。

  在這種行業高增長的背景下,旭升集團的業績表現就顯得有些尷尬。

  進入2024年,根據EVTank數據,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823.6萬輛‌,同比增長24.4%;其中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佔全球市場比重超7成,成為主要增長引擎。

  而特斯拉2024年全球銷量為179萬輛,較2023年的181萬輛下降1.1%,這是其自2015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銷量同比下滑。

  國內市場高增長但特斯拉卻不增反降,透露出的是國內新能源車企的強勢競爭能力。而旭升集團過度依賴特斯拉、依賴海外市場的弊端也很快映射到了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上。2024年前三季度,旭升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2.74億元,同比下降8.42%,迎來其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實現淨利潤3.23億元,大跌42.83%。

  利潤降幅大於收入降幅的背后,還在於公司盈利能力的下行,導致毛利率水平的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水平21.23%,較2020年已經下降了超10個百分點。

  公司解釋稱,前三季度的營收與利潤同比均下滑,主要系部分客户自身終端銷量弱於預期導致營業收入略有下降。同時,主要原材料鋁錠價格上升等因素使得毛利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見,上游成本的上升,弱勢的旭升集團並不能很好地轉嫁給下游客户。

  往后看,國內車企如狼似虎,前有比亞迪、吉利、廣汽、奇瑞等傳統車企穩紮穩打,后有蔚小理小米問界零跑的強勢崛起,特斯拉想要恢復往日高增長的榮光困難重重,若旭升集團無法快速完成客户與市場的調整,在國內激烈競爭當中站穩腳跟,未來發展勢頭實在難言樂觀。

  03

  籌劃控制權變更5天即終止

  是真想賣還是套路?

  或許公司發展前景的不明朗,讓旭升集團的大股東、實控人也心生退意?

  2024年10月29日,公司發佈一則「關於控股股東籌劃控制權變更」的公告。公告表示,公司於2024年10月29日接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徐旭東先生通知,徐旭東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寧波梅山保税港區旭晟控股有限公司正在籌劃涉及所持有公司股份轉讓事宜,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的控制權變更,公司股票自10月30日開市起停牌。

  然而停牌5個交易日后,市場並未等來新的實控人,而是一紙終止籌劃控股權變更的公告。旭升集團11月5日晚發佈公告,公司接到控股股東關於終止本次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的通知。停牌期間,雙方就交易的某些核心條款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為切實維護上市公司全體股東及公司利益,決定終止本次控制權變更事項。

  從籌劃到終止,短短5個交易日草草收場,市場甚至連潛在收購方的名字都不知道。但公司股價卻在這段時間取得了不少漲幅,甚至還引來了交易所的關注函。

  此番籌劃控制權變更究竟有何內情?為何匆匆終止?是真想賣還是「忽悠式」重組?這一系列疑問或許投資者已無從知曉。但不論如何,既然決定不賣了,那實控人、大股東、董事會、管理層擔負起自身的職責,把公司經營好。

  而當下最至關重要的,也是擺在旭升集團董事會、管理層當前的最重大考驗,就是公司如何渡過出口成本高漲與業績滑坡的雙重難關。

責任編輯:楊紅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