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4月首周新勢力銷量榜發佈!小鵬奪榜首,理想排第二,價格戰緩和

2025-04-09 19:58

每經記者 劉曦    每經實習編輯 余婷婷    

4月8日,第一電動網發佈4月第一周的新能源汽車終端銷量數據顯示,4月首周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6.9萬輛,環比大降43.5%,滲透率達50.1%,與3月最后一周基本持平。新勢力品牌單周終端銷量榜中,小鵬汽車拿下單周銷冠,理想、零跑、小米等品牌緊隨其后。

小鵬奪榜首,理想排第二

造車新勢力方面,小鵬汽車以0.75萬輛摘得4月首周新勢力銷冠,周銷量環比大漲超21%。據小鵬汽車方面透露,小鵬MONA M03連續4個月交付超1.5萬輛;小鵬P7+上市4個月,累計交付超4萬輛。此外,小鵬汽車銷量的增長還得益於新款小鵬G6、G9交付工作的逐步推進。

緊隨其后的是理想汽車。數據顯示,4月首周理想汽車銷量為0.62萬輛,但相較於第13周(3月24日~3月30日)的周銷量0.88萬輛,下降29.55%。零跑汽車以單周銷量0.54萬輛排第三。小米汽車以0.51萬輛的周銷量升至第四位。問界和深藍汽車分別以0.48萬輛和0.41萬輛的成績,居榜單第五和第六位。排在深藍汽車之后的分別是極氪、騰勢、極狐和蔚來。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勢力品牌單周終端銷量榜前十名中,僅小鵬和問界銷量環比實現逆勢大漲,其余包括小米、零跑、蔚來、理想、深藍、極氪、騰勢等新能源品牌的周銷量環比都在下降。其中,蔚來、極狐、零跑、小米的銷量環比降幅尤為明顯,均超過30%。蔚來的周銷量環比大降40%,在排名上被極狐反超,目前位居第十。

另外,在新能源品牌單周終端銷量榜前十名中,除了問界與小鵬,其余八家車企銷量均有下滑。其中,比亞迪周銷量環比大降25%至4.5萬輛,但仍穩居榜單首位。吉利銀河與五菱緊隨其后。小鵬銷量超越理想排名第四,理想排名第五。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周銷量環比大降超82%,從榜單前三直接跌落前十。

比亞迪季度銷量首破百萬輛 價格戰緩和

隨着各大車企發佈最新產銷數據,今年車市一季度正式收官,車企銷量方面普遍迎來正增長。其中,造車新勢力方面,零跑汽車、小鵬汽車屢創月交付新高,同比增速翻倍;新能源品牌方面,比亞迪季度銷量首破百萬輛,其「絕對優勢」在第一季度繼續增強。

2024年,價格戰成為國內車市的關鍵話題之一。進入2025年,雖然春節車市進入持續走強的良好狀態,但「價格戰」仍然是繞不開的常態話題。據乘聯分會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降價促銷力度仍保持較強水平。其中,1月有7款乘用車車型降價,2月有21款乘用車車型降價,3月降價的乘用車車型數量達23款,較去年3月的51款大幅減少。有觀點認為,價格戰雖有所緩和,但今年前兩月,降價促銷力度仍然明顯。

「不少新車直接突破原有價格的下限,而不是以往增配不加價的模式。」崔東樹認為,前兩月總體乘用車市場新車的平均降價達到3萬元,降價幅度為12.6%;新能源車新上市車型的平均降價達到3萬元,降幅達到13%。其中,純電動車型降價幅度最大,1~2月份新上市的純電動車型平均降價3.9萬元,降幅17%。

實際上,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終端市場發現,當前燃油車與新能源市場「價格戰」呈現明顯差別。其中,燃油車市場方面多數以「一口價」等直接降價策略為主,比如凱迪拉克全新CT5,限時一口價為21.59萬~26.59萬元,相比官方指導價最高降價達8.4萬元。而新能源市場中較少採取直接降價方式,多數以「權益加碼」或是「0息、0首付」等金融政策進行變相降價,比如蔚來、小鵬、特斯拉等。

4月迎來新車上市潮 新一輪促銷活動開啟

4月,中國車市將迎來一波新車上市潮,多款車型覆蓋從10萬元級到百萬元級的細分市場。在新能源品牌方面,比亞迪漢L、問界M8、蔚來螢火蟲、零跑B10等備受關注;而在合資品牌中,起亞獅鉑拓界、沃爾沃XC90等車型也將登場。

剛剛進入4月,不少車企就已經開啟了新一輪促銷活動。例如,特斯拉中國針對煥新Model Y,推出全系限時3年0息和5年超低息金融購車方案。其中,3年0息購車首付7.99萬元起,5年超低息購車首付4.59萬元起,超低息月供約3809元。

北京朝陽區的一位蔚來汽車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蔚來目前也推出了4種促銷方式,其中就包括直接降價4.6萬元,消費者可選擇全款支付或享受2年免息貸款。該銷售以蔚來ET5T標準款車型為例,在原價29.8萬元的基礎上直接降價4.6萬元,到手價大約為25萬元。此外,蔚來還提供贈送積分以及NOP輔助駕駛等優惠。

展望4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方面表示:「汽車市場走勢整體穩定。多地開展春季車展,加之多個城市出臺限期促消費政策,疊加本省補貼,汽車市場熱點升溫,預計市場需求及銷量將有所回升,保持穩健增長。」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