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09 15:54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盧曉 北京報道
美國再次加徵關税對家電企業在資本市場帶來的衝擊波,正隨着股票回購、高管增持等方式地拋出逐漸得以消解。
4月8日,三大白電巨頭在A股齊齊翻紅,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當天收盤價都上漲接近5%,格力電器收漲3.05%。而截至4月9日收盤,格力電器股價上漲0.56%,海爾智家漲1.17%,美的集團微跌不足1%。
就在4月7日,全球股市在美國新關税政策4月5日落地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遭遇「黑色星期一」,身處A股的家電板塊也未能倖免,其中體量最大的白電三巨頭首當其衝。
美國新關税政策重刀下,雖然資本市場有多種方式得以提振,但家電企業們面臨的更嚴峻考驗是,隨着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以及海外市場逐漸成為近年來公司業績增長的重心,今年它們在海外市場的打法該如何進行?
資本市場「護盤」
隨着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多個家電企業拋出股票回購計劃。
4月8日美的集團宣佈,將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A股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00元/股,回購金額不超過30億元、不低於15億元。美的集團股價上一次站上100元大關還是在2021年初,而最近52周它的最高股價是83.67元。具體到今年4月的股價走勢,美的集團股價在3月31日盤中曾達到80.5元的小高峰,但4月7日它盤中報價曾一度低至66.02元,這之間的震盪幅度達到18%。
《華夏時報》記者從美的集團方面瞭解到,本次回購所需資金來源於公司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持續用於實施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及/或員工持股計劃。而在今年3月底,美的集團在發佈2024年報之際,就曾宣佈計劃以自有資金50億元至100億元回購股份,其中70%及以上將用於註銷並減少註冊資本。據美的集團方面披露的數據,若按上限實施,美的集團整體上市以來累計回購金額最高可達400億元。
不只美的,海爾智家也開啟股份回購。4月7日晚,海爾智家宣佈,當天首次實施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A股股份61萬股,佔總股本0.007%,回購成交價在23.6元/股—23.95元/股之間,已支付資金約1448萬元。據海爾智家4月2日發佈的回購方案,其擬在一年內斥資不超過20億元、不低於10億元用於回購A股股票。
4月7日晚,海爾智家還公佈了高管增持公司股份計劃:海爾智家董事長、總裁李華剛等9名公司董事、高管計劃在6個月內自願以自有資金以集合競價的方式,增持海爾智家A股或H股,預計累計增持金額不低於2085萬元、不高於4170萬元。這背后,海爾在4月也經歷了股價下行。以3月31日27.34元的收盤價粗略計算,截至4月7日海爾收跌於23.58元,跌幅近14%。
此外,4月8日長虹控股方面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長虹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前景,支持旗下上市公司嚴格依法合規開展市值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公司價值,通過大股東增持、股份回購等合理方式維護投資者權益,增強市場信心,為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貢獻長虹力量。
關税下的海外市場
在家電企業相繼開展股份回購護盤背后,海外市場已然成為家電企業的業績增長重心。
以白電巨頭為例,美的集團2024年在海外市場收入約1690億元,在收入大盤中佔比41.52%,12%的同比增速比中國市場高了約5個百分點。其在年報中還提出,2025年要堅持海外OBM(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優先,持續拓展海外製造佈局等目標;海爾智家去年海外市場收入佔比更高:1429億元的海外收入約佔總收入的52%,同比增長5.32%,其去年在北美市場實現銷售收入接近800億元。
但美國持續加徵關税讓家電企業對美國市場的出口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
GfK中國客户成功事業部家電研究負責人王宏吉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方再次加稅后,中國對美出口白電產品綜合税率在22%—47%左右。其中,家用空調綜合税率45%以上,冰箱、冷櫃税率達到45%—46.9%,洗衣機税率調整至21.8%—28.9%,而東南亞部分國家如越南、泰國等本輪加徵關税幅度相對中國較低,土耳其僅為10%,所以中國白電企業出口美國的税率相比東南亞部分國家高出10%-30%左右。
而據產業在線4月7日發佈的一份報告,若疊加2016年針對大型洗衣機實施的反傾銷關税、2019年「301條款」生效后的25%關税,以及今年第一季度已執行的20%税率,自2025年 4月9日起,我國輸美白色家電產品適用的關税税率極有可能攀升至55.8%—112.2%的高位區間。其中,空調和冰箱冷櫃產品的關税普遍將達到80%左右。
還需要提及的是,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凌晨,美方針對中國市場繼續加徵50%「對等關税」的政策將落地。
不過,從目前多個家電企業的迴應來看,美國市場在其海外市場的佔比都不算大。
4月8日,長虹控股方面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其已構建覆蓋全球16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多元化供應體系,在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業務佈局日臻完善,對美直接出口業務佔比較低,因此現行關税政策對企業整體經營的影響處於可控範圍。
格力電器方面也告訴記者,其美國市場佔比不高。其4月7日在深交所互動交易平臺表示,目前公司產品已服務於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在中東、歐洲、東南亞等市場持續穩定增長。目前格力尚未披露2024年年報,據2023年年報,格力電器海外業務收入佔總營收的12.21%。此外,美的集團4月7日也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表示,目前公司業務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收入佔比較低。
4月9日,海信家電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2024年度,公司在美國市場出口收入佔總營業收入比例不足3%,且對美出口產品主要依託中國、墨西哥及泰國三大生產基地協同供應。4月8日,TCL智家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也表示,其出口市場主要以歐洲為主,其次為亞太、中東非、拉美,2024年公司出口美國的收入佔比不到5%。TCL智家同時表示,正在積極拓展拉美、中東非等一帶一路市場,以增強業務抗風險能力。
王宏吉對本報記者表示,海爾在美國市場主要通過本土品牌和產能佔據份額,如2016年併購通用家電后,大家電在美國處於領先地位,加税對其直接影響較小,但可能因中國家電零部件加税導致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美國家電價格上漲使居民需求降低而受到間接影響。他同時認為,美的在北美市場份額相對較低,部分產品增速雖快但收入絕對額小,加税對其短期迅速擴大美國市場有較大影響,但長期來看隨着其OBM戰略推進和在北美建廠計劃實施,影響會逐漸減小。
重點拓展新興市場
在不出海便出局的行業認知下,海外市場對於中國家電企業並不是一個能夠迴避的問題。問題是伴隨着美方的關税重刀,哪里纔是他們出海的增長高地?
據記者瞭解,隨着關税風險、全球貿易碎片化,家電企業早已在海外進行產能以及相應的供應鏈佈局,而新興市場則成為它們的集體發力目標。
美的集團4月7日在投資者平臺回答提問時稱,其已在海外設有22個研發中心和23個主要製造基地,遍佈北美、南美、亞太、歐洲、中東非等區域的十多個國家,「未來美的還將持續拓展海外製造佈局,推動海外新工廠的建設與投產。」而從其在年報中提到的海外市場,例如馬來西亞、沙特、智利、埃及、巴西等,意味着新興市場是美的進攻的主力目標。
海爾2024年財報則顯示,去年其在新興市場加速發展,其中在印度市場收入首次超過10億美元。此外在中東非市場,海爾埃及生態園一期也於去年5月投產,首年產能突破20萬台。長虹美菱在其2024年年報中也提到,其在印尼和巴基斯坦設有生產基地,並表示將聚焦大客户擴展拉美、中東市場,積極開拓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家電企業出海早期,全球併購曾是它們海外擴張的必經之路。以2016年為例,不只海爾豪擲5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的通用家電,美的集團也掏出292億元收購了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而在當年3月,美的集團還宣佈通過收購獲得東芝白色家電業務控股權,進軍日本和東南亞市場。
不過王宏吉認為,家電企業短期內可能不會再次掀起大規模海外併購潮。因為海外併購需要大量資金和資源,且整合過程複雜,「當前企業更傾向於通過優化現有海外業務佈局、加強本土生產和銷售來應對關税問題。但從長期看,如果企業有戰略需求且時機合適,不排除進行一些針對性的海外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