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37萬股民喜極而泣!周期之王,悶聲發大財

2025-04-08 20:4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A股有些不起眼的公司,卻一直在悶聲發大財。

比如説中遠海控(601919.SH)。

2024年,中遠海控營業收入2339億元,同比增長33.29%;淨利潤491億元,同比增長105.78%。

4月7日,中遠海控發佈了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根據公告顯示,公司淨利潤116.9億元,同比增長73.04%左右,繼續保持高增長。

注意,以上數字還不足以反映中遠海控的盈利能力。

2020年至2024年,中遠海控經營現金流淨額分別為450.31億元、1710億元、1967.99億元、225.84億元和693.13億元;如果看自由現金流的話,2024年,中遠海控自由現金流超過了430億元,妥妥的現金奶牛企業。

一句話,徹底賺麻了!

關於業績大漲的原因,公司在公告中特別提到:

「全球集裝箱貨量較上年同期仍保持一定的增長,一季度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均值也同比實現了提升。」

通俗一點説就是,集裝箱的運價和運量均上漲。

中遠海控的業務非常簡單,核心業務是集裝箱航運,佔比超過了95%,另外再加一些碼頭業務。

因此,判斷中遠海控盈利能力的好壞,首先看集裝箱運輸價格,其次看運輸量。

中遠海控主要經營的是遠洋集裝箱業務,成本主要包括三塊,即「運輸成本」、「航程成本」和「船舶成本」。總體來説,成本是相對固定的,如果運價上漲,那麼毛利率提升的幅度會更大。

這也是為什麼,2021年和2022年,中遠海控毛利率大幅提高近30個百分點的原因所在。

可能有人要說了,中遠海控業績大好的原因是,近些年集裝箱航運價格維持在高位,一旦周期反轉的話,盈利能力將迅速惡化。

如何看待這種説法?

我們認為,周期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切莫忽視了企業層面的努力。

2018年以來,中遠海控做了幾項工作。一方面,與客户簽訂「長協」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儘可能的減少運價的波幅;另一方面,不斷推動船舶大型化,大幅提升運力的同時,加大租賃的比例,加碼區域化集中佈局,以及「港口-航運一體化」等等辦法,實現不斷降本。

可能有人擔心,中遠海控悶聲發大財,會不會吸引新進入者入局導致競爭惡化?

首先,集裝箱業務屬於是重資產行業,像中遠海控每年的資本開支都是一兩百億,這很大程度上抵禦了潛在的入侵者;其次,集運行業屬於是寡頭競爭行業,行業集中度高,並不是想進入就能夠進入。

這麼説吧,各巨頭之間主要比拼的是單箱運輸成本。

以2024年為例,中遠海控的單箱運輸成本在800美元/標準箱左右,跟行業平均水平低15%-20%左右,並且比馬士基、達飛、赫伯羅特等巨頭比也要低。

事實上,無論是毛利率還是淨利潤率,亦或者資產負債率,中遠海控都要比其他巨頭公司更加出色。

當然,不是説沒有風險。

比如説,「紅海局勢」緩和,集運價格大跌;比如説,各巨頭都在不斷造船,可能導致運力出現過剩;再比如説,「對等關税」影響、全球經濟衰退等等。

不過我們認為,儘管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也要看到一些積極因素。

從公司層面來説,目前中遠海控賬面貨幣資金達到了1850億元,佔總資產的比重接近40%,短期借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公司資產負債率連續6年下滑,比行業巨頭低10個百分點以上。

從宏觀層面來説,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進出口國的地位不會改變,跟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不斷發展,具備足夠的抗風險能力。

從歷史上看,經過重組后的中遠海控,儘管盈利能力有所波動,但淨利潤被不斷抬高。2018年,淨利潤驟降53.79%,淨利潤為12.3億元,但到了2023年,同樣是大幅下滑,但淨利潤達到了238.6億元,是上一輪谷底的十倍還要多。

別忘了,如今的中遠海控,市盈率僅4倍左右,股息率高達12%,可謂是含金量滿滿。

(轉自:泡財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