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市場大跌時,哪些公司在真金白銀回購託底?

2025-04-08 18:20

自4月3日特朗普宣佈新一輪「對等關税」政策以來,恐慌情緒引發全球股市巨震,港股市場於4月7日跌破2萬點大關,單日跌幅超過13%。與此同時,市場的回購活動似乎有再次走翹之勢。

圖片

4月7日,港股69家公司在市場暴跌之際進行了回購行動,其中11家回購金額超千萬港元。從個股來看,騰訊控股單日回購6.01億港元、快手-W回購1.46億港元、名創優品回購5241萬港元、瑞聲科技回購4018萬港元;近兩年上市的公司中,鍋圈回購989萬港元,極兔速遞-W回購770萬港元,速騰聚創回購747萬港元。

截至4月7日,今年以來港股已有166家公司執行了回購,累計回購金額達473.5億港元,平均每家公司回購超過2.85億港元。

其中,「回購王」騰訊控股獨佔192億港元,匯豐控股亦回購超100億港元,友邦保險、中遠海控、快手-W等公司的回購金額也在10億級別以上。

圖片

年內回購金額排名16位的小米集團-W自2025年1月17日后,暫停了回購動作。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回購均價在8.41-18.46港元不等,公司2025年的回購均價在33港元左右。

圖片

此外,不少A+H上市公司也積極回購或發佈回購計劃公告,為公司價值託底,包括中遠海控、中國外運、順豐控股、長飛光纖、天齊鋰業、美的集團、海爾智家、中國神華、國泰海通、東方證券等等。

截至4月7日,今年A+H公司中合計已有26家(去重)展開了股份回購,其中13家在港股市場回購了33.5億港元,21家在A股市場回購了34.25億人民幣

圖片

4月8日,「招商系」7家上市公司,包括招商蛇口、招商積余、招商輪船、招商港口、招商公路、中國外運、遼港股份等集體公告表示,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將加快實施股份回購計劃,維護全體股東權益,持續鞏固市場對上市公司的信心,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

美的集團於8日亦發佈公告,擬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A股股份,計劃一年內通過公司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回購15億至30億元。美的集團在今年3月底發佈2024年報之際,曾公告計劃以自有資金50億元至100億元回購股份,其中70%及以上將用於註銷並減少註冊資本。

前不久剛完成合並的券業新巨頭國泰海通董事長提議回購10億至20億元,東方證券則擬回購2.5億至5億元,險資巨頭中國太保的董事長亦提議以公司自有資金回購股票。

一些擬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也在行動。例如,萬億新能源巨頭寧德時代表示,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為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投資信心,擬回購40億至80億元。

再例如,剛向港交所遞表的「果鏈龍頭」藍思科技4月8日發佈公告表示,擬回購5億-10億元公司股份。已官宣擬赴港上市的三一重工4月8日午間公告稱,公司上午回購2006.05萬元公司股份,下午將繼續回購。

今年實施回購的A股上市公司中,貴州茅臺、海康威視、京滬高鐵、中國建築、京東方A、牧原股份、華懋科技、中遠海控等公司回購金額排名靠前。

其中,貴州茅臺於4月8日表示,公司已着手起草新一輪迴購股份方案,公司控股股東已着手起草增持方案。截至2025年4月7日,公司已累計回購股份131.59萬股,已支付總金額為19.48億元。公司將按照回購金額上限,儘快完成剩余約40.5億元的回購及股份註銷程序。

通常而言,股份回購行動往往與市場表現呈現反相關性,兩者相互影響。當股價出現大跌或處於低位時,上市公司的回購更加頻繁,而當公司開啟回購時,一定程度上又能夠起到支撐股價的作用。

從歷史經驗看,港股的回購往往發生在熊市期間,但回購信號通常也預示市場底部,隨后出現反彈的概率較高。

圖片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