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08 16:32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迟悦 香港報道
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關於所謂「對等關税」的行政令,宣佈美國對貿易伙伴加徵10%的「最低基準關税」,並對某些貿易伙伴徵收更高關税。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等關税」的衝擊將對港股IPO市場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他認為,與外貿或對美業務關聯度較高的行業和企業,受到的衝擊將更為明顯。
伍禮賢進一步指出,在關税政策的影響下,股票市場出現了大幅下跌,市場情緒也變得較為謹慎。這種市場環境對企業上市的意願產生了負面影響,考慮到企業可能難以獲得理想的估值,一些企業可能會選擇推迟上市計劃。
即便如此,展望未來,港股IPO市場的前景依舊廣闊。
伍禮賢補充道,「對等關税」背景下,企業在選擇上市地點時,香港和內地市場的吸引力將有所提升。此外,國家長期鼓勵內地企業,包括已經在A股上市的企業前往香港上市。因此,香港作為上市地點,仍然是企業的重要考慮選項之一。
回顧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IPO市場數據,截至3月31日,以大型新股蜜雪冰城領銜,港股IPO市場集資額達到約182億港元,同比增長287%;而2024年第一季度,港股市場僅有12只小型新股上市,集資額約為47億港元,平均融資額更是降至五年來最低水平。
畢馬威中國表示,這是2021年以來香港新股市場的「最佳開局」。
4月,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發布了最新報告,預測2025年港股市場將有80只新股上市,集資額將在1300億至1500億港元之間。
「春天來了」,中國通才教育集團投資總監劉沿如此評價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IPO市場。他認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港股市場投資者的信心和情緒也在逐漸轉好。當前港股IPO市場的回暖,不僅是企業自身業績提升的體現,也是宏觀經濟環境向好的反映。
內地公司瞄準「港股通」,陸續登陸港股市場
如果將2025年第一季度的香港新股市場比作「春回大地」,那麼乘着這股「春風」而上的,無疑是內地企業。
4月3日晚,東鵬飲料發佈公告,稱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此前,賽力斯、中偉股份、三一重工等A股上市公司紛紛公告擬發行H股股票並在港交所上市。
據悉,截至4月3日,排隊等待港股上市的132家企業中,寧德時代、恆瑞醫藥、藍思科技等17家公司為A股上市公司。2025年以來,向港交所遞表的14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超人民幣2萬億元,其間不乏千億甚至萬億(元)市值的龍頭股。
「幾乎有9成來自內地。」農銀國際投資銀行部執行董事鄭宇汶這樣形容目前由農銀國際經手保薦,且正在籌備港股上市的公司。
港交所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主板上市的15家企業中,有14家來自內地,總集資額約為159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的42億港元相比,大幅增長279%。
根據Choice數據,截至 4月3日,港交所處於排隊中的擬上市公司共計132家,從註冊地看,近六成為內地企業。2025年以來,有70家企業向港交所遞表,其中43家註冊地址在內地,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鄭宇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資本市場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不過,當前尋求在香港上市的企業,愈發重視港股市場對內地資本的吸引力。
鄭宇汶進一步解釋道,目前市場普遍認為,被納入「港股通」的股票在交投量和市場流動性方面都有顯著提升。事實上,眾多內地企業在「港股通」的助力下,市場表現良好,這也充分體現了「港股通」對內地企業上市后表現的積極影響。
港交所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港股通資金持續淨流入。年初至3月31日,港股南向資金日均成交額約為1099億港元,佔港股總成交額的44%左右;「港股通」資金累計淨流入約4387億港元。
鄭宇汶透露,港股市場的流動性改善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機會,也讓更多A股上市公司看到了港股市場的「潛力」。目前,農銀國際接洽的正在籌劃港股上市的公司中,有不少屬於「A+H」股上市範疇。
金鷹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陳仲尼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港交所提出降低「A+H」股發行人赴港上市的最低門檻、分階段解禁基石投資的監管禁售期,以及改良現行靈活定價機制等措施,以吸引更多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隨着內地企業不斷赴港上市,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和吸引力還將進一步提升。
「打新」熱情依舊高漲
和港股市場一同復甦的,還有投資者的熱情。
「其實從去年草姬的上市情況中,你就能看到投資者熱情的復甦。」鄭宇汶表示。
在明星效應之下,公開發售階段,草姬集團公開發售認購額達6083.63倍,國際發售認購額達1.79倍,問鼎2024年港股IPO「超購王」。
事實上,港股史上的「超購王」絕大部分表現都還不錯。例如以6289倍認購榮登港股IPO「超購王」寶座的毛記葵涌,首日漲幅達到了431.67%。
2025年第一季度,蜜雪冰城獲得了5258倍的超額認購,上市首日股價大漲43.21%,公司總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一舉打破了此前新茶飲股「上市即破發」的魔咒。這一連串數字無疑反映出投資者對該品牌的熱情和市場的火熱。
相比之下,2024年同期表現最佳的IPO富景中國僅獲得了274倍超額認購。
「202.5港元買入,漲到290港元賣出,100股出手淨賺8000港元。」「一手中籤」蜜雪冰城的股民小張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再忍兩天,還能賺得更多。」
小張表示,蜜雪冰城和布魯可的新股發售是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市場較好的兩次「打新」機會。據悉,后者截至招股結束,共錄得6034.54倍超額認購,其凍結資金情況僅次於螞蟻集團和快手,排在香港歷史以來新股「凍資王」的第3位。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新股投資依然呈現出較為可觀的回報率。」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全國上市企業主管合夥人紀文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比2021年左右的水平,儘管港股市場的上市速度有所放緩,但新股的募集規模和「打新」的中籤率仍保持在較高水平。
紀文和進一步表示,港股「打新」或后續投資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無疑是一個較為理想的投資選擇,尤其是在房地產等傳統投資渠道受限的背景下,新股投資的吸引力愈發凸顯。
2025年香港新股集資額能否「坐二望一」?
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的新股中,消費股無疑是強勁的存在。
從數據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上市的15家企業中,有40%來自消費行業,2024年同期數據則為33%,與當年TMT行業數據持平。第一季度內新上市的消費行業股佔新股集資額的84%,2024年同期數據則為17%。
紀文和表示,消費股的強勁表現不僅反映了消費者信心的恢復,也顯示出市場對優質消費品牌的認可和追捧。
然而,與消費股的火熱相比,科技股的表現則顯得有些平淡。
2025年第一季度,僅有1只TMT新股上市,融資額約為5億港元,而2024年同期共有3只TMT新股上市,融資額為18億港元。
紀文和認為,這一現象表明,儘管消費領域蓬勃發展,但科技股仍需更多的市場信號來恢復投資者的信心。
在消費行業方面,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表示,作為國家政策支持的重點領域,該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當前,內需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政府通過發放消費券、提供補貼等方式積極刺激消費,助力企業拓展市場。
但歐振興也提醒,目前,出口因地緣政治因素面臨挑戰,使得部分企業在分散風險、轉移生產線和開拓海外市場等方面受到挑戰,因此企業也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劉沿表示,儘管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TMT行業的上市狀況並不理想,但港交所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科技公司上市,對於推動內地和香港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大有幫助,這也是其獨特性的體現,相信未來,18A和18C章將繼續為港股IPO市場帶來新增量。
歐振興表示,2025年剩余時間里,將有更多大型A股上市公司和內地龍頭企業赴港上市,同時,中東和東盟地區的企業也將持續來港進行第二上市。
「‘坐二望一’我不敢斷言,但我認為今年至少能‘坐三望二’。」陳仲尼曾如此預估2025年港股市場的IPO集資額。
從數據層面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內,港交所新股集資額暫居第四,在其之前的東京證券交易所新股集資總額約為254億港元,而位列第一的納斯達克新股集資額則約為395億港元。
2025年港股市場是否真的能「坐二望一」,仍未可知。但在蜜雪冰城等消費股的引領下,市場集資額大幅增長,投資者熱情高漲已成事實。
歐振興表示,隨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環境的改善,港股市場對內地企業和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未來,隨着更多大型A股上市公司和內地龍頭企業的加入,港股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