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騰訊推出「給鄉親們的第一堂AI工具課」,將「元寶」實用指南送達田間地頭

2025-04-08 11:17

「能勸和婆媳吵架不?」「娃不肯結婚咋辦?」——在騰訊元寶「AI下鄉」的培訓互動環節,村民們爭先恐后地提問,用自己生活的大小難題給AI來了場「綜合考試」。95后青年小林當場試驗:對着元寶說出「給大齡青年找對象的話術」,3秒后屏幕彈出情商培養、能力展現、個人形象提升等一系列可實操建議,引發全場叫好。

村民種植的百香果滯銷,AI用30秒生成完整的農產品直播促銷方案;水稻生病生蟲搞不清農藥配比,拍張照就能獲取詳細的農藥種類及劑量建議……這些發生在廣東省紫金縣的真實場景,拉開了騰訊元寶「給鄉親們的第一堂AI工具課」序幕。

聚焦AI技術普惠,讓AI融入農民日常生活

2025年春節前后,國內AI產業快速爆發。在各大社交平臺討論中,AI成爲了網友們工作、生活、學習不可或缺的小幫手。而針對三農問題,AI工具可使用的場景同樣值得挖掘。

近日,騰訊公司宣佈,聯合新華社半月談、中央農業電視廣播學校、中國農民體育協會等機構,藉助「耕耘者振興計劃」,推出「給鄉親們的第一堂AI工具課」,在全國鄉村持續落地AI科普課程,讓更多農民朋友瞭解、用上、用好騰訊元寶、小耕等AI工具。此前,騰訊已經通過農村標語廣告的形式,聚焦農民實際問題,推動「AI下鄉」。此次「給鄉親們的第一堂AI工具課」的推出,正是騰訊"AI下鄉"的進一步升級。

「給鄉親們的第一堂AI工具課」聚焦AI技術普惠,向村干部、農民羣體介紹AI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農業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通過互動體驗,展示騰訊元寶、小耕等AI工具如何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生活品質。不僅讓農民親身體驗AI工具、感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更讓他們會用、愛用人工智能,讓技術進步的成果切實融入更多農民朋友的日常生產生活。

在紫金縣的首場培訓現場,村民們們圍着手機屏幕嘖嘖稱奇。工作人員演示語音提問「花生啥時候追肥」,元寶立刻結合當地氣象數據給出了精確建議。農民李大伯驚喜地説道:「這可比農技站打電話諮詢快多咧!」更讓村民們驚喜的是,這個AI能人不僅能看莊稼病、算農藥配比,還能調解鄰里糾紛,可謂是鄉村「百事通」。

直擊民生痛點,多場景落地「AI下鄉」

4月2日,第一堂「給鄉親們的第一堂AI工具課」已於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舉辦,培訓對象包括當地分管鄉村治理的縣局和鄉鎮的干部,以及110個村村黨支部書記和村支兩委共200余人。

在培訓中,村干部們對AI工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廣東河源市紫金縣義容鎮均安村支部書記賴瑞珍表示,在參加培訓之前,自己就已經下載了騰訊元寶APP,感覺知識庫全面,無論是在法律糾紛、合同、政策等專業門檻較高的問題,還是農業上病蟲害防治、土地耕種等農事生產的需求,給出的答案都很專業。最近問了幾個一直困擾自己的產業發展棘手問題,元寶也給出了建設性答案。目前,自己已經養成每天都要問騰訊元寶三五個問題的習慣,發現「越用越有用」!

而元寶的「圖片識別」和「語音溝通」等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民的使用門檻:「拍張照片就能分析作物病蟲害,不想打字了還能語音輸入問題,甚至一些方言常用詞也能聽懂,實用又貼心。」

除此之外,對騰訊「村級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中最新上線的AI助手「小耕」,村干部們也給予高度認可,認為「小耕」在幫助村民、村干部找信息、想辦法,提升村干部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率等維度,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大改善了村內信息溝通不及時、問題反饋解決慢等狀況,告別了「辦事跑斷腿」的歷史。

在接受完AI工具課程培訓后,村黨支部書記、村支兩委們將在鄉村繼續結合科普手冊和視頻的輔助,進一步向村民們科普AI工具,加速「AI下鄉」速度。根據計劃,《給鄉親們的第一堂AI工具課》將納入「耕耘者振興計劃」百期培訓班,預計將有萬名鄉鎮、村干部參訓。藉助「村級服務平臺」,騰訊將為1萬個村莊提供村民培訓物料,AI培訓將惠及超10萬村民。

這場「科技春雨」的背后,是騰訊對於發揮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的長期佈局。此次「給鄉親們的第一堂AI工具課」聯動的「耕耘者振興計劃」,正是騰訊與農業農村部基於政企合作、開展大規模培訓的全新探索。「耕耘者振興計劃」集人才培養、政策宣傳、方法普及、跟蹤服務於一體,面向鄉村治理骨干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開展免費培訓,截止目前已累計在全國31個省(市、區)開班1251期,培訓總人數11.2萬人次,學員滿意度達97.4%。助力學員們學以致用的「村級服務平臺」小程序,已經吸引超8萬村莊入駐,服務村民1555萬人,實現了「培養一個人,帶動一個村」的輻射效應。

從刷牆標語「有問題找元寶」到實操培訓,從為農民朋友們建立人工智能的認知、到手把手教學,培養「數字時代新農人」,騰訊元寶的「下鄉」之路,恰是對於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回答——讓計算機、實驗室里的科技成果,化作農民朋友臉上的笑容;讓高深晦澀的數智技術不再是懸浮的概念,而是長在土地里、融在農事中、刻在田埂上的新農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