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07 15:24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雲棲居士
編輯/薇薇
在當今快速發展且充滿變數的商業環境中,即時零售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對於京東而言,這場戰役不僅關乎業務版圖的擴張,更直接關係到其在行業中的未來地位與生死存亡。下文筆者將試圖剖析京東在即時零售賽道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探討其破局的策略與路徑。
一、即時零售為何成為京東 「必贏之戰」?
1、電商格局劇變,京東的 「守擂」 壓力
步入2025年,中國電商行業正經歷着深刻的結構性變革,傳統的 「三巨頭」 格局已然被打破。抖音電商憑藉3.5萬億元的GMV強勢躍居行業第三,這一成績充分展示了內容電商的巨大潛力。而從京東剛剛發佈的2024年四季度財報,受國補等刺激,2024年第四季度是數個季度以來,京東收入增速最高的一個季度。除了收入增速達到13.4%,再次回到兩位數水平,Non-GAAP淨利潤113億元,同比增長34.5%,大幅超出去年同期增速9.1%。
值得注意的是,在京東所有業務中,其核心品類3C家電在「國補」 政策的有力拉動下,實現了1741.5 億元的季度收入,但在用户活躍度方面卻已逐漸落后。數據顯示,京東的月活用户數量為 5.5 億,遠低於拼多多的 7.16 億、淘寶的 9.45 億以及抖音的 8.52 億 。在資本市場,京東仍然被貼上「零售商」的傳統標籤,而阿里巴巴和拼多多早已將目光投向AI與出海等新的增長領域,這使得京東在財報發佈后,股價逆勢下跌了5%。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年均增速超50%的即時零售市場,無疑成爲了京東實現突圍的關鍵所在。根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佈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3)》,近年來,即時零售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預計2025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這一增速是傳統電商的8倍之多。即時零售憑藉其快速配送、滿足消費者即時需求的特點,正逐漸改變着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為電商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於京東而言,抓住這一市場機遇,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市場份額,還能為其帶來新的增長動力,緩解當前面臨的競爭壓力。
2、即時零售的戰略價值:從防禦到進攻
事實上,京東在即時零售領域的佈局,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業務補充範疇。2024年5月16日,京東推出了「京東秒送」,宣佈「京東秒送」覆蓋了全國2300多個縣區市,合作門店超50萬家,覆蓋全品類商品,最快能用九分鍾為消費者送貨上門。其實「京東秒送」並非重新孵化一個業務,而是從原有的即時零售業務升級而來,整合了原有的京東小時達和京東到家兩種服務。
為保障配送時效,「京東秒送」推出「準時保」服務,針對超時訂單進行賠付。達達快送作為配送承運方,投入5000萬元補貼用於配送員招募,以確保運力充足。在京東APP里,「秒送」除去與「首頁」並列入口,又新增首頁關鍵位置「秒送專區」,處於APP一級入口。從流量扶持力度,可以看到京東做好即時零售的決心。
為什麼要升級即時零售業務?京東方面給出兩個理由:滿足用户需求、滿足自身發展需求。據接近京東的人士透露,京東秒送一方面迎合和激發大眾用户即時消費的新需求,給京東主站帶來新鮮客流;另一方面,覆蓋用户全場景日常生活的即時零售,復購率更高,有望提升京東存量用户的粘性和忠誠度,最終帶動、反哺於京東主站大盤業務增長。但這背后更深層次的邏輯,在於重構用户黏性。根據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佈的《即時+2023即時零售發展趨勢白皮書》,「京東小時達」業務板塊新增用户中,18-25歲及50歲以上的消費者佔比,分別同比提升了18%和30%,這從側面說明了即時配送用户走向全年齡段,且從應急需求升級為全場景剛需。這一數據表明,即時零售正在填補傳統電商難以觸達的年齡斷層,為京東吸引了更多元化的用户羣體。
更為重要的是,京東APP內「秒送專區」與主站流量的深度綁定,形成了強大的生態協同效應。通過外賣訂單,能夠帶動生鮮、3C等高客單價品類的銷售,實現了「高頻帶低頻」的業務增長模式。例如,消費者在下單購買外賣食品的同時,可能會順手購買一些生鮮食材或小型3C產品,從而提升了京東平臺的整體銷售額。這種生態協同不僅增加了用户在平臺上的消費頻次和金額,還進一步增強了用户對京東平臺的依賴度。
3、增長引擎的切換:從國補依賴到生態造血
儘管在2024年京東四季度13.4%的收入增速中,家電3C品類貢獻超過半數,但政策紅利的不可持續性,使得京東必須尋找新的增長引擎。即時零售通過「全品類滲透」,為京東打開了廣闊的增量空間。京東七鮮試點「30分鍾達」家電配送,美團閃購上線 iPhone 首發,山姆會員店通過即時零售覆蓋母嬰等高毛利品類,這些成功案例都表明,即時零售能夠滿足消費者對於不同品類商品的即時需求。
對於京東來説,即時零售不僅是一條新的增長曲線,更是抵禦拼多多低價攻勢和抖音內容電商衝擊的戰略護城河。通過即時零售,京東能夠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購物體驗,滿足消費者對於商品品質和配送速度的雙重要求,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京東的 「三座大山」 與美團的陰影
1、模式之困:自營基因與平臺化矛盾
京東以自營模式起家,這種模式在傳統電商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即時零售領域卻面臨着 「雙重悖論」。一方面,京東自營SKU主要聚焦於高周轉標品,如3C、家電等,然而即時零售的利潤點往往在於非標品等。由於標品價格透明,其利潤率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京東在即時零售領域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平臺化拓展需要吸納大量中小商家,但京東POP生態的增長卻較為乏力。可以説自營模式在吃國補政策紅利上具有天然優勢,即便在京東業務內部,這種優勢也顯露無疑。但作為POP生態晴雨表的平臺及廣告收入,截至去年最后一個季度僅為266.3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遠不及基數更大的3C家電。
這種矛盾在外賣業務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京東爲了吸引商家,推出了 「0 佣金」 政策,但由於系統不完善、供應鏈管理存在缺陷,導致訂單履約時效波動較大。這不僅影響了用户的購物體驗,還降低了商家對京東平臺的信任度,制約了京東外賣業務的發展。
2、競爭之痛:美團的全域壓制
美團在即時零售領域佔據着絕對的市場優勢,其憑藉約60%的市場份額構建起了堅不可摧的 「鐵壁」。此前,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在2024美團即時零售產業大會上表示,「美團閃電倉業態代表了當前即時零售的進化趨勢,是促進即時零售供給生態繁榮的關鍵所在。」其表示美團擁有745萬騎手網絡、3萬個閃電倉,平均履約時效僅為28分鍾,形成了從餐飲到萬物的生態閉環。更為關鍵的是,美團的「餐飲引流+零售變現」模式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快消標品雖然利潤較低,但能夠將餐飲流量貨幣化率進行提升。而京東由於缺乏高頻餐飲場景的支撐,需要額外投入大量補貼來吸引新用户,這無疑增加了京東的運營成本,削弱了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
3、創新之殤:技術短板與生態孤島
在AI與數字化競爭方面,京東略顯戰略滯后。2025年,美團通過無人機+無人車組成的智能配送矩陣,將即時零售履約時效壓縮至28分鍾以內,AI調度系統高峰期實現每秒3000訂單的毫秒級拆解,驅動閃電倉日均單量突破150萬。
而京東的言犀大模型仍主要應用於數字人直播、內容生成等初級領域。同時,2023年,達達集團負責人在京東即時零售「幸福三公里」模式發佈會現場表示,2016年開始,達達和沃爾瑪達成了戰略合作;2017年,雙方在沃爾瑪深圳蛇口店一起做了第一個店內前置倉,一年時間,做到了線上訂單日均1000單。
2022年,該門店線上訂單突破2000單,佔單店銷售額超過30%。雖然助力沃爾瑪線上訂單佔比超過30%,但開放程度不足,難以像美團閃電倉那樣實現跨平臺協同。這種生態孤島效應,使得京東在「即時+」 時代的全場景覆蓋中面臨諸多困難。無法與其他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限制了京東的業務拓展和創新能力,使其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處於劣勢。
三、破局之道:京東的 「三鏈融合」 戰略
1、供應鏈再造:從 「中心化倉儲」 到 「網格化滲透」
爲了應對上述挑戰,京東正以 「三公里模式」 重構本地化供應鏈。在密度升級方面,京東通過合併京東買菜與七鮮業務,在天津等城市加速倉店佈局,將覆蓋半徑從10公里縮短至3公里,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在品類突圍方面,藉助達達的 「全品類即時配送」 能力,京東將生鮮、醫藥等高損耗商品納入秒送體系,降低損耗率,有效保障了商品的品質和新鮮度。在成本優化方面,京東推出 「擊穿價」 策略,商品價格比其他平臺低10%,通過規模效應攤薄履約成本,提高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2、人才鏈綁定:從 「薪酬競賽」 到 「人力資本化」
2025年4月2日,京東的一則加薪公告讓整個互聯網行業再度沸騰——達達集團員工薪酬今年升至19薪,明年邁向20薪,部分優秀員工還將獲得京東股票獎勵。這已是京東體系自2024年以來的第8次加薪,頻率之高令人咋舌。京東的八次加薪舉措,本質上是人才戰略的升維。
在物質激勵方面,達達騎手薪酬提升至19-20薪,股票獎勵佔年薪的30%- 50%,這一舉措使得月度流失率從15%降至8%。在價值捆綁方面,通過 「薪酬資本化」,京東將員工轉化為合夥人,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有達達區域經理表示,「每送一單都覺得在為股票增值努力」。在生態定規方面,京東的這一舉措迫使美團、餓了麼跟進運費上調10%,重塑了行業人力成本基準,提升了整個行業的服務質量。
3、數字鏈賦能:從 「工具輸出」 到 「生態共建」
京東正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通 B2C與O2O的任督二脈。在網格化運營方面,宏圖系統將經營顆粒度細化至3公里網格,幫助品牌商精準匹配供需,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在開放中臺方面,海博系統支持商家跨平臺管理庫存、促銷,提升了商家的運營效率和銷售額。在流量反哺方面,首頁 「秒送專區」 聯合門店提供全品類免運費服務,提升線上流量轉化率,進一步增強了平臺的用户粘性和市場競爭力。
寫在最后
京東的即時零售之戰,本質上是傳統零售巨頭在新時代的 「效率革命」。它需要京東以供應鏈的網格化重構空間效率,以人才鏈的資本化提升組織效率,以數字鏈的生態化優化運營效率。這場戰役沒有終點,正所謂:「用户體驗是唯一的勝負手。」
若當京東將 「最快9分鍾送達」從口號變為常態,或許就是其穿越周期、重獲新生的開始。通過不斷優化自身的業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期望京東能在即時零售領域實現突破,重塑行業格局,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優質、便捷的購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