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07 10:05
轉自:中國商報
隨着AI大模型的不斷升級,以AI眼鏡為核心的智能穿戴設備正成為科技巨頭、AR/VR廠商和新興品牌競逐的焦點。
國金證券表示,小米、字節等廠商AI智能眼鏡有望在二季度發佈,下半年更多品牌將推出新品。小米AI眼鏡將對標Meta,採用高通AR1+恆玄2700芯片,功能豐富,還將推電致變色版本。華為盤古多模態大模型更新至5.0,其AI眼鏡交互體驗有望提升。
2025年被業內一致認為是AI眼鏡的爆發「元年」。Wellsenn XR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AI眼鏡銷量強勢突破152萬台。隨着Meta、雷鳥創新等頭部企業火力全開地推進佈局,AI眼鏡產業正從「概念驗證」大步邁向「規模智造」階段。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AI眼鏡相關企業超440家。從區域分佈來看,廣東省以超過350家AI眼鏡相關企業數量居首位,佔全國企業總數的78.8%。
此外,美國互聯網公司Meta近日稱計劃最快在今年年底推出與雷朋合作的智能眼鏡系列中一款更高端的版本,內部代號為「Hypernova」。該產品將內置更清晰的單眼顯示屏並升級攝像頭等配套設備,預計售價將超過1000美元,甚至有可能達到1400美元。
從功能上來看,Hypernova將具備App運行和圖像顯示等基礎功能,並通過手勢控制和鏡框兩側的電容式觸摸進行控制。具體而言,通過首次推出的「神經腕帶」系列端側產品,可實現諸如旋轉手掌來滾動內容等操作,該配件擬與眼鏡捆綁銷售。此外,該產品還將配備進階版本的攝像頭,以及繼續開發並搭載適配的AI聊天機器人。
IDC預計,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1205萬台,同比增長18.3%。其中,不具備顯示功能的音頻眼鏡及音頻拍攝眼鏡預計出貨547萬台,同比增長101.9%。
儘管如今的AI眼鏡市場已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但也同樣面臨諸多痛點和挑戰。
首先,AI眼鏡仍存在亟待突破的技術瓶頸,如續航時長不足、AR導航偏差、手勢識別的誤觸率較高等。其次,AI眼鏡的攝像頭、麥克風持續採集環境數據,引發隱私泄露擔憂。此前,Meta Aria Gen 2曾因未明確數據用途而遭用户抵制。
此外,當前的AI眼鏡市場仍缺乏統一技術標準,不同品牌的產品互不兼容,開發者需為每個平臺單獨適配應用,導致生態碎片化。同時,「價格戰」也加劇了同質化的風險。
業內人士認為,「百鏡大戰」不僅是硬件廠商的角逐,更是AI技術落地與生態重構的縮影。2025年的爆發僅是起點,未來,AI眼鏡或進化為「人體增強器官」,直接與視覺神經交互,實現「所見即所得」的認知革命。在這場「百鏡大戰」中,唯有技術突破、場景創新與生態協同並重的企業方能引領智能穿戴的新浪潮。
3月中旬發佈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要促進「人工智能 + 消費」,加速推動智能穿戴等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與應用推廣,開闢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高政揚分析,當前,技術迭代、政策催化與生態裂變正逐步成為驅動行業穩健增長的三駕馬車,行業也來到了從主題投資向基本面投資轉變的關鍵節點,AI眼鏡作為智能穿戴領域的新興產品,市場潛力巨大,有望成為下一個消費電子熱點,AI眼鏡核心產業鏈將直接受益。可着重關注消費電子板塊中,切入AI眼鏡產業鏈的光學模組、傳感器、AI芯片等上游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以及掌握組裝和生產環節的核心製造商。AI眼鏡銷量的爆發,將為相關企業帶來顯著的業績增量,投資者可深入發掘AI眼鏡板塊的投資機會,把握市場新的增長風口。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