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05 18:02
來源:新酒食
曾經有多風光,現在就有多悲慘,這是當今經銷商最真實的寫照!
只有時代的經銷商,沒有經銷商的時代。銀基的滑落「神壇」,與其説是思想禁錮了自己,還不如説時代已不再需要如銀基這樣的中間「吃利者」。
就如只會躺在家里數錢的茅臺經銷商,當茅臺不再需要中間的「梗阻」來抬升價值時,就會立馬摔倒在時代的大考中;就如也曾經轟轟烈烈的歌德盈香和酒便利,瘋狂擴張「吃利」的時候,誰能預料到市場變化得如此之快,快到連給思考的時間都沒有,就湮沒在了時代的浪潮中。
1
4.8億港元!銀基創始人梁國興香港豪宅易主
沒有人會想到,銀基集團創始人梁國興會以這種方式重回大眾視野。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銀基集團創始人梁國興名下的豪華別墅香島道33號項目8號屋已於2025年3月21日正式易主,最終成交價為4.8億港元,買方為離岸公司「VIKING SKY LIMITED」。這一成交價雖較最初掛牌價6億港元降價了20%,但仍創下了近10年香港最大宗住宅「銀主盤」交易紀錄。
據瞭解,8號屋建築面積約5039呎的獨立洋房,擁有5個房間和一個2248呎花園,成交均價約每平方英尺9.53萬港元(摺合人民幣約95萬元/平方米)。事實上,梁國興名下的這一豪宅自2017年起就多次被抵押借貸,涉及廣東信貸有限公司等債權人,此番折價出售系銀基無力償債,債權人通過司法程序強制拍賣。
20年前,梁國興以1.68億港元的高價拍下了8號屋,成為港島半山豪宅的新主人。彼時的銀基發展正如日中天,在購入豪宅不久前,銀基貿易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註冊成立,將業務觸手正式伸向內地,也是在這一年里,既成功拿下「君皇」紅塔山系列(6毫克和9毫克)15年全球獨家經銷權,又有各類名酒資源傍身的銀基,業績一路向好,並步步靠近資本市場的大門一飛沖天。
這一樁豪宅交易案,不免讓人回味起銀基的發展之路,這個曾經中國酒業的標杆,歷經時代之變和產業之變,從巔峰到落寞,最終淹沒在市場的洪流之中,給行業留下諸多思考與啟示。
2
「中國酒類連鎖第一股」黯然退市
與一般酒業相比,銀基的起點甚高,起步就是五糧液東南亞經銷商。
1997年,梁國興在香港成立銀基集團,三年后,銀基便與五糧液簽訂10年全球總經銷協議,成為其最大運營商,后又延長至2020年。而五糧液是那個時代的絕對「王者」。
手握五糧液經銷商這一張王牌,銀基開始通過囤貨漲價的模式快速擴張,公司高速的發展也為其進一步獲取經銷資源提供了便利,2006年,銀基拿下五糧液68度酒的全國獨家經銷權,2011年,銀基又拿下了汾酒高端產品的全球獨家總經銷商。憑藉壟斷式經銷權,銀基在當時的白酒市場地位步步抬升。
2009年4月,銀基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融資10.35億港元,開啟其資本市場之旅。上市之初,頭頂「中國酒類連鎖第一股」光環,銀基發展勢如破竹,在2010年輕松拿下五糧液「永福醬酒」15年獨家經銷權,隨后又陸續簽約瀘州老窖、汾酒等名酒品牌,帶動公司業績一路狂飆,數據顯示,在2010年到2012年的短短三年間,累計淨利潤超16億港元,一時間風頭無兩。
可惜好景不長,到了2013年,受「三gong消費」限制以及電商平臺崛起帶來的白酒價格戰和渠道危機等多重衝擊,重注高端市場和依賴傳統模式的銀基,經營狀況急轉直下,營收暴跌86.9%,股價從2012年的29.74億港元直接腰斬至3.90億港元,歸母淨利潤更是鉅虧11.33億港元,庫存積壓高達12.27億港元。
行業凜冬已至,曾經的「白酒大王」也難獨善其身,為挽救業績頹勢,銀基開始嘗試轉型,於2014年推出B2B平臺「品匯壹號」,計劃覆蓋38萬家終端,但由於定位不清,產品定價高於京東等電商平臺,渠道商參與度低,未能從本質上解決渠道依賴問題,在瘋狂燒了20億港元后收效甚微,僅在2015年短暫扭虧為盈,到了2016年,失去五糧液線下店冠名權的銀基淨利潤又驟降至615萬港元。2017年起,銀基開始進入持續虧損狀態。
除了渠道失利,銀基前期將囤貨抵押貸款資金投入房地產所形成的「白酒+地產」槓桿循環,在房地產產業進入調整期后,也開始出現負反饋反噬銀基,加速了其資產貶值,公司資金面持續惡化。
轉型不利+渠道依賴+槓桿風險暴露,層層螺旋疊加讓銀基不堪重負,引發債務連鎖反應,2021年11月,積重難返的銀基提交清盤呈請,兩年后,2023年12月,銀基從港交所退市,曾經輝煌的酒業帝國黯然落幕,創始人梁國興也一度淡出了公眾視野。
3
銀基敗局啓示錄
銀基為何登高跌落?從「酒類連鎖第一股」到黯然退市,回溯銀基一路走來的商業浮沉錄,可以説是「成也資源,敗也資源」,成在白酒黃金發展期的核心名酒資源,敗在后來白酒調整期的渠道資源。
在白酒產業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銀基靠着壟斷式的名酒經銷權實現了自身的高速發展,五糧液等名酒經銷權為銀基貢獻了90%以上的收入,使得其和現在的茅臺經銷商一樣,「躺着也能賺錢」,也使得銀基被「矇蔽」了雙眼,自視甚高,養成了「只接大商」的習慣,以至於在后來渠道轉型之際喪失了與曾經被自己所忽視的小微經銷商談判的主動權,加之酒企渠道扁平化后,銀基的盈利根基被直接動搖。
時間斗轉星移,當國家政策調整,數字化浪潮來襲,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在內外部環境急劇變化之時,銀基卻還在原地踏步,依舊將過去的一套經營方法奉為圭臬,未能提前對市場做出預判,及時調整企業的戰略,最終錯失轉型機遇,被時代之浪重重拍下。
銀基集團的興衰是傳統酒類經銷商在產業變革中的縮影,折射出傳統酒商在行業周期更迭與渠道革命中的系統性潰敗。
銀基的發展並非特例,眼下整個酒業市場都在經歷着洗牌和轉型,站在企業經營的角度,銀基的敗局提示着酒企一定要重視多元化渠道的構建,降低對單一資源的依賴,要始終緊跟時代腳步,主動擁抱電商、直播等新渠道,重視用户價值,堅持創新,提升終端掌控力,不斷通過新技術、新場景、新體驗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強化企業護城河,加快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飛躍周期,在行業革命中永葆底色。
銀基的沉浮,對經銷商尤其是茅臺經銷商,是否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呢?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