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一年賣了50億的谷雨要上市,雅戈爾、歐萊雅等巨頭押注,創始人王安寧持股超6成

2025-04-03 13:54

谷雨的資本路徑啟動較早,背后不乏明星機構支持。

又一家國貨美粧品牌啟動IPO。

據證監會官網信息,谷雨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於3月31日完成境內發行上市輔導備案,輔導券商為中信建投證券。這距離毛戈平於2024年12月10日在港交所上市僅過去111天,美粧行業迎來又一個衝刺資本市場的選手。

此前,美粧企業上市一度陷入停滯。在毛戈平(01318.HK)之前,上一次國貨美粧品牌登陸資本市場,還是2022年12月的上美股份(02145.HK)。彼時,行業經歷近兩年IPO空窗期,多家品牌終止A股排隊轉向港股或新三板。

今年以來,隨着蜜雪冰城、老鋪黃金和毛戈平等消費類企業股價走高,市場熱度逐步回升,谷雨能否順利上市被視為消費回暖背景下的又一信號。

谷雨的資本路徑啟動較早,背后不乏明星機構支持。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谷雨自成立以來累計完成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金鼎資本、凱輝基金、創新工場、頭頭是道、晟初基金及廣州開發區產業基金等。其中,頭頭是道曾是毛戈平的投資人,凱輝基金背后是歐萊雅與雅戈爾等明星企業。

衝刺IPO前,谷雨營收增長提速。2021年至2023年,谷雨銷售額分別為10億元、22億元和35億元。近期,谷雨聯合創始人林雨汀透露,公司2024年GMV突破50億元,財務營收約40億元,同比增長超40%。其中線上渠道佔比達93%,線下佔比7%。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營收超過40億元的美粧企業主要包括珀萊雅、上美股份、上海家化、華熙生物等,毛戈平全年營收約為38.85億元。

若上市進展順利,谷雨將進入行業第一梯隊,與上述企業同台競技,其盈利能力、產品結構與渠道策略也將接受更嚴格的市場檢驗。

圖源:圖蟲創意

圖源:圖蟲創意

在抖音上超歐萊雅

谷雨的起點,不在商超或專櫃。

谷雨創立於2016年,從成立初期就押注直播電商與內容平臺,帶有明顯的線上基因,與丸美生物、上海家化等以CS渠道起家的品牌分屬不同陣營。

線上渠道是谷雨最早建立起競爭優勢的支點。2016年,谷雨便試水淘寶直播,2018年進駐小紅書,后續拓展快手、抖音,打通從種草到交易的完整鏈路。在這一階段,多數國貨品牌仍專注於線下鋪貨,而谷雨已着手構建面向內容平臺的打法模型。

憑藉着線上渠道的優勢,谷雨一路彎道超車,在抖音表現超過大牌。

飛瓜數據顯示,2024年,谷雨GMV處於10億—25億元區間,同比增長68%,進入抖音美粧TOP10,排名第七,在國貨品牌中位列第三,領先赫蓮娜等國際品牌。

進入2025年,谷雨繼續放大在抖音的份額。1月超越歐萊雅躋身抖音美粧總榜前三,2月依舊排行前三。

在價格打法上,谷雨的主力產品集中在100—300元之間,覆蓋學生與年輕職場羣體。這一價格帶既匹配線上渠道邏輯,也和當前性價比消費、成分黨崛起的消費趨勢相匹配。

不過,平臺紅利不會永遠存在。對於國貨美粧而言,爆款製造只是初級階段,真正的比拼正在轉向科研能力、用户結構與復購留存等長期指標。谷雨已經在競爭前排站穩腳跟,但下一階段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創始人持股超6成

創始人主導,是谷雨股權結構的主要特徵。谷雨創始人王安寧畢業於廈門大學會計專業,早年曾在家族化粧品工廠擔任配方師。谷雨品牌誕生前,他已在電商渠道積累經驗,2013年創辦本新文化公司,從事電商運營。

根據輔導備案文件披露,截至目前,王安寧直接持有谷雨生物47.96%的股份,同時通過廣州本新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及潤物無聲合夥企業,合計控制67.27%的表決權,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從融資路徑來看,谷雨自2020年起加速引入外部資本。彼時品牌GMV為3.5億元。到2023年,這一數據增長至35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達90%。資本注入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內容投放和供應鏈體系建設,光甘草定成分的提純技術與原料基地亦為重點投入方向。

2024年初,谷雨完成股改,公司名稱由「廣東谷雨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谷雨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增至3.6億元。這被視為上市前股份制重組,為后續啟動IPO輔導備案鋪平路徑。

不過,在向上市公司轉型的節點上,谷雨仍面臨階段性挑戰。谷雨當前主要以光甘草定為核心成分構建大單品模型,產品線相對集中,用户心智已建立,但產品拓展、品牌體系建設仍在推進中。

美粧評論人、美雲空間電商創始人白雲虎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谷雨目前仍處於典型「新鋭打法」階段。當前大多數新鋭品牌都已進入資本退出周期。「從2020年融資高峰到現在,2025年將是財務投資人集中退出的重要時間點。」

在他看來,新鋭品牌若無法順利推進上市或完成股權轉讓,可能會面臨協議約定的對賭與回購條款,這也是當前新鋭品牌共同面臨的壓力來源。

從流量驅動走向結構穩定,新鋭品牌需要更多自我造血能力。白雲虎表示,在融資周期放緩的背景下,能否在不依賴新增資金的情況下維持運營健康,將決定品牌是否具備穿越周期的能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