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03 09:07
轉自:安徽網
一個初創企業實現從「0」到「1」的跨越,有金融機構的「敢貸願貸」;一個產業集羣的向上突圍,有精準滴灌的金融政策和創新靈活的產品體系;一個企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有「耐心資本」的長期陪伴……作為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合肥市打造「科創出題、金融答題」特色服務品牌,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互動格局加速形成。日前,記者走訪合肥多家科創企業,實地瞭解「不止於貸款」的金融服務。
點滴呵護,「科創幼苗」拔節生長
近年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少不了銀行的陪伴和助力。
「在企業關鍵研發期,是工行提供了100萬元資金,真的是‘雪中送炭’。」合肥孿生宇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子淼説:「成立初期,我們沒有抵押物沒有營收,工行看企業創始人團隊、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商業模式和市場前景等,為我們發放了首筆純信用貸款。企業成立三年多,工商銀行源源不斷地為我們輸送着金融活水。」
圖:孿生宇宙產品X-STUDIO。
據介紹,合肥孿生宇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1年11月,專注於交互式3D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應用。孿生宇宙今年的訂單實現飛速增長。「2024年營收1400多萬,今年前兩個月,公司營業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王子淼信心滿滿,「工行去年底第三筆資金的注入,讓我們更有底氣接訂單,今年營業額目標是1億元。」
位於中安創谷科技園的合肥圖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建設領域大模型,在金融、製造、醫療等垂直領域完成多場景應用驗證。
「工行合肥科技支行坐落在園區內,支行行長和客户經理經常來企業,將最新的政策和產品告知我們。」合肥圖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沈莉説:「成立最初幾年,公司處於虧損狀態,這兩年纔有所好轉,多虧工行的信任和扶持。」
精準施策,「量體裁衣」定製服務
近年來,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領跑、高速發展,這離不開全鏈條協同發力,也離不開金融助力。
「工行敢於探索創新,在企業2015年剛成立時,作為一家大行,主動找到我們,並根據企業特點和需求,量身定製金融服務方案。」安徽鋭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吉祥笑着説。
吉祥告訴記者,首筆政銀擔貸款500萬元在2017年11月發放,用於企業支付上游供應商貨款;2019年9月,因企業經營周轉需要,工行新增投放500萬流動資金貸款,總貸款金額達1000萬元;截至2024年12月末,工行給予鋭能科技授信額度5000萬元,其中純信用額度2000萬元。
據介紹,安徽鋭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BMS電池管理系統和儲能研發,既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又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15年,鋭能科技營收為2781萬元,2024年達到12.55億元。目前已組建國際團隊,海外訂單也逐步增多,金融的作用也將更加突出。
「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企業需求並不相同。」科大智能(合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剛認為,銀行的綜合服務能力一定要及時跟上,而中信銀行能很好滿足需求。
該公司是新能源充電樁細分領域龍頭企業。中信銀行合肥分行為公司提供了科創併購貸款服務方案,於2024年3月成功發放2800萬元的併購貸款。2024年12月,為解決企業流動資金需求,中信銀行合肥分行再次通過資產池業務為企業提供2000萬元授信。
「中信銀行能根據企業各階段發展需求,提供差異化特色化的產品和服務,這也是我們雙向選擇的原因,目前正在跟中信銀行建立銀承等業務合作。」何剛説。
銀團聚力,項目建設「蓄勢騰飛」
在合肥,科創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激盪起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澎湃活力。合肥也以其出色的科技環境和政策支持,吸引了眾多科創企業入駐。
「聯創電子總部位於江西省南昌市,之所以來合肥建廠,是因為這里的政策和環境非常吸引我們。」聯創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吉勇如是説。
記者獲悉,2021年,合肥市高新區政府與聯創電子簽署合作協議,聯創電子智能駕駛車載影像模組研發製造中心項目與車載光學產業園項目雙雙落户合肥。
「在項目落户后,建行合肥蜀山支行提供了60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用於智能駕駛車載影像模組研發製造。基於良好的合作基礎,我們又主動邀請建行合肥科技支行作為銀團牽頭行,負責車載光學產業園項目整體融資安排和工作推進,最終成功為項目建設提供了17億元的銀團貸款授信,截至目前,建行已為項目發放了基本建設貸款合計2.4億元。」聯創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滿珍介紹,貸款的成功發放為企業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目前項目已部分投產,達產后將形成年產5000萬顆車載鏡頭、5000萬顆車載模組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
據瞭解,「銀團貸款」是指由兩家或兩家以上銀行依據同一貸款合同,按約定時間和比例,通過代理行向借款人提供的本外幣貸款或授信業務。
長錢長投,「耐心資本」撬動未來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
耐心資本,意在引導資本做「時間的朋友」。而在此前的2024年9月24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正式發佈《關於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範圍的通知》,將AIC股權投資試點範圍由上海擴大至包括合肥在內的18個大中型城市。建源新鑫(安徽)股權投資基金應運而生,該基金從註冊到完成中國基金業協會AIC基金備案僅用不到10天時間,成為科技金融市場中重要的「耐心資本」。
據悉,該基金由合肥鑫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建設銀行全資子公司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是合肥積極響應試點政策,推動區域實體經濟發展的首隻AIC科創股權投資試點基金。基金規模1億元,定向參與合肥樂凱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掛牌增資項目,助力企業加快推動國企混改,推進新項目落地實施。
合肥樂凱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致力於光學薄膜及光學功能膜研發及生產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打破國外壟斷並實現國產替代。「自成立之初,建行就與我們建立了合作,對企業十分了解,這也是AIC基金能快速投放的原因。」合肥樂凱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力説:「AIC基金能降低企業負債率,降低財務成本,更適合當下企業發展需求。2024年,企業實現營收23億元,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AIC試點政策發佈后,分行在安徽金融監管局指導下,聯動建信投資、合肥鑫城控股集團迅速推進AIC試點基金設立。該基金是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範圍的通知》政策以來,在全國範圍內新試點城市中首隻完成對外投資的試點基金。」建行安徽省分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客户經理郭穆介紹道。
記者從安徽金融監管局瞭解到,2024年,該局推動簽訂長三角及中部地區首隻100億元股權投資基金框架協議,重點投向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同時,按照「小規模、單點投資、快速落地」工作方針,鎖定目標投向企業,在短時間內即完成合肥樂凱1億元股權投資基金落地,併成功投放7000萬元,跑出了股權投資試點的「合肥速度」。
金融如水,企業如舟,政策如風。在合肥這片創新沃土上,安徽金融監管局始終堅定金融服務科技創新主攻方向。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安徽省科技型企業貸款突破7550億元,從2020年末的1525億元連跨六個千億臺階,在總貸款中的佔比升至8.8%。
「早期的AIC是化解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降低企業槓桿率的專業化工具,其核心職能聚焦於‘債轉股’業務。AIC試點擴圍,引導金融機構從被動聚焦‘債轉股’業務變成主動向‘投早投小投長期’領域集聚,支持過去資本不敢或不願投資的前沿賽道,與我省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需求高度契合。」安徽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安徽金融監管局將繼續聚焦安徽新質生產力需求,大力推動科技金融工作走深走實,引導和培育更多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探索形成更多安徽特色做法,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新引擎,驅動安徽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大皖新聞記者 李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