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4-02 11:48
缺席第一波 CAR-T 盛宴的阿斯利康,正在通過買買買加速進軍細胞療法。
近期,阿斯利康宣佈,將以10 億美元收購 EsoBiotec 公司,進一步加碼細胞療法領域。這並非阿斯利康在細胞療法領域的第一次出手。2024 年初,阿斯利康曾以 12 億美元收購了亙喜生物。而在 2023 年初,它還以 3.2 億美元收購了 Neogene 公司。
平均每年一次的頻繁併購彰顯了阿斯利康強化細胞療法管線的意圖。超 25 億美元收購的這三家細胞療法公司,它們的研究領域有哪些差異化?又都為阿斯利康貢獻了哪些潛力管線呢?
買買買,全方位佈局細胞療法
從外部收購或引進產品是跨國藥企們擴充管線的重要方式之一,阿斯利康在這方面也頗有成功經驗。2024 年,阿斯利康總共有 14 款銷售額超過 10 億美元的重磅炸彈藥物,其中超過一半來自外部收購或引進。在細胞療法領域,阿斯利康也在採用同樣的策略挖掘潛力產品。
2023 年 1 月,阿斯利康以 3.2 億美元收購了 Neogene 公司,目標是 TCR-T 技術和管線。
實體瘤一直是 CAR-T 療法難以攻克的壁壘。與血液癌症中的癌細胞更容易被細胞療法靶向不同,實體瘤中的腫瘤微環境(TME)提供了物理和免疫屏障,限制了細胞療法的有效性。
與 CAR-T 相比,T 細胞受體療法(TCR-T)具有可識別胞外或胞內抗原、對腫瘤微環境適應性強等優勢,被視為實體瘤細胞療法的潛力股。
Neogene 的核心優勢就是 TCR-T,其可以利用 TCR-T 靶向細胞內蛋白質,開發針對特定腫瘤驅動因子的個體化療法。對 Neogene 的收購擴充了阿斯利康的實體瘤細胞療法管線。
2024 年 2 月,阿斯利康又以 12 億美元收購了亙喜生物,這是首家被跨國藥企完整收購的國內創新葯企。
亙喜生物的一個差異化優勢體現在其專有的 FasTCAR「次日完成生產」技術。
傳統的 CAR-T 生產包括「採集 T 細胞→T 細胞的分離、激活→用載體轉導實現 CAR 在 T 細胞上的表達→CAR-T 細胞體外擴增→回輸患者體內」多個步驟,整個流程非常長,生產過程通常需要 1-6 周。
據亙喜介紹,其 FasTCAR 技術可以將自體 CAR-T 細胞生產時間從行業標準的 1-6 周,顯著縮短到次日生產完畢,降低生產成本。而且該技術還能強化 T 細胞健康狀態,提高自體 CAR-T 療法的有效性。該技術曾被 Fierce Life Sciences 評為 2022 年度生物技術創新獎。
不過亙喜給阿斯利康帶來的不止 FasTCAR 技術,該公司還有另外兩個技術平臺:一是TruUCAR ,用於生產即用型同種異體 CAR-T 細胞療法;二是SMART CART ,用於生產實體瘤細胞療法。這兩個平臺將使阿斯利康的現貨型細胞療法管線和實體瘤細胞療法管線得到進一步擴充。
阿斯利康近期對於比利時公司 EsoBiotec 的收購,則是爲了加碼體內細胞療法。
當前獲批的 CAR-T 療法都是體外細胞療法,成本很高,動輒上百萬元的治療費用一直是自體 CAR-T 商業化路上的攔路虎。體內細胞療法則是直接在患者體內編輯細胞,將生產流程簡化,周期短,有望大幅降低治療成本。
EsoBiotec 公司專注於開發體內細胞療法,優時比風投也是其投資方之一。其專有的ENaBL 平臺由第三代慢病毒載體生成,這種慢病毒載體經過修改,可對免疫細胞(例如 T 細胞)提供特異性,同時還能使載體逃避患者免疫系統的快速清除。
ENaBL 技術平臺可以實現單次靜脈注射、現貨型細胞治療,從而降低成本、改善患者體驗、消除免疫細胞耗竭的需要,並有潛力通過先進的慢病毒載體技術提高療效和安全性。
不難看出,阿斯利康看中的這幾家公司,它們的共性之處是都擁有核心的技術優勢,而且研究領域各有側重,可以形成協同效應,使阿斯利康在細胞療法領域實現從體外細胞療法到體內細胞療法,從血液癌症到實體瘤、自免的全方位佈局。
13 款細胞療法進入臨牀
實體瘤獨佔鰲頭
根據阿斯利康及其收購的子公司披露的最新管線信息,目前其有 13 款細胞療法管線在開展臨牀試驗,其中有 10 款都是通過收購或合作開發而來。
這些管線整體都處於 Ⅰ 期階段,適應症涵蓋實體瘤、血液腫瘤、自免疾病。其中,實體瘤管線最多,有 8 款。
阿斯利康收購 Neogene 公司所得的 TCR-T 產品管線中,有三款已進入臨牀(見下表),分別為 NT-112、NT-125、NT-175,它們都在開展針對實體瘤的 Ⅰ 期臨牀。
NT-112 是一款靶向 KRAS G12D 的 TCR-T 療法。KRAS G12D 突變在胰腺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等多種實體瘤中均有出現,全球還沒針對該靶點的藥物獲批。
阿斯利康正在 KRAS G21D 突變陽性的實體瘤中評估 NT-112 的安全性和初步抗腫瘤活性。在 KRAS G12D TCR-T 賽道,NT-112 處於第一梯隊。
NT-175 是一款靶向 P53- R175H 的 TCR-T。P53 突變是癌症中常見的一種突變類型,其中又以 p53-R175H 的突變發生率最高。P53- R175H 突變常見於結直腸癌、肺癌、乳腺癌等實體瘤。
Insight 數據庫顯示,全球針對 P53- R175H 的活躍管線只有 8 條,藥物形式主要是 TCR-T 和 TCR 蛋白藥。當前,進入臨牀的只有 3 個產品(見下圖),阿斯利康的 NT-175 是該賽道首個進入臨牀的產品,妥妥的 FIC。
亙喜給阿斯利康帶來的主要是 CAR-T 管線,包括單靶點 CAR-T、雙靶點 CAR-T。目前阿斯利康臨牀階段的細胞療法管線中,有 5 款來自亙喜。
其中,進度最快的是基於亙喜 FasTCAR 平臺開發的CD19×BCMA 雙靶點 CAR-T 產品 AZD0120(GC012F),正在開展臨牀的適應症不僅有多發性骨髓瘤,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重症肌無力自免疾病,是阿斯利康首個臨牀階段的自免細胞療法管線。
AZD0120 已在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數據。2024 年 EHA 上公佈的結果顯示,AZD0120 一線治療 MM 患者,總體緩解率(ORR)達到 100%,嚴格完全緩解(sCR)率為 95.5%,且所有劑量水平的所有治療患者(100%)均達到微小殘留病(MRD)陰性。進展順利的話,AZD0120 有望成為阿斯利康在細胞療法領域首個報上市的產品。
亙喜基於其 SMART CART 平臺開發的首款實體瘤 CAR-T 產品 GC506 也已進入臨牀,該藥靶向 CLDN18.2 ,正在國內開展研究者發起的針對胃癌的Ⅰ期研究。
最新收購的 EsoBiotec 公司,為阿斯利康帶來了 4 款體內細胞療法領域的管線。
其中,進度最快的是ESO-T01 ,它是一款靶向 BCMA 的體內 CAR-T 療法,擬開發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和自免疾病。EsoBiotec 正和普瑞金合作開發該藥,普瑞金已在國內啟動了一項研究者發起的針對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 Ⅰ 期臨牀。其它三款候選療法瞄準的則是實體瘤,均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
此外,阿斯利康還有四款實體瘤細胞療法臨牀管線,擬開發適應症包括前列腺癌、肝細胞癌、鱗狀非小細胞肺癌。
其中,AZD0754 是全球首個進入臨牀的 STEAP2 CAR-T。AZD7003(C-CAR031)由西比曼和阿斯利康在中國共同開發和商業化。
小 結
細胞療法是當前和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阿斯利康必然不會錯過。阿斯利康雖然進場晚,但已通過自研、併購與合作構建了豐富的細胞療法管線,從 CAR-T 到 TCR-T,從自體細胞療法到同種異體細胞療法、體內細胞療法,從血液瘤到實體瘤、自免疾病,無一落下。
在靶點選擇上,阿斯利康也有差異化策略,除了常見的 CD19、CLDN18.2、BCMA,也有佈局 TP53 R175 H、STEAP2、KRAS G12D 等一些競爭格局良好的靶點。
不過,這些產品整體還處於臨牀早期,最終潛力還是要拿數據説話。阿斯利康能否靠這些產品在細胞療法賽道奪得一席之地,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封面來源:企業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