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以宏海科技IPO為例,美的集團,給上游供應商壓款越來越狠

2025-04-02 06:55

今年3月初,有小紅書用户爆料,美的集團正在策劃一波裁員。其實對於美的集團的傳聞或者説謠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力場君還記得,在2022年5月一場關於美的高比例裁員的傳聞,也曾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方洪波都站出來澄清「完全是無中生有」。

今年3月初的又一波裁員裁員傳聞,尚未得到證實,單從以前年度財報數據來看,美的集團裁員大比例裁員傳聞,從來沒有變成過事實。相反,在2021年底員工總數為165799人,到2024年底已經增加到了198432人,淨增加了3萬多人;具體到2024年,相比上年末的198613人確實減少了不到兩百人,這處於正常範圍內,遠談不上批量裁員的問題。

更何況,美的集團發佈的2024年年報,數據相當不錯。正如美的董事會在年報的《致股東》部分所説:世界在變局中前行,挑戰接踵而至,面對複雜的內外部環境,美的以「全價值鏈運營提效,結構性增長升級」為經營重點,業績再創歷史新高。

從數據來看,2024年美的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44%、歸母淨利增長14.29%,綜合毛利率為26.42%,與上年度基本持平、較2022年增加了2個百分點。從這些數據也能看出來,裁員的壓力,是沒有的。從2024年初到現在,美的集團的股價表現也很強勁,這恐怕也不是一家有經營壓力和大面積裁員壓力的公司,應有的表現吧。

但與此同時,美的集團給它的上游供應商的資金壓款壓力,是有的,而且越來越狠。

儘管此前中央財辦還專門提到,央企國企要繼續帶頭發揮清欠作用,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應付快付、應付盡付」;要健全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強化失信懲戒,推動落實解決賬款拖欠問題長效機制。但是這對於美的集團這類大型民企,恐難有實際的約束力。

數據顯示,在2024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不到10%的同時,美的集團的應付款項余額,則從上年末的942.38億元增加到當年末的1187.74億元,大增了240多億元、增幅超過四分之一。

不難形象,美的集團的供應商當年,包含了大量零配件、機加工業務的中小民營企業,對着這個羣體來説,資金壓力也是越來越重了。

以正在申請在北交所上市的宏海科技(831075.NQ)為代表,財務數據顯示美的集團一直都是該公司的第一大客户、2024上半年銷售佔比約高達50%。截止到2024年9月末,宏海科技應收賬款余額高達9731.7萬元,相當於流動資產的45%左右,是賬面貨幣資金的4倍。

還有正在申請在北交所上市的兢強科技(874111.BJ),第一大客户也是美的集團,2024年末應收款項更是高達5.33億元,相當於貨幣資金余額的7倍多,與這家公司的淨資產都基本相當了。

給上游供應商壓款,對於美的集團來説,無疑是獲取免費流動資金的最好方式了,這是否與美的集團自身資金鍊狀況有關呢?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末美的集團賬面貨幣資金超過1400億元,較2023年末的816億元大幅增加,資金儲備更加充沛了。

但也有一些細節數據值得關注,比如債務結構中,長期借款從上年末的461億元下降到當年末的105億元,但短期貸款從88億元猛增到310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也從145億元增加到397億元。

這些數據體現出美的集團的有息負債總額是增長的,而且期限結構是從長到短的變化,相應的償債壓力就給到2025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