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暢捷通24年財報淺談:一直在「擊球區」,等一聲「哨響」

2025-04-01 00:00

別家還在討論SaaS寒冬何時過去,暢捷通已率先步入春天。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4年暢捷通扣非淨利潤轉正+現金流大幅改善,小微財税SaaS商業模式盈利可持續性得到驗證。

跨過盈利的拐點,往后盡春色

報告期內,暢捷通實現淨利潤3346萬元,同比增長111%。經營性現金淨流入9130萬元,對比上年淨流出4205萬元現金流顯著改善。

為什麼大家如此關心breakeven point?因為它關係着商業模式的證實或者證偽。對於小微企業SaaS尤其如此,很多人覺得小微企業的LTV(客户終身價值)覆蓋不了CAC(客户獲取成本),暢捷通打破了小微企業SaaS盈利難的魔咒。

如同大家理想中的SaaS模型一樣,用户規模突破臨界點后,前期研發形成的成熟產品矩陣驅動規模效應釋放,持續推動降本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暢捷通依靠極高的經營效率和持續的研發投入和轉化,率先走到了這一步。如在報告期內,暢捷通運用低/零代碼能力,推出「行業化營銷—行業化體驗—行業化交付」的運營過程提升客户轉化率,不斷提升標準化產品的靈活擴展能力,提高交付質量和交付效率等。

最近在看一本舊書《Salesforce傳奇》,恰好這本書的序是王文京寫的。王總寫的一段話很有道理:「任何商業模式或範式的進化,儘管形態萬千,但底層邏輯都是一樣的:客户與用户價值的增加、廠商與產業效率的提升、社會價值的增多。」或許正是因為直擊本源,暢捷通才能率先把模式跑通,從CRM到SaaS對用户而言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由買到租的轉變,而是SaaS模式給用户帶來了新的價值,比如能夠依據組織的擴張/縮減按需使用應用服務。從這個角度看,增長性十足的小微企業恰恰是最需要SaaS的。

港股財税SaaS企業盈利分化

暢捷通24年的業績表現領先行業,對比之下很多SaaS企業的盈利仍遙遙無期。這里和金蝶做個對比,金蝶也快走到了盈利的邊緣,此前管理層曾預計將在25年實現盈利。

和金蝶做個對比。

收入:暢捷通收入增長較快,總營收24年同比增長20%,雲訂閲24年同比增長34%;金蝶總營收24年同比增長10.2%,雲業務同比增長13.4%;

雲收入佔比:24年金蝶雲服務收入佔比81.6%,暢捷通早在21年雲服務收入佔比就達到了86%,近年還在持續攀升,因為佔比已經非常高了,所以2022年開始就換了口徑,改提更加細分的雲訂閲收入。2022H1公司雲訂閲收入佔比為53%,2024年已大幅提升至近70%。

淨利:暢捷通淨利潤3346萬元,同比增長111%,扣非淨利潤轉正,同比改善9802萬元;金蝶歸屬母公司股東淨虧損1.42億。

小微用户數:暢捷通累計雲付費用户77.5萬;金蝶披露的雲星辰+精鬥雲是43.5萬;

毛利率:暢捷通毛利率72%,金蝶65.1%。

顯著低估

暢捷通當前PS僅為2.3X,金蝶國際PS為6.8X,税友股份的PS為9.4X,美股Intuit的PS為11.7X,截至2024年6月,港股SaaS板塊平均市銷率約為4.2X。暢捷通的估值屬於一眼低估的地步。

此外,暢捷通本身現金資產佔比不低,根據2024年年報,總資產16.95億元,其中現金資產12.59億元,總負債7.91億元,其中大部分都是應屬賬款。從市值中1:1扣除掉現金資產的部分,剩余部分對應業務的估值更是低得驚人。

不過港股這樣明顯低估的例子不在少數,此前預私有化,市值比不上公司持有的其中一處物業的利福中國,業務接近估值遠低於愛爾眼科的朝聚眼科,估值遠低於安踏、李寧的361度……

可以期待暢捷通價值重估的那一天,沒準是不久后,沒準得等H股全流通,沒準得等再發幾次業績增長的財報一鼓作氣戴維斯雙擊……誰能預料得準呢。但作為一個安全邊際愛好者,超低估+成長的暢捷通對我而言一直是在擊球區里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