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山高控股財報亮眼,綠電+算力雙賽道協同,值得關注

2025-03-31 18:17

一、財報數據亮眼:盈利與資產質量雙升,戰略轉型成效顯著

3月27日盤后,山高控股發佈去年財報,2024年山高控股實現收入55.81億元,同比增長11.66%;淨利潤6.93億元,同比大增39.92%。盈利增速顯著高於收入增速,説明公司通過優化業務結構大幅提升了經營效率。

截至2024年底,公司總資產達661.7億元,其中新興產業投資資產佔比78.6%(約520.1億元),核心聚焦新能源、新基建等高增長領域。這一比例較轉型初期(2021年)大幅提升,印證了公司從傳統金融投資向戰略新興產業的徹底轉型。

公司手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43.08億元,充足的現金儲備為后續擴張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二、投資價值核心:新能源+算力雙賽道協同,打造「綠電算力」生態圈

1. 新能源:政策紅利+資源卡位,業績確定性高

子公司山高新能源2024年累計獲取風電、光伏指標超4吉瓦,其中在山東省連續兩年中標集中式風電項目(合計超730兆瓦),並拿下省內175兆瓦分佈式風電指標。這種優勢源於國資股東山東高速集團的政府資源和土地協調能力。

通過烏蘭察布「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公司實現新能源發電與算力中心用電的閉環,既降低限電風險,又提升綠電溢價收益

2. 算力:AI浪潮下的核心基礎設施,世紀互聯華麗轉身

2023年入股世紀互聯VENT.US)后,山高控股通過耐心資本注入、產業協同賦能,整合綠電資源,幫助其進入業務發展的快速通道2024年,世紀互聯數據中心上架率和預簽約率大幅提升,AI服務器訂單增長140%,股價更是走出了半年漲幅超5倍的大陽線

依託山高新能源的綠電供應,世紀互聯數據中心PUE(能耗效率)低至1.15,顯著優於行業平均1.35,成為AI算力需求的優先選擇。

3. 協同效應釋放:1+1>2的商業模式

「綠電+算力」模式不僅降低數據中心運營成本,還通過「電算一體化」形成獨特競爭力。例如,烏蘭察布項目已實現政府協議簽署、客户預簽約與工程建設同步推進,未來可規模化複製到其他區域。

三、稀缺性:國資背景+成長賽道,市場難覓替代標的

國資股東保駕護航,作為山東高速集團(世界500強)唯一的境外產業投資平臺,山高控股在資源獲取、政策支持、融資成本上具備天然優勢。例如,山高新能源的風電指標、世紀互聯的「東數西算」節點土地儲備

山高控股的資產組合兼具「穩」與「進」。從穩定性上來説,新能源電站運營提供穩定現金流(山高新能源裝機容量4.7GW),且享受綠電溢價政策。

就成長性而言,算力板塊受益於AI爆發,世紀互聯機櫃數達8.3萬架,位居國內第三方IDC前五。

同時還具有隱蔽資產價值,子公司山高新能源(1250.HK)和世紀互聯(VNET.US)市值尚未完全反映協同潛力,母公司持股價值存在重估空間。

而且作為ESG標杆,可以吸引長期資金。公司獲惠譽ESG評級「2級」(行業領先),2024年發行9億美元永續債獲45億美元超額認購。全球資本對綠色資產的偏好,進一步提升了山高控股的融資能力和估值溢價。

四、納入港股通后的市場表現:流動性提升,資金關注度升溫

2024年3月山高控股納入港股通后,流動性得到極大改善,日均成交額顯著提升,2024年股價振幅達51.24%。

南向資金持續買入,截止2025年3月南向資金持股比例升至1.14%,且機構持倉成本(約5.8港元/股)接近當前股價,這也是公司股價的有力支撐位。

對比純新能源或算力公司,山高控股當前估值仍被低估。其資產組合兼具穩定現金流(新能源)和高成長性(算力),這種「雙重屬性」在港股市場稀缺,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五、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需要關注的幾個點

政策與產業周期共振,新能源方面,中國「雙碳」目標推動綠電需求長期增長。算力方面,AI大模型訓練催生算力基建爆發,預計2025年中國IDC市場規模達6400億元。

業績增長可預見性強,烏蘭察布項目將於2025年投產,預計貢獻年收入超10億元;世紀互聯AI服務器訂單充足,未來兩年利潤增速有望保持30%以上。

國資背景提供下行保護(資產負債率低、現金流充足),而算力業務提供上行彈性(AI需求爆發),兼具防禦性與進攻性,適合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

山高控股通過「國資賦能+產業協同」,在新能源與算力領域構建了難以複製的商業模式。2024年財報驗證了其戰略轉型的成功,而AI與能源革命的雙重浪潮將打開長期成長空間。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這隻兼具「穩健現金流」與「高成長潛力」的稀缺標的,值得加入自選股並持續跟蹤。

(轉自:郭二俠説財)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