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31 14:44
「尊敬的投資者,公司已成立專項工作專班內部自查,積極配合國家郵政局調查,優化查驗流程,確保合規整改到位。」
「尊敬的投資者,公司已成立專項工作專班內部自查,積極配合國家郵政局調查,優化查驗流程,確保合規整改到位。」
近日,面對國家郵政局因加盟商安全漏洞立案調查的監管風暴,韻達股份(002120.SZ)在互動平臺作出如上回應。
在此之前,3月19日,國家郵政局因韻達快遞加盟商安全漏洞導致詐騙宣傳品流入寄遞渠道、受害人損失慘重,已對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立案調查。
這場突如其來的監管風波,不僅讓韻達股份市值急轉直下,也將這家快遞巨頭置於聚光燈下:四年間業務量從184億件到169億件(2024年前三季度)的起伏,單票收入從2.55元跌至1.95元的利潤博弈,加盟網點擴張至9.4萬卻頻陷失控泥潭,以及中通、順豐夾擊下的「老三危機」——韻達如何在規模與合規、增長與盈利的蹺蹺板上找到平衡?
監管風暴:罰單與約談密集來襲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韻達因末端管理問題多次陷入監管漩渦,從國家郵政局到地方郵管部門的罰單與約談接踵而至。
2024年4月2日: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因「快遞盲盒」事件約談韻達總部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浙江義烏韻達北苑網點被曝光將客户退件當作「盲盒」打包出售,違反寄遞安全規定。監管部門責令韻達嚴肅整改並配合調查。韻達事后迴應稱將嚴格落實對加盟網絡的統一管理責任。
2024年5月17日:湖北隨州市郵管局罰款韻達快遞物流有限公司6000元,原因是未按規定報送實名收寄信息。這反映出韻達部分網點在寄件實名制落實上存在漏洞。
2024年10月8日:湖南永州市郵管局對東安縣韻達快運公司作出罰款2萬元的處罰決定,因其開辦快遞末端網點未按規定備案。網點私自營業不報批,暴露加盟商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2024年10月:黑龍江齊齊哈爾富鑫祿貨運代理公司(韻達加盟商)因虛假錄入寄件人實名信息,被當地郵政管理部門罰款7000元。實名制造假違反快遞安全「三項制度」,亦説明末端網點的合規意識不足。
2024年11月:上海市郵政管理局約談韻達速遞公司,原因是其違規攬收涉詐騙快件且未及時錄入實名信息。上海郵管部門要求韻達立即對全網各網點開展自查整頓,堵住安全管理漏洞。
2025年3月19日:國家郵政局發佈通告,因韻達部分加盟企業對協議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導致涉詐騙宣傳品流入寄遞渠道,造成重大財產損失,依法對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立案調查。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對韻達進行立案查處。韻達當晚公告稱高度重視,已成立專項工作組內部自查整改,配合監管調查。
可以看出,寄遞安全和合規管理已成為韻達運營中的高頻痛點。監管部門關注的焦點包括:快件實名制落實不到位、違規處理退件(盲盒亂象)、違規收寄禁限寄物品(如煙花爆竹、涉詐物品)等,這些問題大多直指加盟網點的管理失控。
例如,2024年國家郵政局開展寄遞安全專項整治,就明確要求各快遞企業強化實名收寄、收寄驗視、過機安檢三項制度,尤其要規範對協議客户和加盟網點的安全管理。頻繁的約談和處罰説明韻達在這些制度的執行上仍有欠缺。
值得注意的是,韻達並非行業個例,通達系加盟快遞在末端管理上普遍存在類似隱患。但作為行業頭部之一,韻達受到的關注和壓力更大。監管風暴倒逼企業完善內控:韻達已表示將強化對加盟網點的培訓和管控,加大違規懲戒力度,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未來能否平衡網絡擴張與合規管理,將直接影響韻達的聲譽和運營穩健性。
加盟版圖:網絡擴張與成本優勢
韻達的經營模式以「大加盟+自營樞紐」著稱。公司總部自營全國核心轉運中心和干線運輸,而末端網點全部採取加盟制。這一模式下,韻達得以用較輕的資產快速織就龐大的網絡版圖。
截至2021年底,韻達在全國設有76個自營轉運中心,加盟商3893家,末端網點及門店32274個;網絡覆蓋除青海玉樹、果洛和海南三沙外的所有地級市。到2024年6月,一級加盟商數量擴張到4884家,末端網點(含快遞驛站等)激增至9.4萬余個。可以説,在「神經末梢」延展方面,加盟制賦予了韻達高速擴張的能力。
加盟模式的成本優勢亦十分明顯。網點由加盟商投資運營,大大降低了總部資本開支和用工成本。韻達多年來單票成本持續下降,成為行業最低成本的快遞公司之一。
據公司透露,其運輸干線和中轉環節自動化程度高、產能利用率有提升空間,未來核心運營成本仍有下降余地。同時,公司通過集包倉、末端驛站等創新模式分攤末端成本,進一步壓低了每票快件的派送費用。低成本結構使韻達在價格戰中更具抗壓能力,某種程度上「以價換量」成為可能。
然而,加盟模式亦埋下潛在風險。首先是對終端服務質量的管控難題。加盟商各自為戰,服務水平良莠不齊,曾出現部分地區網點運營不善而關閉的情況。2022年上半年韻達全國網點數量驟減約2500家(從上一年末的32274降至29844個),一些地區包裹積壓、派送延誤,暴露出總部對加盟網點管控不足的短板。
其次,加盟商為追求效益可能在安全和規範上打折扣,增加了合規風險(后文詳述)。再次,「以罰代管」的管理方式飽受詬病:有業內人士指出韻達對加盟網點主要靠罰款約束,層層加碼,最終可能激化末端員工的不滿。這些問題若處理不當,都可能反噬韻達的品牌聲譽和服務口碑。
總的來看,加盟制幫助韻達以較低成本鋪就了下沉市場的密集網絡,在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具有廣泛覆蓋。這也是韻達在價格戰中存活並躋身行業前三的關鍵。但如何在「人海戰術」的網絡中加強精細化管理,既保持成本優勢又提升服務質量,是韻達模式面臨的考驗。正如業內評價所言:「加盟模式有利有弊,規模擴張的同時,管理的韁繩不能放松」。
安全事件:詐騙快件與「盲盒」的警示
除了官方處罰,韻達近年還捲入多起備受公眾關注的安全事件,對企業形象造成衝擊。其中「涉詐快遞」和「快遞盲盒」兩類事件尤為典型,凸顯快遞末端在防範違法犯罪方面的薄弱環節。
首先是詐騙快件事件。2024年以來,多地曝出不法分子利用快遞寄送詐騙物品的案例。例如,一些不良商家寄出所謂「中獎禮品」,內含二維碼誘導收件人掃碼付款,實施網絡詐騙。在上海約談事件中,韻達網點違規攬收此類詐騙包裹且未登記實名,導致受害人財產損失。
國家郵政局披露的2025年3月案件中,更有韻達加盟商為詐騙團伙寄送宣傳單張,充當了詐騙「幫兇」。這些事件説明部分基層網點安全意識淡薄,「有單就收」而不審查寄件內容,一定程度上縱容了犯罪分子利用快遞渠道作案。
其次是「快遞盲盒」亂象。所謂盲盒,在此是指未能成功配送、應退回發貨方卻被網點私下攔截出售的快件。2024年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義烏韻達北苑網點大批量售賣退件盲盒的行為:快遞退件本應返還商家,但網點從「內部渠道」截留下來,以每斤幾元的低價打包賣給二手商販,再由后者當作「驚喜盲盒」在網絡平臺公開出售。
節目報道該違規行為涉嫌違法,引發社會譁然。監管部門隨即介入調查,涉事網點被責令關停整頓。快遞盲盒看似「小打小鬧」,卻暴露出末端網點管理的灰色地帶:寄遞流程缺乏透明監督,個別加盟商爲了私利鋌而走險,侵害用户權益和信息安全。
再次是信息安全問題。快遞面單含有寄收件人姓名、電話、地址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可能導致騷擾甚至詐騙。按照法規要求,各快遞公司應推廣「隱私面單」等技術,對用户信息做部分隱藏處理。然而南都媒體調查發現,韻達等多家快遞的部分包裹面單上,收寄人姓名、手機號仍未做掩碼處理。
此外,第三方打印系統的使用增加了數據泄露隱患——有加盟網點為節約成本,採用未經備案的外部系統打印will打印面單,造成客户信息在非官方渠道存儲,風險難控。曾有傳聞稱國內快遞行業出現數十億條用户信息數據泄漏並在黑市交易,雖未證實具體源頭,但也給包括韻達在內的快遞企業敲響警鍾。
韻達在安全管理上暴露出的漏洞,與其加盟模式有一定關聯。末端網點作為獨立覈算主體,有時會鋌而走險獲取額外利益(如倒賣退件、接收違規寄件),或者為圖省事放松安全審查(如實名制走過場)。
這些行為既損害消費者權益,也給公司招致監管處罰和負面輿論。在「寄遞安全無小事」的高壓態勢下,韻達已承諾加強對加盟網點的培訓和監督,例如完善快件安檢和收寄驗視流程、提高員工識別違禁物品的能力等。如何將安全制度層層落實到最末端,使每一票快件都合法合規、安全可控,是韻達亟需補上的一課。
財務數據:業績起伏與單票之謎
拉長時間線來看,韻達股份自2021年至今的財務數據呈現「先揚后抑,再趨回升」的態勢。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417.29億元,同比增長24.56%;歸屬淨利潤14.77億元,同比增長5.15%。這一年快遞業務量高達184.02億件,猛增30.10%,市場份額16.99%穩居行業第二。高增長背后,是電商快遞需求旺盛疊加公司積極擴張網絡帶來的紅利。
2022年,韻達股份營收增長13.65%至474.34億元,增速不及上年;淨利潤僅微增1.62%達14.83億元。快遞業務量反而下降到176.09億票,同比下滑4.31%,市場份額降至15.92%。
營收雖增但業務量下滑,意味着單票收入大幅提高——據年報披露,2022年韻達單票收入約2.55元,同比提升逾19%。單票收入攀升一方面因為行業「價格戰」暫歇,公司調整客户結構提高了單件收費,但過高依賴提價來增收也埋下隱憂。
2023年韻達業績出現「增利不增收」現象。全年營業收入下降5.17%至449.83億元,但歸母淨利潤逆勢增長9.58%達到16.25億元。利潤改善主要源於降本增效:在成本端,公司通過數字化優化路由、提升車輛裝載率、人效提升等措施,使單位運營成本下降。前三季度韻達營收同比下滑6.84%,但淨利潤同比大增56.05%至11.64億元。
毛利率方面,激烈競爭令通達系快遞公司毛利率跌破10%,同期順豐毛利率約14%居首。到了2023年底,韻達快遞量被圓通反超,全年市場份額降至14.28%,排名滑落為行業老三。
2024年前三季度韻達業務量強勁反彈,營收355.09億元,同比增長8.14%;淨利潤14.08億元,同比大增20.93%。業務量累計完成169.43億件,同比猛增27.7%。這一方面是因為上年同期基數較低,另一方面反映出價格戰捲土重來——雖量增,但單票收入持續走低,2024年第三季度單票收入僅約2.02元,同比下降11.01%。低單價換量使韻達總收入增幅落后於件量增幅。不過,公司淨利保持兩位數增長,表明降本舉措部分抵消了單票價格下滑的影響。
財務數據折射出韻達近年來戰略的抉擇:是要規模,還是要效益?2021年以前行業野蠻生長期,韻達憑藉低價策略搶佔份額;2022-2023年在價格戰后遺症下調整結構、修復利潤;2024年又面臨捲土重來的價格競爭壓力。在營收與利潤此消彼長的蹺蹺板中,韻達的單票謎題仍在持續:如何在保障利潤率的同時穩住業務規模增長。
二級市場方面,自2020年6月股價出現階段性高點(29.18元/股)以來,韻達股份即進入下行空間,截至目前,累計跌幅達71.98%,市值蒸發超過640億元。
行業競局:老三之位與對手角力
放眼整個快遞行業,韻達股份所處的市場環境這幾年也發生了顯著變化。一超多強的格局更加明朗:順豐一騎絕塵,中通穩坐頭把交椅,通達系內部座次重排,而新玩家極兔等來勢洶洶。韻達在行業中的相對位置可以從財務和業務數據中略窺一二。
首先看業務規模。2019年前后,「三通一達」中韻達業務量一度僅次於中通,穩居行業第二。但2022年起份額下滑,被圓通步步逼近並反超。圓通速遞2022年業務量達到174.79億件,同比增長5.7%,歸母淨利潤高達39.20億元,暴增86%。
反觀韻達當年業務量176.09億件(-4.3%),淨利14.83億元(+1.6%)。圓通憑藉數字化轉型和精細管理,實現利潤大幅躍升,把韻達遠遠拋在身后。2023年圓通全年業務量繼續增長,而韻達業務量不及圓通,市場份額降至14.28%,排名跌至老三。曾經的老二寶座易主,這對韻達是警醒也是壓力。
老對手中通快遞則一路領跑民營快遞。中通2022年完成收入353.77億元,同比增長16.3%;調整后淨利潤達68.06億元,同比增長37.6%。其淨利規模是同期韻達的4倍有余。中通堅持「不送虧本件」,在價格戰中保持了行業最優的利潤率和現金流。
這使得中通有充足資金投入轉運中心、自動化設備和干線運力的擴張,形成正循環。2024年前三季度,中通市佔率繼續擴大,而韻達儘管業務量增速領先行業平均,但與中通的差距仍難以縮小。
另一重量級選手順豐控股走的是高端差異化路線。順豐聚焦時效快遞、商務件和綜合物流服務,單票收入遠高於通達系。2024年1-9月順豐實現營收2068.61億元,佔A股5家快遞公司總收入的58.5%,規模約為第二名圓通的4.19倍。同期順豐歸母淨利潤76.17億元,同比增21.6%,利潤體量甚至超過通達系三家(圓通+韻達+申通)之和。
順豐以不到行業1/4的件量貢獻了過半營收,憑藉差異化市場定位取得了遠超同行的盈利水平。對於韻達而言,順豐樹立了一個「利潤優先、服務致勝」的範本,提供了另一種思路。
在通達系內部,申通快遞近年來后來居上。申通2021年業務量僅相當於韻達的一半,但通過引入阿里戰投、深化加盟改革等舉措實現快速反彈。2023年申通業務量同比大增,市佔率逼近韻達,與韻達差距由2021年的一半縮小到僅14.5億件。2024年這一差距進一步收窄至11億件。若韻達不能穩住陣腳,不排除老三位置將被申通取代的可能。
此外,新晉入局者極兔速遞(J&T)以「價格屠夫」姿態在下沉市場攻城略地,也給傳統通達繫帶來衝擊。極兔依靠資本力量迅速擴張,在2021-2022年行業價格戰中推波助瀾。據報道,韻達2022年業務量下滑部分原因即是極兔搶單所致。面對外有極兔、內有申通的雙重夾擊,韻達所處競爭環境愈發嚴峻。
整體來看,快遞行業已由高速增長轉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價格戰令全行業單票收入承壓,但頭部公司分化明顯:有的憑規模和成本取勝(如中通、圓通),有的靠服務溢價取勝(如順豐),而韻達目前處於兩者之間的尷尬位置。
一方面,它缺乏中通那樣的利潤轉化能力,2024年前三季淨利率只有約4%,顯著低於圓通的5.9%;另一方面,在服務品質和品牌形象上,又難以匹敵順豐的高端定位。韻達管理層近年來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提出「有質量增長」,嘗試通過提升服務和精細管理來擺脫純拼量的老路。
展望未來,韻達能否在規模和質量兩個維度實現平衡,將決定其在快遞江湖的座次。如果繼續一味以價搶量,短期或能保住份額,但長期盈利難有起色,網點生態也承壓;若轉向提升服務提高單票收益,又須防止客户流失被對手趁虛而入。這正是當前韻達戰略所面臨的兩難。
所幸的是,快遞市場依然廣闊,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2.0%,「蛋糕」在做大。留給韻達的機會還有,但留給韻達犯錯的空間卻越來越小。在激烈競逐中站穩腳跟、行穩致遠,考驗着這家老牌快遞企業的智慧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