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持續升溫!年內超30家企業披露相關計劃

2025-03-31 09:22

《科創板日報》3月31日訊(記者 黃修眉) 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持續升溫。

財聯社星礦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30日,已有超30家A股企業披露擬港股IPO,其中包括納芯微、天岳先進、傑華特等六家科創板公司。

在業內看來,越來越多的A股企業赴港上市,在於港股市場流動性強,能以較低成本獲取大規模資金,用於戰略擴張、技術研發等,為企業長遠發展儲備力量。

image

「A+H」 「A轉H」等方式涌現

財聯社星礦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超30家A股企業披露了赴港上市的計劃或已提交申請。

其中,3月26日,半導體芯片研發商納芯微公告稱,為進一步提高公司綜合競爭力,深入推進該公司國際化戰略,同時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本市場、多元化融資渠道,該公司擬在港股IPO。

納芯微因此成為今年以來,繼天岳先進、傑華特、和輝光電、峰岹科技、邁威生物之后,又一家謀求港股上市的科創板公司。

A股其他板塊通過「A+H」方式擬港股上市的企業亦不在少數。今年年初,寧德時代、中偉股份、先導智能等鋰電A股企業紛紛披露赴港上市計劃,引發市場關注。

業內普遍認為,在鋰電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赴港上市步伐加快,反映出企業對資金的迫切需求與推進全球化發展的戰略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A+H」外,不少曾擬在A股上市的企業紛紛「轉道」港股。

其中,曾於2022年擬在深交所上市的新茶飲蜜雪冰城母公司蜜雪集團於今年3月3日正式在港股上市,募資淨額32.91億元,成為港股市場今年開年最大IPO。

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亦曾於2022年擬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2023年2月,老鄉雞上交所主板IPO申請再次獲受理,但該公司此后主動撤回申請,並於今年初宣佈「轉戰」港股IPO。

曾在2019年和2022年兩度闖關A股IPO未果的珠寶品牌周六福,也於今年2月28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申請,第五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刺。

對於多家A股企業擬赴港上市這一現象,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港股市場制度靈活,上市程序相對便捷,上市時間周期短,可為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渠道和方式,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

不少企業融資需求在於進入發展關鍵期

《科創板日報》記者綜合上述企業相關公告發現,增強公司在境外融資能力、擴大公司產能及研發創新能力、推進全球化戰略佈局,成為A股企業赴港上市的主要原因。

而不少企業上述需求的背后,是其所在行業快速發展,不少企業經營已進入階段性關鍵時期。

其中,今年以來,隨着DeepSeek大模型的算力需求引爆市場,背后算力「賣鏟人」紫光股份宣佈擬港股上市。

國際諮詢公司IDC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在中國以太網交換機、企業網交換機、園區交換機市場,紫光股份分別以34.8%、36.5%、41.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在國內市場份額趨於飽和的情況下,紫光股份開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但在此之前,紫光股份自1999年首發上市后,僅在2016年進行過一次220億元的定增融資。此后該公司相繼於2020年4月、2023年5月推出120億元規模的定增計劃,均未能如期實施。

面對近年來半導體行業快速回暖發展,同樣謀求港股上市的半導體存儲器龍頭江波龍亦面臨發展關鍵期。

灼識諮詢資料顯示,以存儲產品的收入計,江波龍是2023年全球第二大獨立存儲器廠商及中國最大獨立存儲器廠商。

江波龍於3月20日晚披露公告稱,擬港股IPO募資金額擬用於擴大公司整體產能,增強公司內部生產能力,增強公司在關鍵領域的獨立研發及創新能力,包括存儲器及主控芯片設計、固件設計、封裝基板設計及測試技術等。

與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合稱為「果鏈三巨頭」的藍思科技於3月12日披露公告擬港股IPO。過去十幾年,藍思科技依靠蘋果公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其業務與營收也多依賴於這一「超級客户」。

近年來,藍思科技亦在積極推動業務的多元化轉型,向新能源汽車、智能可穿戴設備和光伏新能源等高增長領域。

面對當下不少行業發生的深刻變革,企業及時融資能助力其快速抓住行業風口,並儘早佔領市場、搶佔先機。因此擁有融資便利的港股市場備受企業青睞。」努曼陀羅商業戰略諮詢商業顧問、企業戰略專家霍虹屹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港股融資機制強調市場化與靈活性,允許‘先舊后新’等配售方式,企業可以在資本窗口期迅速完成融資。對於企業而言,港股提供了更高的資本運作自由度,可以在無需繁複審批的前提下,快速執行配售、增發等動作,在市場環境波動時保有主動權。」霍虹屹表示。

霍虹屹亦表示,隨着新「國九條」「併購六條」等政策的實施,A股資本市場正經歷着一系列的深刻變革,註冊制改革、定增定價機制優化等,都讓A股朝着更市場化的方向邁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