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巴菲特的空白日程:只寫了「理發」兩個字

2025-03-30 21:46

來源:投資家

芒格在2016年每日期刊股東會講話中,芒格講述了好機會的稀缺性,還談到了多模型/多學科思維,還談到了巴菲特的「空白清單」,智者經常都是舉重若輕,這里摘出以下幾點進行展開。

一、好的投資機會可遇不可求

好的投資機會就是這樣,可遇而不可求。好機會不是天天有。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屬於他自己的那兩三個好機會。關鍵在於,當機會到來時,你自己能不能抓住。

這句話中的「可遇不可求」、「兩三個好機會」是我們需要引起注意的,對於做參與股票投資的人而言,認識到「好機會可遇不可求」並且稀少的重要意義在於:這能夠讓我們規避輕舉妄動風險。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機會到來時,能不能抓住」,我們所在的絕大部分努力,都是爲了抓住那麼一兩次機會。

如果認識到這些,也就不會害怕錯過了,不害怕錯過,則更有可能不會在高價格買入,也更有可能避免因為高價買入帶來的恐慌,同樣,也更能免疫股票推薦羣里的那些鬼話。當然,認識到和做到之間往往有很長很長的距離。

二、建立多模型的思維方式

我們需要掌握多個模型,同時使用多個模型來分析問題。只有採用多模型的思維方式,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顯示。特別是做投資,投資者的涉獵範圍非常廣,做投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的思維常常都是模型化的,只是有時候我們自己沒有認識到而已。模型的建立跟我們獲得的教育相關,也和我們的經歷相關,思維建模的最重要的方式是歸納總結,很多模型都是來自於對人類社會經驗、大自然經驗的觀察和參悟。

另外,我們常常看到説投資是一件很容易的説法,對此最好的態度就是不要信,越覺得容易,就越容易栽跟頭。這讓我想起了北齊的高澄,在朝堂上多麼牛逼哄哄,還大罵皇帝「狗腳朕」,以及「陛下何故造反」云云,結果臨近登基做皇帝時候...被廚子砍死了。

三、整合多模型、多學科,是爲了保護自己

我們應該先靠專業化思維解決生計問題,然后再憑藉學科思維正確地認清現實。整合各學科的只是,是爲了保護自己。否則,在生活中,你只會修腳,遇到了別的事情,就兩眼一抹黑了。

芒格這里教我們要協調好「學得專」和「學得廣」之間的關係。專業化是商品經濟的必然要求,比較優勢理論,別人需要你的東西,有時候不是因為他不能自己做,而是因為別人時間有限,他們有自己的工作;我們自己同樣如此,不可能什麼事情都做吧,既學種莊稼、又學做衣服、又學造電視、又學造車,雖然都能學會,但是全部做,那不得累死個人,還可能一事無成。

我們整合多模型思維、避免「鐵錘人傾向」,不是爲了別的什麼東西,就在於保護自己,讓自己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人類社會的很多行為都是如此,就像古今一些位高權重者,抓住權力不放,很多時候不是爲了公共或國家利益,往往是害怕失去權力后自己玩完了。

四、巴菲特有很多時間思考

沃倫和我説的一模一樣。他掌管着一個商業帝國,但是,你去翻翻他的日程表,你會發現,今天的日程是一片空白,只寫了「理發」兩個字。「哦,今天要辦的事是理發」,正因為如此,沃倫才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商業奇蹟之一,他有很多時間可以用來思考。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會感覺自己很忙,把整天的日程表安排得十分詳盡,而且有時候,還會因為沒什麼事情可做而深感焦慮。當然,有時候我們作為僱員,不得不去做事情,否則容易被解僱。觸發和利用普通人的「焦慮」是一種社會運行機制。

但是對於自己的日常自由時間,有時候我們也安排得滿滿當當的,或者被迫安排成那樣,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個小時。沒有充分的時間思考,自然就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社會的很多發明都是「有閒」的人做出的,如果整天忙忙碌碌,怎麼可能有現代社會這麼多精巧玩意兒。

五、在有些環境,誰進去了都會恐懼

在有些環境中,誰進去了都會產生恐懼,所以我總是讓自己遠離那樣的環境。我的兒子菲利普也來到了現場。我兒子年輕的時候説過一句話,他説:「玩懸掛式滑翔翼,第一次沒成功,就沒有第二次了」。

這句話告訴我們,控制自己的恐懼有時候是個偽命題,恐懼雖然是主觀的,但是造成恐懼的條件卻是客觀的,客觀的條件我們無法控制。既然某種環境本身就能夠帶來恐懼,那麼控制恐懼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首要的不是讓自己不恐懼,而是讓自己遠離讓我們產生恐懼的環境。當然,這句話也要分情況而定,得區分是客觀上令人恐懼,還是主觀上令人恐懼,比如當衆演個講而已,不是什麼令人恐懼的事情,只是讓特定的人產生恐懼,這就是能夠克服的。

在投資領域,普通人最好要少點冒險精神,我們可不是那些身價上億的有錢人,我們的風險承受能力非常有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