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9 10:01
報告標題:《臨牀前收入快速恢復,整體項目數穩步提升——藥明生物(2269.HK)2024年年報點評》報告發布日期:2025年3月26日分析師:王明瑞(執業證書編號:S0930520080004)分析師:葉思奧(執業證書編號:S0930523050003)
【光大醫藥&海外】港股醫藥:關注低估值高成長投資機會,建議積極增加板塊配置
【光大醫藥&海外】藥明康德(A+H):TIDES業務高速增長,在手訂單再創新高
【光大醫藥&海外】金斯瑞生物:細胞治療業務解除合併報表,其余業務有望保持增長態勢
【光大醫藥&海外】微創醫療:聚焦業務,虧損如期大幅收窄
【光大醫藥&海外】固生堂:智能賦能中醫診療,名醫「AI分身」值得期待
【光大海外&醫藥】模型平權下的AI醫療大時代,梳理海內外AI+醫療投資機會
要點
事件:
公司發佈2024年業績公告,實現收入186.75億元(YOY+9.6%);實現歸母淨利潤33.56億元(YOY-1.3%);實現經調整純利54.0億元(YOY+9.0%);其中非新冠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1%至約186.8億元;業績略低於我們此前預期。
點評:臨牀前業務恢復強勁,整體項目數持續增加。24年公司實現臨牀前服務收入70.62億元(YOY+30.7%),遠高於公司整體收入增速,凸顯了公司前端技術平臺的強大競爭力。公司新增項目數151個,其中臨牀III期/商業化項目分別增加10/3個,整體項目數達到817個,2023年為698個。公司整體項目數持續穩步增加,且持續從外部贏取后端項目,表明公司從研發到商業化生產的全鏈條轉化能力不斷增強。
在手訂單保持穩定,海外產能持續擴張。截至2024年,公司未完成訂單總額達185億美元(包含潛在里程碑付款80億美元);剔除與默沙東資產交易影響的30億美元訂單后,相比上一年度增加約9億美元。公司進一步提升海外產能以支撐全球產品供應,24年3個生物藥原液廠獲得了愛爾蘭健康產品監督管理局GMP認證,且多個1.6萬升PPQ生產完成。截至24年底,公司整體規劃產能為美國4.2萬升,愛爾蘭5.4萬升,德國2.4萬升,新加坡12萬升,中國25.1萬升,合計49.1萬升。
研發技術能力強,對外授權增厚利潤。公司多個技術平臺賦能客户多樣化需求,目前管線內有313個first-in-class項目,151個雙抗/多抗項目以及194個ADC項目。公司TCE平臺開發能力已得到多方認可,基於該平臺開發的產品被授權給默沙東/GSK等海外公司,且Medigene AG也和公司達成戰略研究服務合作,開發TCR-TCE療法。公司技術平臺已賦能50+具里程碑付款及銷售分成潛力的項目,R技術平臺有權獲得總額約為1.4億美元的近期付款,潛在總交易金額超過23億美元,將增厚公司未來利潤。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考慮到全球大分子CDMO競爭加劇,以及地緣政治影響,下調25-26年歸母淨利潤預測為42.8/49.3億元(前值為47.4/53.9億元,分別下調9.7%/8.5%),新增27年歸母淨利潤預測為57.5億元,對應PE為23/20/17倍。公司是我國大分子CDMO龍頭,且技術授權有望帶來潛在額外利潤,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公司產能擴張計劃或不及預期;生物藥CDMO市場的競爭程度加劇;地緣政治風險或影響海外收入。
本訂閲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海外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閲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XX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閲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海外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閲號。
本訂閲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閲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閲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閲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閲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閲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