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基金通QFII機構調倉觀察:科技、周期「兩手抓」,業績因子屬性明顯

2025-03-29 06:37

外資QFII在A股市場的調倉路徑備受關注。隨着上市公司年報的密集披露,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持倉動向逐漸清晰。投資快報記者從基金通數據中獲悉,截至3月27日,QFII在2024年末共新進38只A股,其配置方向呈現出「左手周期、右手科技」的鮮明特徵。從化工、能源等傳統周期板塊到半導體、消費電子等新興科技領域,外資的佈局既體現了對中國經濟復甦的堅定信心,也展現了其靈活捕捉結構性機會的能力。

截至2025年3月27日QFII機構新進個股

數據來源:基金通

數據來源:基金通

外資QFII本輪調倉的顯著特點是周期與科技雙線並進。在周期領域,紫金礦業衞星化學中國巨石等能源及化工股成為增持重點。紫金礦業2024年淨利潤同比大增51.76%,高股息與業績高增長的雙重屬性吸引了阿布達比投資局等主權基金加倉。與此同時,科技板塊的半導體和消費電子賽道同樣備受青睞,摩根士丹利、瑞銀等機構新進或增持了康強電子創維數字等企業。康強電子作為半導體封裝材料龍頭,其技術壁壘和行業景氣度成為外資佈局的關鍵考量。這種「啞鈴型策略」既把握了傳統行業的估值修復機會,又押注了科技創新的長期潛力,展現出外資對市場節奏的精準把控。

業績導向與政策紅利的結合,是QFII調倉的另一核心邏輯。從持倉變動來看,外資明顯偏好年報業績亮眼的標的。例如衞星化學2024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6.77%,推動科威特政府投資局新進成為其前十大股東。此外,政策支持的行業也獲得外資持續加碼,國資委深化央企「AI+」專項行動、商務部推動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等政策,為科技與消費領域注入確定性。高盛亞洲在研報中特別指出,中國股票的估值性價比在全球新興市場中尤為突出,政策與業績的雙重驅動有望進一步打開修復空間。

數據來源:基金通

數據來源:基金通

行業配置的多元化特徵在外資調倉中愈發顯著。除周期與科技主線外,消費電子、生物醫藥等細分領域也獲得資金關注。例如摩根士丹利新進超聲電子前十大股東,瑞銀增持日海智能,顯示出對硬件設備升級趨勢的看好。生物醫藥賽道雖出現小幅減持,但澳門金融管理局新進華潤雙鶴,表明外資仍在尋找估值合理的差異化機會。這種「廣撒網、精聚焦」的策略,既分散了單一行業風險,又通過深度研究挖掘出具備獨特競爭優勢的企業,體現了成熟機構投資者的配置智慧。

從調倉風格來看,QFII延續了長期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儘管市場短期波動加劇,但外資機構普遍強調A股的長期配置價值。瑞銀證券指出,當前A股相對全球新興市場折價約20%,若海外資金持續流入,估值窪地有望逐步填平。此外,摩根士丹利投行3月25日發佈報告稱,經歷13個季度的持續失望后,中國股市終於迎來盈利轉折點。截至目前,2024年四季度財報顯示,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正迎來三年半以來的首次季度業績超預期,按公司數量計算和按市值加權計算都有8%的淨超預期——這是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首次,結束了連續13個季度的業績失望期。安聯基金則更明確表示,2025年A股將在盈利增長與政策支持下維持震盪上行,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可能引領系統性估值修復。這種「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視角,與國內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方向形成共振,為投資者提供了清晰的長期參照系。

縱觀外資QFII的最新動向,其調倉路徑不僅是對中國經濟韌性的投票,更是對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積極迴應。在周期與科技的平衡中,在業績與政策的交織里,外資用真金白銀勾勒出對中國資產的信心曲線。隨着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A股市場有望在價值重估與創新驅動的雙輪下,書寫更具活力的新篇章。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外資的持倉變化既是觀察市場的風向標,也是構建投資組合的重要參考——畢竟,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浪潮中,多方參考、深思熟慮方能行穩致遠。

那麼這次的基金測評就到這里,歡迎大家掃碼下載「基金通」,更專業的基金評價數據不容錯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