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業績分化漲跌互現 信用卡「寒冬」已過?

2025-03-29 02:36

轉自: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秦玉芳 廣州報道

近日,隨着上市銀行2024年年報陸續發佈,作為消費金融主力軍的信用卡業績分化加劇逐漸浮出水面。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4年銀行信用卡存量規模大幅縮減,交易規模也全面下降,甚至不少銀行出現兩位數跌幅。此外,銀行信用卡透支余額增長分化,部分銀行甚至逆勢上升。

值得關注的是,商業銀行在加快業務戰略調整,推進風控升級、不良資產「甩包袱」的同時,也不斷強化組織架構重整,實現管理模式的變革。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當前經濟仍處於下行階段,市場需求飽和,信用卡業務放緩。2025年以來,伴隨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穩固增強,以及消費市場回暖,銀行信用卡業務將迎來機遇與挑戰並存新階段。

貸款余額漲跌分化

上市銀行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銀行信用卡數量及交易額規模普遍下降。

截至2024年12月末,招商銀行(600036.SH)信用卡流通卡9685.90萬張、流通户6944.09萬戶,同比分別下降0.27%、0.43%;平安銀行(000001.SZ)信用卡流通户4692.61萬戶,同比降幅達12.92%。

資深信用卡專家董崢表示,2024年至今,銀行大範圍清理信用卡「睡眠卡」,再疊加市場需求飽和背景下的新增發卡量縮減的因素,導致銀行信用卡存量規模呈現明顯下降。

記者注意到,去年以來,商業銀行接連發布賬户清理公告,要對旗下長期未發生消費交易且未辦理銷卡銷户手續的賬户進行清理工作。

隨着信用卡「睡眠卡」的大幅清理,2024年全年,銀行存量信用卡規模明顯下降。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202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國共開立銀行卡99.13億張,同比增長1.29%。其中,借記卡91.86億張,同比增長1.84%;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27億張,同比下降5.14%。

在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看來,當前,信用卡業務已從「跑馬圈地」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過去多年來部分銀行高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如今增速放緩是一個自然的周期性現象。

「信用卡業務整體放緩,不過發展速度放緩其實在一定層面是爲了更好地防範風險,這也是銀行的主動選擇。」董希淼進一步指出。

存量信用卡規模縮減的同時,銀行信用卡交易規模也呈現下滑趨勢。

根據2024年報數據,截至2024年12月末,招商銀行全年實現信用卡交易額4.4萬億元,同比下降8.23%;中信銀行(601998.SH)全年實現信用卡交易額2.44萬億元,同比下降10.13%;平安銀行全年實現信用卡總消費金額2.3萬億元,同比降幅16.57%。

值得關注的是,在信用卡交易規模普遍下降的背景下,銀行信用卡透支余額呈現出漲跌不一的情況。

2024年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招商銀行信用卡透支余額9478.43億元,同比增幅1.28%;平安銀行信用卡透支余額4349.97億元,同比降幅15.4%;中信銀行信用卡透支余額4878.82億元,同比降幅6.3%;重慶銀行(601963.SH)實現信用卡貸款余額219.56億元,同比降幅1.65%。

「信用卡交易規模與透支余額往往會同向變動」,董崢強調,交易規模縮減的情況下透支余額上升,對銀行而言,可能存在信用風險加大的壓力。

在惠譽博華結構融資部副總監王歡看來,2022年下半年以來,銀行信用卡貸款規模增長乏力,市場整體增速始終維持在零左右,疊加宏觀經濟下行背景下居民收入增速放緩,高風險借款人數量增長、償債能力惡化等因素影響,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佔比呈上升態勢,到2024年年末,這一數字上升至1.42%,為近7年最高水平。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也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1239.64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加258.29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1.43%。

策略調整 風控升級

加快業務發展策略調整、加強風險管控,成為近一段時期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重點。

招商銀行在2024年年報中指出,面對當前複雜的外部環境,公司將密切關注市場動向,堅持價值獲客導向,審慎安排風險策略,持續提升資產質量,推動信用卡業務穩健發展。

中國銀行(601988.SH)也表示,2024年,信用卡業務秉承穩健的風險管理偏好,以風險量化技術為支持,持續迭代目標客羣組合管理機制,加強風險監控與預警,創新形成信用卡全域風險管理地圖,精準實施區域差異化風險管控。

平安銀行也在年報中明確,2024年銀行升級了風險管控策略,強化貸前、貸中、貸后全流程風險把控,提升新發放業務資產質量。

與此同時,各家銀行紛紛加強了信用卡存量業務風險的處置力度。

據銀登中心官網數據,2024年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合計573項,涉及金額達1583.5億元。僅2024年四季度就成交268項、成交額715.4億元,其中信用卡透支的個人不良資產業務佔比14.9%。

興業研究在最新研報中分析指出,對於大部分商業銀行而言,出表不良資產不僅可以優化銀行資產結構、釋放資本佔用,還可以騰挪出信貸資源。隨着信用卡不良轉讓業務規模的擴大,未來銀行的短逾期天數信用卡不良貸款轉讓或將逐步增多。

此外,銀行通過資產證券化方式進行不良資產處置的力度也在增強。王歡還表示,自2016年首單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發行以來,銀行通過證券化方式處置的信用卡不良貸款規模逐年攀升,2024年同比增長5.9%至2013.2億元。

王歡指出,在信用卡不良率仍面臨上行壓力的背景下,預計今年商業銀行通過證券化、不良債權轉讓等多種方式處置的信用卡不良貸款規模將保持增長。

興業研究還指出,在銀行加速信用卡不良資產「斷舍離」的同時,各銀行亦在開展對信用卡業務的經營調整與路徑重構。其中,信用卡業務迴歸分行是不少銀行近年來經營轉型的共性特徵。

3月1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牡丹江監管分局發佈公告稱,同意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牡丹江分中心終止營業。廣發銀行信用卡方面表示,牡丹江分中心終止營業后,屬地信用卡業務將由牡丹江分行主導開展,實現與零售金融、財富管理等業務板塊的資源協同。

記者查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現,從2025年1月至今,已有3家股份銀行12個信用卡分中心獲批終止營業,信用卡業務迴歸分行的經營模式轉型步伐加快。

董崢認為,從本質上説,信用卡分中心裁撤是信用卡業務迴歸分行實現屬地化管理的模式轉變。「一方面,隨着市場形勢的變化,傳統的發卡增量模式難以為繼,地方的信用卡業務需要轉變運營模式以拓展新的業務增量;另一方面,通過銀行分行網點能夠更全面地瞭解客户需求,屬地化經營能使銀行更全面地掌握客户信息,打破信息、數據等管理壁壘,為客户提供更具針對性的產品和綜合服務。」

某銀行信用卡業務人士也分析指出,當前調整是戰術性收縮而非戰略性撤退,其本質是資源投入區域結構和方式的優化,並藉此推動銀行的整體零售轉型。

與此同時,銀行信用卡業務也越來越注重存量客羣的精細化深耕運營。

銀行發展策略和業務模式的轉型,為信用卡業務破局回春奠定了基礎。進入2025年,隨着各項「提振消費」政策的落地,信用卡業務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蘇商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杜娟也表示,消費金融是提振消費的重要助力,信用卡業務又是銀行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重要抓手。總體來看,政策支持會進一步加強。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關於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商業銀行在有效覈實身份、風險可控前提下,探索開展線上開立和激活信用卡業務。「這將利好信用卡業務提升開户效率與客户吸引力。」杜娟説。

在杜娟看來,消費市場的整體增長將帶動信用卡的支付結算、透支信貸等業務增長。同時,入境消費、數字消費等新型消費機遇,也將為信用卡業務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