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積存金手續費差異大 頻繁操作或抵消收益

2025-03-29 02:26

近期國際金價劇烈震盪,黃金投資熱度再度升溫。積存金業務因門檻低、操作便捷,成為不少投資者「追漲」黃金的投資渠道之一。

《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發現,看似便捷的積存金交易實則暗藏多重隱性成本,不同銀行間的積存金業務存在顯著差異:手續費最高相差5倍,不同銀行買賣存在價差。

需要注意的是,銀行報價機制不透明、金價實時調整滯后等問題進一步加劇了投資風險。受訪人士提示道,積存金並非「穩賺不賠」,投資者須警惕高波動下的回撤風險。此外,積存金業務手續費相對較高,頻繁操作可能因高費用抵消收益,投資者可採用閒余資金分批量長期定投策略,同時比較多家銀行業務,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選擇低費率或服務優的銀行進行交易。

市場競爭與成本轉嫁的雙重考量

公開信息顯示,積存金投資門檻低,投資者可以通過分批購買黃金,積少成多。同時,積存金支持贖回變現,也支持實物兑換。目前,大部分銀行都推出了積存金業務,不同銀行設定的買入價、贖回價有所區別,且價格隨國際金價實時波動。

記者對比發現,各家銀行的積存金業務在買賣環節的費率設置、價差幅度以及優惠政策上呈現顯著差異。

例如,工商銀行(601398.SH)積存金交易規則顯示,積存金積存、贖回均按不高於積存金額的0.5%收取手續費;中信銀行(601998.SH)買入積存金時收取0.6%手續費,但賣出時不收手續費;南京銀行(601009.SH)3月25日發佈的信息顯示,該行推出限時優惠,買入和賣出積存金收取手續費分別為積存金額的0.1%和0.3%。

積存金的手續費差異直接影響最終收益。以購買100克黃金為例,若選擇手續費0.5%的銀行,賣出時需支付約350元;而選擇0.1%費率的銀行,成本僅70元,兩者差額達280元。

某銀行專家告訴記者,積存金交易過程中,銀行一般只收取買賣價格的點差,個別銀行可能會在申購和贖回環節收取手續費。點差及手續費的定價會參考市場競爭情況,如果市場上其他銀行的積存金手續費較低,爲了吸引客户,銀行可能會適當降低自己的手續費率。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金銀分會副祕書長、山東招金金銀精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永慧向記者介紹道,手續費主要依據交易目的和環節不同收取:一是買賣環節,銀行按交易金額收取或設置交易費用,通常以買賣價差形式體現,或者以交易總額的比例收取;二是實物提取兑換環節,兑換實物黃金時需支付手續費、加工費、運輸費等;三是少數銀行收取賬户管理費。「綜合來看,積存金相關費用由銀行根據市場競爭策略、運營成本及風險管理需求綜合制定,一般包括交易環節費用、兑換環節費用等。」

不僅手續費不一樣,買賣積存金時各家銀行的金價也不一樣。

例如,交通銀行(601328.SH)3月27日早7點35分貴金屬積存計劃購入價格為707.42元/克,此價格更新時間為前一天16點50分;招商銀行(600036.SH)黃金賬户定投買入價格為708.26元/克,賣出價為705.27元/克,且價格是實時變動。

那麼,銀行積存金業務報價的依據是什麼?上述銀行專家告訴記者,最主要還是國際黃金市場價格的變動,銀行會參考倫敦金、紐約金等國際主要黃金市場的價格,以及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價格走勢,確定積存金的價格。此外,銀行也會考慮自身經營成本,包括運營成本、資金成本、管理成本、風險成本等,以及經營利潤目標,在黃金市場價格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以保證銀行在該項業務上的持續發展。

梁永慧指出,銀行積存金業務的報價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一是要符合監管合規要求,主要是根據《黃金積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可參考上海黃金交易所價格或市場上其他公允價格確定。黃金積存業務的最小交易單位是1克,銀行可根據金價情況調整起購金額。例如,近期國際金價突破3000美元/盎司大關后,已有多家銀行陸續對積存金業務調整最低投資額,旨在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也有助於銀行更好地管理風險,進而保護投資者長期利益。二是實時金價動態調整,國內銀行通常參考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現貨黃金價格,國際金價則參考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的現貨價格,以及以國際市場實時價格為基準,結合人民幣匯率換算形成基礎價。例如,2025年3月國內金價一度突破705元/克,國際金價達到3007美元/盎司。另外,不同銀行也會通過設置買賣價差平衡供需,根據自身策略調整報價。

此外,部分銀行積存金業務還能「金生金」。例如,招商銀行的黃金賬户活期年化利率為0.01%、3個月期和6個月期產品年化利率均為0.1%、9個月期產品年化利率為0.2%、1年期產品年化利率為0.3%;興業銀行(601166.SH)App顯示,3個月期、6個月期、1年期和2年期的黃金定期年化利率分別為0.5%、0.75%、1.0%和1.5%;廣發銀行1個月期、3個月期、6個月期和1年期的黃金定存利率為0.3%、0.5%、0.7%、1.0%。

銀行上調積存金起購點

對於未來金價的走勢,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發表觀點稱,在地緣政治局勢仍然緊張、美聯儲降息越發受到關注的背景下,繼續看好黃金。「最近幾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資金流入再次加速,滿足了推動金價上漲的一個關鍵條件。全球最大黃金ETF2月份的持倉量約為908公噸,為2023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歐洲ETF的黃金持倉量繼續攀升,自2025年年初以來達到創紀錄的1334公噸。美國黃金ETF的需求也在上升,今年上漲超過4%,至近1650公噸。由於金價已升穿此前3000美元/盎司的目標價,我們將所有期限的目標價上調至3200美元/盎司。預計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情緒仍然謹慎,對黃金的信心仍然較高。總體而言,黃金仍然是對衝短期不確定性的重要投資工具,同時也可以對衝未來可能出現的避險情緒。」

在此背景下,投資者買金熱情依然高漲。那麼,在投資者進行積存金交易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梁永慧告訴記者,從投資者角度而言,需重點關注以下風險:一是風險的認知與承受能力,投資者參與交易前,需要對自身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以及積存金產品規則有充分的認識,避免盲目投資;二是瞭解價格波動機制與波動風險,國際金價經常受地緣衝突、美聯儲政策等影響,短期可能劇烈波動,追高買入可能面臨回撤虧損;三是避免頻繁交易導致交易成本侵蝕收益,積存金業務手續費用相對較高,頻繁操作可能因高費用抵消收益,投資者可採用閒余資金分批量長期定投策略。此外,可以比較多家銀行業務,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選擇低費率或服務優的銀行進行交易。

對銀行而言,上述銀行專家提示稱,在金價波動的背景下,銀行需要建立相應的風險預警系統,實時監控金價波動情況以及積存金業務的風險指標,當金價波動超過一定範圍或業務風險指標超出閾值時,及時發出預警信號,以便銀行採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如調整起購點、限制交易額度等。

例如,建設銀行(601939.SH)公告稱,自北京時間2025年3月31日9:10起,個人黃金積存業務定期積存起點金額(包括日均積存及自選日積存)由700元上調至800元。調整前已設置成功的定期積存計劃將繼續執行,不受影響。

梁永慧亦指出,在金價高波動背景下,銀行應利用黃金金融衍生品對衝業務風險;動態調整業務標準,根據金價上漲調整起購金額或者相關費率,提高投資者准入門檻,平抑投機情緒,減少短期投機行為;強化投資者教育和風險管理,樹立正確投資理念,要求客户完成風險測評並簽署風險揭示書,設置投資者准入適當性,限制非理性投資,確保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投資者;結合業務情況預留充足的黃金現貨或資金,應對贖回需求;強化反洗錢管理,限制信用卡套現投資等,禁止信用卡資金用於黃金投資,防範因金價下跌導致的信用違約風險。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