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當茶飲品牌紛紛涌向港股市場時,霸王茶姬為何偏偏選擇挑戰納斯達克?

2025-03-28 16:46

中國新茶飲品牌的上市熱潮中,奈雪的茶、蜜雪冰城、茶百道等紛紛選擇港股,但霸王茶姬卻「另闢蹊徑」,於2025年3月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計劃登陸納斯達克。這一選擇背后,既有品牌全球化野心的驅動,也折射出對資本市場環境的精準判斷。本文從戰略定位、市場環境、資本需求等角度深度解析霸王茶姬的「美股突圍」邏輯。

全球化戰略:

搶佔「中國茶」的國際話語權

與多數茶飲品牌聚焦國內市場不同,霸王茶姬自2019年起便啟動國際化佈局。截至2024年底,其海外門店已覆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並在美國洛杉磯籌備首店,計劃2025年新增1000-1500家全球門店。招股書中明確表示,募資將用於海外供應鏈建設及門店擴張,目標是為全球100個國家的消費者提供服務。

選擇美股,正是看中其作為全球資本市場的核心地位。納斯達克不僅能為品牌貼上「國際化」標籤,還能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助力品牌突破區域性限制。相較之下,港股上市的茶飲企業(如奈雪、蜜雪冰城)仍以國內市場為根基,海外業務佔比不足5%。

港股飽和與美股估值優勢:

避開紅海,爭奪高溢價

港股市場的新茶飲賽道已趨於擁擠。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上市后股價波動劇烈,2024年蜜雪冰城港股首日大漲43%,但隨后股價震盪下跌。加之港股流動性較低、對消費股估值偏保守,新入場者易陷入「同質化競爭」的估值窪地。

反觀美股,投資者更青睞高增長、強擴張潛力的企業。霸王茶姬過去三年營收從4.9億元飆升至124.1億元,增長超25倍;2024年GMV達295億元(同比增長173%),淨利潤率20.3%,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這種「加盟驅動+爆款單品」模式(如「伯牙絕弦」累計售出6億杯)恰好符合美股對成長型企業的偏好。

資本運作與股權設計:

雙重架構保障控制權

美股允許同股不同權的雙重股權結構,而港股對此類企業的監管更為嚴格。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傑通過A/B類股設計持有38.7%的B類股(擁有更高投票權),確保創始團隊對戰略決策的控制權。這一設計對依賴快速擴張的加盟模式尤為重要——截至2024年底,其97%的門店為加盟店,直營店僅169家。

此外,美股市場的高流動性和成熟退出機制也更符合早期投資者需求。例如,復星資本、XVC Fund等機構持股比例超20%,美股上市可為其提供更明確的退出路徑。

風險與挑戰:

海外擴張隱憂與同店增長壓力

儘管美股上市為霸王茶姬打開了全球化想象空間,但風險亦不容忽視:

地緣政治風險:2024年,霸王茶姬因「九段線」地圖爭議遭越南市場抵制,被迫關閉門店並下架APP。未來在北美、東南亞等地的擴張或面臨類似文化衝突。

同店增長放緩:2024年四季度,其同店GMV同比下滑18.4%,華東、華中區域跌幅超20%。依賴新店擴張的模式能否持續,取決於產品創新與運營效率提升。

一場豪賭,

能否改寫「茶飲全球化」敍事?

霸王茶姬選擇美股,既是差異化競爭的策略,也是對中國新茶飲市場增速放緩(2024年行業增速降至6%)的突圍。若成功上市,其能否平衡擴張與盈利、化解海外市場風險,將決定這場「全球化豪賭」的結局。而對中國茶飲行業而言,這或許是一次重新定義「茶飲品牌國際化」的契機。

圖片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