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7 21:40
來源:預見能源
作者 | 柯陽明
排版校對 | 甘惠淇
3月14日,深交所官網顯示,華潤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新能源」)主板IPO申請獲受理。
據悉,這是深交所2025年受理的首單主板IPO項目,也是全面註冊制改革后首家以註冊地在中國香港的身份申報A股上市的企業。其計劃募資245億元,若成功發行,將刷新深交所主板IPO募資紀錄,成為近三年來A股最大規模IPO項目。
資料顯示,華潤新能源是港股上市公司華潤電力的全資子公司,是華潤電力旗下投資、開發、運營和管理風力、太陽能發電站的唯一平臺。而華潤電力是央企華潤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業務涉及風電、光伏發電、火電、水電、分佈式能源、售電、綜合能源服務、煤炭等領域。
截至2024年上半年,華潤電力總資產3,467.78億港元,運營裝機容量80,314兆瓦,發電運營權益裝機容量62,758兆瓦,可再生能源權益裝機佔比39.3%,業務覆蓋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
而本次拆分上市的華潤新能源主營業務主要圍繞清潔電力生產展開,核心業務覆蓋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兩大領域,致力於通過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破解能源轉型中的碳排放與可持續性難題。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末,華潤新能源發電項目併網裝機容量達2820.69萬千瓦,其中風力發電項目2156.64萬千瓦,太陽能發電項目664.05萬千瓦,分別佔全國市場份額4.50%、0.86%。風力發電業務以九成左右的比例佔最主要的收入,其次是太陽能發電業務,在2024年前三季度中佔總營收的12.62%。
據招股書顯示,募資將用於四大類項目:新能源基地、多能互補一體化、綠色生態發展及融合發展型項目,覆蓋全國30個省份的風電、光伏電站建設,總裝機容量達717.5萬千瓦.
從招股書上看,華潤新能源的盈利能力十分強悍。
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9月,華潤新能源毛利率維持在57%-62%,營業收入分別為171.34億元、181.98億元、205.12億元、171.50億元,2022年至2023年同比增長6.20%、12.71%;淨利潤分別為65.76億元、64.58億元、84.59億元、63.49億元,2023年同比增長30.98%。
但實際上,高利潤背后有很大一部分依賴着政府補貼。
據悉,2021-2023年,華潤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補貼收入佔比營收30%-37%,若剔除補貼,同期淨利潤將會大幅縮水。
因此,倘若未來可在生能源補貼減少或者停止,那麼華潤新能源的「豪華」業績恐怕會受到巨幅影響。
不過,華潤新能源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運營效率上。2024年前三季度,華潤新能源的風電、光伏利用小時數分別達1731小時和1121小時,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1567小時、959小時)。
截至2024年9月,其控股裝機容量2820.69萬千瓦,位列央企新能源公司第四,僅次於華電新能、龍源電力和三峽能源。
與同業巨頭相比,華潤新能源裝機規模仍有差距。截至2024年9月,其風電、光伏裝機分別為2156.64萬千瓦和664.05萬千瓦,而同期三峽能源、龍源電力總裝機分別達4020.72萬千瓦、3635.04萬千瓦。
然而,其淨利潤表現在行業中表現突出,2023年淨利潤82.8億元,超過三峽能源(71.81億元)和龍源電力(62.4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華潤新能源的快速擴張離不開母公司支持。2021年,其向華潤電力的借款余額達312.03億元,負債率一度逼近80%。2022年,華潤電力通過債轉股(發行3.6億股抵債375億港元)將其負債率降至49.55%。截至2024年9月,其資產負債率為54.8%,低於行業均值8.43個百分點。
但新能源行業資本開支壓力持續。2024年,華潤電力計劃資本開支568億港元,其中74%用於風電、光伏建設。分拆上市后,華潤新能源仍需依賴母公司資源獲取項目,土地審批、電網接入等瓶頸仍是長期挑戰。
此前,早在2023年3月華潤電力就啟動分拆上市計劃,旨在將新能源業務獨立對接境內資本市場。因此此次IPO不僅是華潤電力運作的關鍵一步,更是新能源行業與資本市場聯動的標誌性事件。
然而,即便是背靠央企,業績如此好的華潤新能源,其上市也有令人擔憂的地方。
首先是其分拆上市的合規性引發了市場上的爭議。
根據證監會《上市公司分拆規則(試行)》,子公司淨利潤佔母公司比例不得超過50%。而2021-2023年,華潤新能源歸母淨利潤佔華潤電力的比例分別高達313.7%、84.27%和73%,遠超監管要求。
儘管《分拆規則》主要針對境內A股公司,但港股分拆至A股是否適用尚無明確判例。此前類似案例如丘鈦科技分拆丘鈦微IPO因利潤佔比過高最終撤回,華潤新能源此次分拆上市還不會也因此受阻尚待觀察。
另外,2024年以來,無論是光伏還是儲能、氫能等新能源企業紛紛出現上市難,中止上市的情況,有不少企業也因此前往港股上市。(詳情可見預見能源此前文章《港股成光伏「新戰場」?雙登集團與中潤光能先后遞表港交所》)
事實上,華潤新能源的上市並非孤例,近年來,電力央企正加速新能源資產整合。
同樣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華電新能在2023年6月過會,擬募資300億元(后縮減至180億元)。據最新消息,3月25日,據上交所官網顯示,華電新能源IPO已提交註冊,離上市只有一步之遙。
此外,還有中國電建曾發佈公告稱分拆電建新能源集團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該上市輔導備案於2023年7月獲得受理 ,但現在還沒有下一步的進展;國家能源集團旗下的新能源巨頭龍源電力也正在剝離火電資產,「清零」火電裝機,專注於風光開發。
這一趨勢反映「雙碳」目標下,央企通過專業化整合提升新能源資產運營效率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