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丹娜生物多名高管曾與競爭對手共事,問詢回覆與公告數據打架

2025-03-27 15:26

本文授權來自《中國民商》

作者:鄭勇康

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丹娜生物」)成立於2014年3月,主要從事侵襲性真菌病血清學早期診斷及其它病原微生物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20年11月,丹娜生物申報科創板IPO,但在兩個月后撤回IPO申請。兩年后,丹娜生物更換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重整旗鼓於2023年12月遞交材料衝刺北交所並已順利過會。

一眾高管曾與競爭對手共事

丹娜生物現有核心技術人員ZHOU ZEQI(周澤奇)、粟艷、彭潔與原核心技術人員劉春龍(已離職)等多人均有在天津貽諾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天津貽諾琦」)從業的經歷。

據招股書,ZHOU ZEQI(周澤奇)為丹娜生物的實控人、董事長,對丹娜生物持股34.91%;曾於2011年12月至2020年11月任天津貽諾琦董事,其中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任天津貽諾琦總裁。

粟艷在丹娜生物擔任董事、總經理職務,對丹娜生物持股21.22%;曾於2011年12月至2020年11月任天津貽諾琦董事,其中於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任天津貽諾琦總經理。

彭潔在丹娜生物任研發中心即時檢測部負責人、職工代表監事等職務,對丹娜生物持股0.34%;曾於2011年7月至2014年4月任天津貽諾琦研發助理、研發工程師。

劉春龍於2014年4月至2024年5月曆任丹娜生物研發經理、研發中心副總監兼任質量管理部副總監、研發中心負責人,后離職;曾於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任天津貽諾琦研發經理。

據二輪問詢回覆,天津貽諾琦為丹娜生物的競爭對手天津一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一瑞生物」)主要股東何永勝設立的公司。該公司設立於2010年12月,據企查查,何永勝、ZHOU ZEQI(周澤奇)、粟艷、彭潔、劉春龍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1.00%、4.00%、35.50%、0.50%、0.50%。

不論是招股書申報稿(報告期為2020年至2023年1-6月)或是上會稿(報告期為2021年至2024年1-6月),丹娜生物均未將天津貽諾琦披露為曾經的關聯方。

據企查查和企信網,天津貽諾奇隸屬於生物藥品製品製造行業,經營範圍包括體外診斷試劑、檢驗設備、耗材的研發、銷售(危險化學品及易製毒品除外);新葯研發及相關技術的諮詢、培訓(發證除外)、轉讓及相關服務。

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顯示,天津貽諾琦共申請了7項專利。這些專利均為發明專利,申請期間在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狀態均顯示為撤回專利申請。企查查顯示,前述專利撤回的時間為2014年。

其中7項專利的發明人名單中均包括何永勝、周澤奇、粟艷,5項專利的發明人名單中包括彭潔,2項專利的發明人名單中包括劉春龍。

(截圖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

(截圖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

交易所就丹娜生物與天津貽諾琦、一瑞生物之間就專利權、核心技術等是否存在糾紛等情況進行了問詢。

二輪問詢回覆顯示,天津貽諾琦自2014年1月股東會決議解散后,進入清算程序,未開展實質經營;已於2020年11月完成註銷。

天津貽諾琦存續期間與丹娜生物主營業務均涉及侵襲性真菌病系列診斷產品的研發,二者業務具有一定相似性。天津貽諾琦涉及研發、生產的主要產品包括GM麴黴半乳甘露聚糖試驗產品、GXM(隱球菌莢膜多糖)試驗產品。丹娜生物從成立后經過數年積累,其GM試驗產品、GXM試驗產品涉及的核心技術與天津貽諾琦存在較大差異。

招股書顯示,一瑞生物是丹娜生物的主要國內競爭者,在GM試驗、GXM試驗等產品種類方面存在競爭關係。二輪問詢回覆就二者在相似技術方案及相關專利進行了對比,指出雙方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問詢回覆與公告數據打架

招股書顯示,丹娜生物的主營業務分為常規業務和應急業務。2022年12月,公司開始生產並銷售國內抗原產品,由此進行了相應的備貨。2023年,市場對應急業務產品需求大幅下降,但仍繼續履行已簽訂的合同致使2023年年末應急業務產品存貨余額繼續上升。

首輪問詢回覆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應急業務產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賬面余額2,596.49萬元、370.60萬元和430.38萬元,合計3,397.47萬元。其中,1年以上庫齡存貨余額為2,995.30萬元,佔比88.16%,主要系新冠產品滯銷造成,丹娜生物對應急業務相關存貨已充分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2024年7月12日,丹娜生物發佈了《關於存貨報廢處置的公告》,其中指出,鑑於應急業務已無市場需求,對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尚持有的應急業務產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進行報廢處置。且前述各項賬面余額分別為2,596.49萬元、371.98萬元和404.87萬元,合計3,373.34萬元,已全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賬面價值為0。

但經對比發現,其中的半成品、原材料余額分別較首輪問詢回覆中所披露的余額分別多1.38萬元和少25.51萬元,前后總額相差24.13萬元。

首輪問詢回覆還顯示,丹娜生物處置應急業務報廢存貨產生營業外收入37.02萬元,除該業務外,公司未開展其他應急業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