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雲服務營收整體下滑10.7% 明源雲去年總收入下降12.5%

2025-03-27 22:44

房地產行業走勢牽動着上下游企業。

3月26日,明源雲(HK00909,股價3.15港元,市值60.84億港元)舉行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

公司董事會主席高宇在會上表示,國內商品房銷售額從2021年的18.2萬億元縮減至2024年的9.7萬億元,公司業務在行業變局中也受到顯著衝擊。不過經過這兩年的積極應對調整,最艱難的時刻已過去,接下來將提高產品收益率,聚焦國企和優質民企客户,恢復合理盈利。

作為國內不動產生態鏈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明源雲2024年實現總收入14.3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2.5%;虧損約1.9億元,同比減少67.7%;經調整淨虧損為4396萬元,同比減少74.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4年,明源雲的雲客AI(人工智能)產品累計終端簽約金額接近2800萬元,被保利發展、中海地產、華潤置地、越秀地產和龍湖集團等頭部房企採用。明源雲相關負責人表示,看好AI商業化產品在房地產領域的應用,預計其在未來帶給公司的付費收入將實現三位數增長。

雲服務營收整體下滑

據明源雲年報披露,2024年,明源雲主要為不動產參與方提供雲服務、本地化部署軟件及服務等,業務包含客户關係管理、資產管理及運營、天際PaaS(雲計算)平臺等。

住宅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新開工項目的數量減少,開發商開始嚴格控制IT產品支出預算,這導致明源雲的雲服務收入整體下降10.7%至11.95億元,而該部分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83.3%。其中,客户關係管理產品線的產品「雲客」,發佈AI創意工廠、AI 銷售員、視頻營銷風控、AI地產直播機等具備AI技術能力的數字化產品,累計終端簽約金額接近2800萬元,覆蓋不動產售樓處近1000個,30%的核心功能點調用DeepSeek(深度求索)系列大模型。2024年,公司該產品線累計錄得收入8.59億元,同比下降9.2%。

隨着各地城投平臺更名為產業投資及運營公司,從傳統開發建設主體向城市綜合運營服務商轉型,雲資管和雲租賃採購需求開始增多。明源雲簽約多家國企客户,為產業園運營公司與保障房運營公司提供運營服務。2024年,明源雲的資產管理及運營產品線合計錄得9980萬元,同比增長14.2%。

高宇在業績會上介紹稱,今年春節以來,開發商對AI類產品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兩個月以來接待了很多客户,進行了大量關於AI應用方面的交流。

「過去兩年,公司內部各個環節已在開始採用AI工具進行提效,我想2025年應該説將是‘深度應用’的一年,在客服、研發等領域全面應用AI工具,提升流程效率。」高宇表示,國內商品房銷售額從2021年的18.2萬億元縮減至2024年的9.7萬億元是未曾預料到的,接下來,公司關鍵是要恢復合理盈利,進一步加強在AI領域的創新和投入,並積極開拓空間巨大的海外市場。

在高宇看來,今年前兩個月,房地產市場數據有所好轉,加之明確了政策導向,整體判斷市場回穩的趨勢明顯,「即使還有不確定性,但我認為市場進一步大幅下降的概率很低。」

抓住新一輪AI熱潮

對於明源雲2025年的計劃,高宇表示,首先是在國內市場戰略聚焦,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一方面做好核心產品,精簡產品線,降低研發邊際成本,提升產品的利潤率;另一方面,聚焦國企住宅開發公司、省市屬/區國企平臺公司,以及優質民營住宅開發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

「與國企和優質民企一定要建立更加良性的合作關係,放棄不良的合作模式和訂單,確保國內市場能夠真正恢復盈利。」高宇如是表示。

其次是在「AI+營銷」領域推動創新產品研發,實現業務收入快速增長。同時,明源雲將探索「AI+管理」商業化機會,挖掘不動產建設、資產管理領域的AI應用價值。

高宇表示,隨着住宅市場整體止跌回穩及土地市場活躍度恢復,相對穩定的房地產市場將有利於開發商更加從容地安排自身的業務發展,數字化管理方面開始恢復合理的預算規劃。「這一輪AI熱潮,將對垂直市場上,特別是有着多年行業積累的企業帶來重大利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在區域佈局方面,2024年明源雲啟動了海外市場戰略,新增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區域的直銷團隊。截至2024年末,明源雲的直銷團隊成員超過300名,在馬來西亞和日本等地簽約多家當地不動產客户,累計簽約金額近千萬元,部分項目已成功完成交付。

按照規劃,明源雲將在東南亞、日本等地拓展市場,結合各區域的數字化需求持續迭代產品,重點發展AI+/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類的SaaS(軟件運營服務)產品。並且,將積極探索在中東、北美等海外市場的發展機會,尋找潛在的合作和突破口。

「向外拓展的過程中,公司看到了客户的付費習慣、當地的數字化生態環境等,從已經進入的區域市場來看,整體發展潛力肯定超過國內市場,我們對其市場發展空間非常有信心。」高宇進一步表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