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特斯拉、英偉達雙雙大跌超5%,什麼情況?納指100ETF(159660)跌超1.5%,資金連續20日瘋狂湧入!

2025-03-27 13:40

3月27日,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納指100ETF(159660)低開震盪,當前跌1.61%,成交額8000萬元。資金繼續洶涌增倉,納指100ETF(159660)盤中獲資金淨申購500萬份!截至今日納指100ETF(159660)已經連續20日獲得資金大舉增倉超6億元。

image

當地時間3月26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納指100跌1.83%;標普500指數跌1.12%;道指跌0.31%。納指七姐妹集體回調,英偉達跌5.74%,市值一夜蒸發約1.2萬億元!特斯拉跌超5%,谷歌跌超3%;亞馬遜、Meta跌逾2%;微軟跌超1%;蘋果小幅下跌。

消息面上,美國宣佈,將對所有未在美國製造的汽車徵收25%的關税,25%的關税是在現有關税(目前汽車關税通常為2.5%)的基礎上徵收的。如果零部件是在美國生產的而整車不是,那麼這些零部件將不受關税影響。汽車關税將於4月2日生效,將於4月3日開始徵收。汽車關税將是永久性的。

投行TD Cowen近日發佈報告,基於對英偉達GTC、DCD Connect等近期行業活動的渠道調研分析稱,雖然數據顯示數據中心需求仍同比呈現增長,但微軟取消或延期數據中心租約的數量超出最初預期。分析師透露,由於算力過剩,微軟已經退出在美國和歐洲的多個數據中心項目,這些項目的總耗電量合計達到2吉瓦。租約的取消和延后表明數據中心相對於當前需求預測存在供過於求的現象。不過,英偉達CEO黃仁勛此前指出,「未來所需要的算力將是過去的100倍。」

美股持續回調,機構指出美股已有買入性價比!當前關税、衰退擔憂等不確定性因素定價較充分,前期跌幅較大且增速仍保持較高的科技股或將迎來技術性反彈。納指100ETF(159660)聚焦全球頂尖科技龍頭,值得關注!

【美國衰退定價較充分,美股已有買入性價比】

國信證券表示,結合價格觀察,認為美股已經跌出了充分的性價比。「固有收益模型」顯示:如果美國在2025年末到達一輪常規經濟收縮的底部,標普500目標點位是5700點。換言之,若我們以5700點買入標普500並持有至年末,在悲觀情形下也不至虧損。類似地,如果標普500在二季度跌至5300點,認為本輪衰退的風險已經得到充分出清,可以視作下一輪行情的起點進行佈局。(來源於國信證券3月26日《美股2025年二季度投資策略:衰退確在眼前,但忌過度放大》)

【美國關税等不確定性因素已充分定價,美股在下半年或具備更為持續上行的條件】

中信證券表示,2024Q4美股財報披露以來,投資者對標普500指數2025年業績預期持續下調,在美國不出現實質性衰退的前提下,關税、聯邦裁員/削減支出以及降息幅度不及預期等因素已充分反映在美股的業績預期中。儘管當前標普500和納指100的估值仍處於相對高位,但較2月中旬已明顯收窄。鑑於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或已被市場充分price in,且隨着double put初現的跡象,判斷自2月中旬以來的美股回調或已告一段落,前期跌幅較大且增速仍保持較高的科技股或將迎來技術性反彈。但從中期維度,仍需警惕美國引發的全球貿易摩擦是否會升級,美國宏觀基本面和美聯儲貨政立場會如何演變,以及年中即將來臨的財政X-date等問題或階段性對美股造成的擾動。在這些不確定因素明朗化,且估值溢價也較為充分地消化后,我們判斷美股在下半年或具備更為持續上行的條件。(中信證券20250326《海外研究|美股策略:Double put的端倪初現》)

納指100ETF(159660)緊密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該指數成分股由納斯達克股票市場100家上市規模最大、最具創新性的非金融公司組成,其中七大科技巨頭為重倉標的。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浪潮之下,目前全世界AI領域佈局和積澱最領先、最深厚的科技巨頭仍然集中在納斯達克,比如微軟、蘋果、谷歌、英偉達、Meta等等,這些AI巨頭無一例外都是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前十大權重股,納斯達克100指數前十大權重佔比超50%,龍頭屬性集中。

納指100ETF(159660)及其聯接基金(A類:018966;C類:018967)有望受益於科技巨頭公司亮眼的業績以及鉅額資本開支的預期盈利表現。納指100ETF(159660)管理費0.5%/年,明顯低於市場主流的費率結構,費率優勢明顯,省到就是賺到。

關注美股頂級科技巨頭,認準低費率的納指100ETF(159660),場外聯接(A類:018966;C類:018967)。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納指100ETF均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户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