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7 11:39
早盤,港股醫藥股震盪走高,信達生物漲超11%,榮昌生物、昭衍新葯、百濟神州、藥明生物等跟漲。
相關ETF方面,恆生醫療ETF(代碼:513060)強勢拉昇,漲幅一度突破4%,最新規模超140億元。成分股中多數上漲,一脈陽光漲超14%;三生製藥漲超12%;威高股份、信達生物、訊飛醫療科技漲超11%;藥明合聯漲超7%;同源康醫藥、愛康醫療等個股跟漲,漲幅均超6%。
消息面上,3月27日,邁威生物與港股AI創新葯企業英矽智能達成戰略合作,基於雙方各自在ADC 研發和人工智能(AI)領域的技術優勢,以AI賦能ADC創新葯研發。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開發具有全新生物機制、創新結構和藥學活性的新一代毒素載荷,提升ADC創新效率,並助力AI平臺升級迭代。英矽智能是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生物醫藥科技公司,已構建覆蓋生物、化學、臨牀醫學和科學研究的一體化藥物研發平臺Pharma.AI。
中金公司指出,2024年將成為中國創新葯國際化元年,FDA預計全年批准10~15個國產新葯上市,license-out交易規模有望突破200億美元。建議重點關注具備全球臨牀能力的Big Pharma和差異化技術平臺企業。
國信證券認為,港股醫藥板塊已構築「美元降息+業績反轉+地緣緩和」三重利好。隨着美聯儲加息周期結束,南向資金持續增持,恆生醫療ETF年內或迎來30%以上絕對收益空間。
高盛研報強調,醫療板塊呈現"三底共振"特徵:政策底(醫保談判規則透明化)、估值底(PE/PB均處歷史低位)、產品周期底(超50個創新葯進入NDA階段)。建議通過ETF佈局創新葯械全產業鏈。
恆生醫療ETF(代碼:513060)緊密跟蹤恆生醫療保健指數,覆蓋創新葯、CXO、醫療器械三大核心賽道。指數成分股2023年平均研發投入佔比達45%,22家企業進入商業化兑現期。據彭博預測,2024~2026年板塊營收復合增長率將達38%,淨利潤率有望提升至15%以上。當前板塊市盈率(TTM)處於近三年低位,顯著低於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NBI)。隨着港股流動性改善,創新葯企估值修復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