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民智駕,三問地平線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25-03-26 21:1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 / 七公

如同蘋果重塑手機、微軟革新PC一樣,智能駕駛也正在改變人類的出行方式。

沿着潮水的方向,大量技術精英和資本大鱷蜂擁而入,導致賽道的博弈異常激烈、殘酷,能穩坐牌桌者,更是寥寥無幾。而地平線正是這「寥寥無幾」中的之一。

近日,地平線公佈2024年業績報告:營收23.84億元,同比猛增53.6%,連續三年保持高增態勢;毛利潤18.41億元,同比飆升68.3%。

透過這份上行加速的「答卷」,再度坐實地平線穩固的市場地位。為什麼是地平線?《節點財經》嘗試從過去、現在、未來入手,做深度分析。

憶過去:蠻荒時代何以破局?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風口"。

過去十年,智能駕駛的浪潮席捲全球,包括地平線、小馬智行、Momenta、文遠知行等企業在內,僅國內就有大概超6000家企業涌現,並在資本與技術的雙重加持下,上演了一場"速度與激情"的肉搏戰。

然而,在「唯快不破」濃郁氛圍中,地平線卻是個「另類」。

當科技界都在為自動駕駛的算法和傳感器沸騰,它卻把賭注押在了最基礎、最艱難的「慢生意」:車載智能處理芯片;

當高頻率、大算力等性能指標主導用户認知,地平線提出「新摩爾定律」,即用每一秒處理多少幀圖像來衡量芯片的計算效率,並試圖找到更具「性價比」的方案;

當同業選手都在拼體量、拼賺錢時,它卻固執地堅守「慢即是快」的哲學,執着於對底層邏輯的修復和加固,對產品體驗的鑽營和雕琢。

在地平線創始人余凱看來,"在汽車芯片領域,快就是慢,慢纔是快。"

據《節點財經》瞭解,計算芯片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少量樣品,一般需要 2-3 年。地平線從2015年創始到第一顆芯片征程1代的誕生,也耗時兩年多。

征程1代的面世,作為破局之作,向外界證明,軟件算法出身的地平線用軟硬結合的思路去做硬件,這條路是能走得通的,也為公司后續的突圍奠定堅實基石。

技術突破如同解鎖密碼,當關鍵「防線」被攻克,企業的成長曲線便迎來爆發式的"奇點時刻"。

地平線正是這樣的代表性案例——從最初青澀的征程1代起步,歷經多次迭代,如今已進化至第六代,算力拔高超百倍,也在不斷更新中構建起地平線完整的車載AI生態。

慢工出細活的「笨功夫」,結出了累累碩果。

拉長視線,2022年-2024年,地平線馳騁在「三高」的道路上:營收從9.06億元增長到23.84億元,期間複合增速高達62.2%;毛利潤從6.28億元增長至18.41億元,期間複合增速超過70%;毛利率從69.3%提升至77.3%。

特別要提及的是,聚焦毛利率指標,地平線已逼近80%,進一步佐證了「后發者」的硬核實力,也從側面反映出其在產業鏈的定價權。

背后,離不開智駕典型的創新驅動特質下,地平線對科創活動的高強度重視和大力度投入。

2024年,地平線研發費用31.56億元,同比增長33.4%,佔營收比重達到132.4%,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過往三年,地平線已累計支出研發費用約74億元。

有必要指出的是,對比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佔比顯著下降,凸顯其研發投入正迅速轉化為收益,步入良性循環。

種因得果,當行業走過莽荒期,來到淘汰賽,諸如圖靈智卡、Cruise、Arrival等一批境內外企業或躺在「ICU」,或轟然倒下,地平線反而彰顯了穿越周期的韌性,越活越好。

正如余凱欣賞的微軟、英特爾,他認為 「活得炫不如活得長」。

觀現在:智駕平權時代成就"最大公約數"?

從過去到現在,不斷進擊的地平線已成為智駕時代車企的「最大公約數」。

2024年,地平線以產品解決方案年交付量290萬套的成績,繼續驗證其商業化的成功和拓展潛力,而累計770萬套的出貨量,不但構築起全國最大規模的智駕基座,也使其精準卡位賽道局點。

同時,地平線已與大眾、上汽、嵐圖等超40家車企合作了超310款車型,為27家OEM(42個OEM品牌)供給產品解決方案。

目前,中國排名前十的車企、主流新勢力車企,都是地平線的客户。

體現在直觀的財務數據上,2024年,地平線產品解決方案和授權與服務兩大主業雙雙大漲。

前者向車企提供智駕軟件算法、處理器芯片硬件等,錄得營收6.64億元,同比增長31.2%;后者向車企提供技術IP授權與服務,營收16.47億元,同比增長70.9%。

從競爭格局的角度來看,在2024年自主品牌乘用車智駕計算方案市場中,地平線憑藉低、中、高全階計算方案的產品佈局摘得桂冠,佔據33.97%的份額;在中國整車製造商(OEM)高級輔助駕駛(ADAS)解決方案市場同樣博得頭籌,份額超40%;在中國獨立第三方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位列第二,份額仍在不斷攀升。

換句話説,每三臺中國智駕車,就有一臺流淌着"地平線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區別於傳統硬件類企業,地平線的創收創利途徑並不侷限於硬件,還包括軟件算法,如基礎的輔助駕駛方案、高階智駕方案HSD(類似於特斯拉FSD)。

「我們是披着芯片外衣的軟件公司。」余凱曾多次公開強調軟硬一體對於地平線的重要性。這讓地平線的創收創利路徑更加多元、穩定,也建造了牢固的經營護城河。

尤其是技術授權及服務業務。地平線在財報中稱,通過可擴展IP授權及一站式開發服務,為全球夥伴賦能。這項業務毛利率高達92%,將地平線整體毛利率從2023年的70.5%拉昇至77.3%。

由此或可洞見,地平線正朝微軟+英特爾的方向邁進,疊加軟硬一體的獨特生意模式,想象空間更廣闊。

進入2025年,隨着全民智駕運動的大面積鋪開,以及征程 6 將量產上車,地平線更大的可能性箭在弦上。

迄今,征程6系列已綁定20多家車企的"長期飯票":

比亞迪的銷量「王者」——「天神之眼C」高階智駕系統預計搭載地平線征程6系列,將在第二代元Plus、秦L EV、海豹05 DM-i等爆款車型落地;

吉利「千里浩瀚」智駕系統中主推的H3檔將配備地平線征程6M;奇瑞最新發布的獵鷹智駕系統中的主力獵鷹500打出了征程6E+征程6M的組合拳;

理想AD Pro智駕系統將從征程5升級至征程6M,長安深藍自主研發的DEEPAL AD Pro也將採用地平線征程6。

……

《節點財經》獲悉,僅比亞迪一家,就給地平線下了百萬量級的芯片訂單。很大概率,征程家族將在2025年突破1000萬的出貨大關。

不止於此,首款搭載地平線HSD高階智駕系統的車型也將在2025年第三季度量產上市。這套被業界稱為"特斯拉FSD最危險對手"的系統,或再次抬高地平線的「天花板」,刷新行業里程碑。

展未來:全維利他背后,地平線在爭什麼?

投資者正在擁抱地平線。從1月初的低點到截至發稿,其股價漲幅超過100%。

探幽索隱,既有地平線紮實的基本面的原因,也藴含着外界對其強預期的支撐。

面向未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智駕作為新生事物,長坡厚雪。

據工信部統計,2024年上半年,中國L2 級及以上智能輔助駕駛新車滲透率為 55.7%;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全年滲率或突破65%,而2024年新能源新車的滲透率為47.6%。

權威機構測算,全球智能駕駛市場規模預計突破 2.738萬億美元 ,年均增速超20%。

這意味着,受益於油車和電車同步加快智駕上車,無論是中短線,還是中長線,地平線都行進在高景氣通道,享有可觀的貝塔收益。

而根植於地平線自身,其優勢也不單單來自技術和軟硬一體的獨特模式。

定位產業中的 「最大公約數」,地平線早在2021年就提出「開放共贏、全維利他」 的生態戰略,並與大陸、中科創達建立合資公司。

2022 年,地平線和大眾 CARIAD 共同成立了酷睿程,主要服務大眾在中國的車型。當年,余凱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説,地平線要 「比開放更開放」 。

在去年底舉辦的2024企業領袖年會巔峰對話上,余凱再次表達了同樣的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備全球化思維和開放共贏心態對於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公開資料顯示,地平線全面開放硬件平臺和工具鏈軟件、應用軟件等,車企可以基於此進行算法訓練和二次開發,取長補短,放大能量,求出「最優解」。

實際上,秉持開放生態的地平線已成為產業上下一致的選擇。至今,地平線已與全球超40家車企及品牌達成量產合作,囊括中汽協公佈的銷量排名前十的中國車企、主流新勢力車企等,以靈活的解決方案助力各個車企實現智駕方案的大規模落地。

同時,地平線廣泛鏈接上下游產業夥伴超200家,覆蓋量產交付等各個環節,形成國內最繁榮的生態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地平線的技術影響力已輻射至國際市場,與日本、歐洲等地區的頂級Tier-1供應商達成了廣泛的量產合作,成為國際Tier-1佈局智能化發展的首選智駕合作伙伴。

此前,地平線曾牽手比亞迪,一起開展智駕研發。一方面,強強聯合,共建技術平臺,共探「星辰大海」。

另一方面,地平線按照比亞迪不同車型的屬性和智駕需求,提供征程系列芯片的不同版本做適配。

某種程度上,比亞迪引以為傲的「天神之眼」能夠取得遠超預想的效果,並提早走出實驗室,也有賴於地平線及其J6M平臺的強助攻。

正所謂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篤行「開放共贏、全維利他」 的價值觀,也持續反哺地平線向遠、向深、向高錨定。

比如,通過與理想汽車團隊的緊密配合,互相賦能,雙方克服項目中遇到的種種挑戰,僅用短短几個月便實現了產品的快速量產。這一舉動,不光為地平線鎖定更多理想訂單埋下伏筆,也有力擴大其品牌影響力。

寫在最后

在智能駕駛「馬拉松」中,地平線用十年時間證明:真正的贏家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跑得最穩的。

從創新智駕技術到定義智駕平權的生態格局、推動產業躍遷,地平線始終在做一件事——把技術變成普惠工具,讓每一家車企都能輕松「解鎖」高階智駕。

如今,征程6的百萬訂單、HSD系統的量產倒計時,以及持續優化的商業模式,都印證着地平線作為產業賦能者的獨特價值。

面對萬億級智能出行市場,地平線的故事其實才剛剛開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