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基石」王興連續4天減持,理想汽車「戰略陣痛」延續

2025-03-26 16:32

3月18日至21日,美團(03690)CEO王興連續4個交易日減持理想汽車(02015)股票,共減持650萬股,套現約7億港元。

這一動作引發市場對理想汽車戰略前景的擔憂。

作為曾領投理想汽車超9億美元的戰略基石,王興的連續減持雖未動搖其大股東地位,持股比也僅從21.22%降至20.94%,但結合理想汽車2024年「增收不增利」、純電車型MEGA銷售遇挫、月銷量連續下滑等困境,理想汽車在激烈行業競爭下的戰略轉型陣痛,再次被拿到放大鏡下。

MEGA失利:戰略誤判與市場爭議

2024年3月,理想汽車推出首款純電MPV車型MEGA,定價55.98萬元,目標月銷8000輛。然而,因外觀設計爭議和純電市場接受度不足,MEGA全年僅售出1萬輛左右,遠低於預期。

這一失利直接導致理想汽車2024年原定80萬輛銷售目標兩次下滑:先是調低至58萬輛,后又再次下探至50萬輛。同時,疊加新能源車激烈「內卷」,理想汽車增程式單路線產品「瘸腿」明顯,公司2024年淨利潤同比下滑12.5%至106.7億元,毛利率從22.2%降至20.5%。

理想汽車創始人、CEO李想在內部信中承認,誤判了MEGA從「商業驗證」到「高速發展」的節奏。(詳見財中社《MEGA不理想:水軍要打擊,產品力纔是王道》)

此外,儘管2024年理想汽車營收同比增長16.6%至1445億元,但核心車型L7、L8、L9銷量增長停滯,僅靠30萬元以下的L6支撐,L6在2024全年交付20萬輛。

為緩解成本壓力,理想汽車深度綁定供應鏈,通過延長賬期、合資控股等方式強化話語權。

例如,理想汽車與汽車發動機製造商新晨動力(01148)合資的四川理想新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理想新晨」),為新晨動力貢獻主要收入,但后者毛利率被壓縮至3.29%。

再如,理想汽車運營主體「北京車和家」與匯川科技(873837)合資成立常州匯想。初設時,常州匯想由匯川科技子公司聯合動力持股51%。截至2024年6月30日,理想汽車「欠款」達13.59億元,佔聯合動力應收款的37.6%。

該種模式雖短期降低製造成本,卻加劇了供應鏈企業的資金壓力與研發投入。

業績承壓:理想如何突圍

為扭轉頹勢,理想汽車於2025年3月21日推出MEGA智駕煥新版,售價52.98萬元,搭載升級的VLA大模型和激光雷達。這一次理想汽車打了翻身仗,MEGA的NPS(用户淨推薦值)上漲至84.2分。

同時,李想於2025年2月卸任「產供銷聯席會主任」,由總裁馬東輝接棒,專注AI研發。新團隊計劃7月發佈純電SUV i8,對標家庭用户,並加速超充網絡建設。(詳見財中社《理想月銷量連續環比下滑:李想交出的「擔子」有點兒「燙」》)

理想汽車的增程式路線曾助其2023年登頂30萬元以上新能源銷冠,但2024年競品紛紛湧入增程市場,零跑汽車(09863)、問界等品牌以低價策略蠶食份額。而純電領域,小米(01810)SU7、極氪(ZK)等競品加速佈局,理想i8將面臨定價與技術的雙重考驗。

2025年1-2月,理想汽車交付量環比下滑48.85%、12.2%,資本市場亦顯謹慎,近日理想汽車股價較近期高點138港元/股回落約30%至100港元/股左右。

王興的減持或許基於資本對短期業績的迴應,但其減持既非138港元/股的高點,100港元多的減持均價似乎又暗示出當下股價亦非理想汽車該階段股價下行的低點。

而基於理想汽車尚未在純電領域證明實力,理想汽車的真正挑戰亦在於如何平衡增程基本盤與純電轉型的戰略投入,並在零跑、小鵬汽車(09868)等紛紛加推增程式車型后,理想汽車的增程基本盤能否持續抗壓。

隨着行業價格戰加劇,理想汽車供應鏈控制力和新車型市場表現將成為關鍵。若i8未能複製L系列的成功,理想汽車或面臨更嚴峻的盈利與估值壓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