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借船出海"新樣本」,近20億美元,默沙東與恆瑞醫藥達成合作

2025-03-26 11:56

國內創新葯龍頭恆瑞醫藥,旗下的一個心血管藥物。被國際醫藥巨頭默沙東看中,出資17.7億美元獲得在國外的權益!

3月25日晚,恆瑞醫藥公告,公司與美國醫藥巨頭默沙東達成協議,將恆瑞的脂蛋白(a)[Lp(a)]口服小分子項目(包括名為HRS-5346的先導化合物)有償許可給默沙東,默沙東將獲得HRS-5346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


再次「借船出海」


據悉,恆瑞醫藥與默沙東達成19.7億美元授權協議,這一重磅交易不僅刷新了本土藥企單筆對外授權金額紀錄。

要知道,恆瑞醫藥23年才賺43億元,如果這個17.7億美元能全部拿到,相當於2年多的淨利潤了。

三年前,恆瑞醫藥的「雙艾」組合(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折戟美國FDA審批,這一事件曾被視作國產創新葯出海的標誌性挫折。

彼時,市場對國產創新葯的國際競爭力一度陷入悲觀情緒。

然而,此次與默沙東的合作猶如一劑強心針,不僅證明了恆瑞在早期管線佈局的前瞻性,更展現了其靈活應對國際監管環境的戰略智慧。HRS-5346作為口服小分子Lp(a)抑制劑,瞄準的是全球14億患者的龐大市場,而默沙東在心血管領域的臨牀開發經驗,則為這款藥物的商業化成功增添了重要砝碼。

這種「借船出海」的模式並非孤例。

截至目前,恆瑞醫藥已實現13項創新葯海外授權2024年5月,恆瑞將GLP-1類減肥藥物HRS-7535的全球權益以60億美元授權給美國Kailera公司,創下本土藥企對外授權金額新高,公司還取得美國Kailera公司19.9%的股權

而在更早的2023年,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憑藉中美雙報策略,成為首個在美歐日三地上市的國產抗癌藥。


中國醫藥產業的系統性變革


值得一提是,在恆瑞醫藥與默沙東簽署授權協議的前一天,港股的聯邦制藥,旗下也有藥物被外資巨頭看中,最近股價也一路狂飆。

實際上,過去這幾年國內藥企的創新能力也在持續進步,放量的大單品有不少,跟美國藥企巨頭合作也多了起來。

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創新葯License-out交易數量同比增長18%,總金額突破千億元人民幣,首次超越一級市場融資規模。

這一現象背后,既有醫保控費政策倒逼行業轉型升級的客觀壓力,也有本土企業在化學小分子、ADC(抗體偶聯藥物)等領域的技術突破。

正如一位資深投資人所言:「過去五年,中國藥企完成了從‘Me-too’到‘Best-in-class’的跨越,如今正站在‘First-in-class’的門檻前。」

但挑戰依然嚴峻。超過60%的對外授權項目仍處於臨牀前或I期階段,國際多中心臨牀試驗成本高昂,一旦合作方終止開發,前期收益可能難以覆蓋沉沒成本。

此外,地緣政治摩擦可能加劇技術出口限制,例如美國《生物安全法案》對生物技術出口的審查趨嚴。恆瑞醫藥在2024年財報中披露,其港股上市計劃已提上日程,擬通過「A+H」雙平臺拓展融資渠道,但如何在資本寒冬中平衡研發投入與商業化回報,仍是考驗。

在這場關乎未來的競逐中,恆瑞的選擇具有標本意義。其研發管線涵蓋腫瘤、代謝、免疫等九大領域,30多款處於關鍵臨牀階段的創新葯,既包含針對高膽固醇血癥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也有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抗體藥物。

正如恆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所言:「創新葯出海是一場馬拉松,唯有堅持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並重,方能在長跑中勝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