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3-26 10:12
專題: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於3月25日至28日舉行。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董事長宋海良出席並演講。
宋海良指出,當前全球面臨着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而如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答案,就是全面綠色轉型和綠色發展。
宋海良介紹,中國能建作為中國乃至全球能源電力方面的一體化系統解決商和總承包商,一直致力於全面的綠色轉型,發展綠色經濟,推動一系列綠色革命。
他表示,中國能建圍繞三個變量發力。存量方面,由於曾經以火電為主,因此整個系統構建建立在火電系統的基礎上,存量市場火電基本框架要轉型升級。增量市場方面,中國能建圍繞着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主要解決新能源的發展方向、發展思路。在融合要素方面,中國能建率先提出四大要素的融合、四大領域的融合。
宋海良強調,第一,新型能源體系一頭連着世界的經濟命脈——電力是工業的血液,一頭連着經濟命脈,一頭連着國計民生,千家萬戶,所以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不安全一切都等於零,所以要統籌發展與安全。
第二,要系統、一體化的概念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某一個要素、某一個行業來解決問題。
第三,最終要構建高效的、質量好的、性價比高的體系。
第四,數字化轉型全面賦能。
此外,宋海良還強調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建設需要「五端發力」。
第一是供給側發力。「我們提供的電力系統、新能源體系一定是多元的、綠色的,比如説我們提供的綠電、綠氫、綠熱供給要多元化、綠色化、數字化」。
第二是消費端提升。他指出,不光是化工、建築、鋼鐵,每個消費端都要進行綠色的替代和綠色的轉型,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消費者也要同步轉型。
第三是創新端。技術要進步,創新要引領,用傳統的技術肯定不行。「現在我們圍繞着降碳、減碳、去碳,我們碳捕集的水平,需要產學研用統一起來,創新引領驅動整個技術的迭代升級」。
第四是佈局端。他指出,當前的新能源體系、新能源資源不均衡,比較富集的地方消電量和需求量並不一定大,因此要統籌好區域間、行業間,頂層佈局好,儘可能供需力求平衡,不能搞大的跨越式搬遷,所以在佈局端、規劃端也要發力。
第五,各級政府部門、各個行業部門要有「有力有效」的政策做保證,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共同發力——給綠色轉型、新能源提供正向激勵和考覈機制,同時還要有約束機制。
宋海良還介紹,中國能建在全球147個國家運行項目,有256個駐外機構,在境外的從業人數達到11.2萬人,其中有8.6萬人是所在國的,2.6萬人是從中國走出去的,去年的合同額超過450億美元,投資超過100億美元,正在跟蹤落實的投資類項目達到150億美元。
談及海外發展,「中國在新能源新型體系構建過程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交過一定的學費」,他説,「只有大家都發展才是人類的大發展,局部發展,整個系統不融合不發展,不可能有根本性發展」。
他強調,「一定要追求雙贏和多贏,絕不能説一家掙錢,(否則)這個世界不可能有大的發展」。
「當然我們還要承擔社會責任,作為一個企業,對這個國家、社會和行業應該承擔的環保的、節能的、就業的這方面的責任」,他説。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閲,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